2024-10-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國際藝術市場蛋黃區藏家現在買什麽?

ARTNews 剛公佈的全球前200大藏家,除了英國藏家大幅減少,中國藏家劉益謙跌出榜外,韓國藏家略增,與過往沒什麽亮眼/惹眼的差異。比較令人好奇的,是這些一級藏家在景氣低迷的現在,還願出手嗎?買的是什麽呢?ARTNews 也訪問了名單中47位,公開他們最新的購藏。

raw-image


當然,超級大藏家擔憂國稅局、拍賣公司,乃至競買對手掌握動向,對這種調查諱莫如深,可想而知。然而,這47位藏家只有兩位是住在亞太區,只有兩、三位是住在拉丁美洲與非洲,所以這份報導,毋寧代表藝術市場蛋黃區較活躍的藏家的收藏策略。謹歸納如後:


1. 藏家不停手:文中不少藏家表示他們不會因為景氣不好就縮手。雖然沒有一位強調危機入市是抄底的好買點,但不能否認: 當收藏已成為日常,而不是刻意的投資,藝術也就是柴米油鹽的生活,這才是健全市場的徵象。


2. Ultra Contemporary 不受青睞:這幾年炒得火熱的,尤其是在國際拍賣與Mega Gallery亞洲分部大推的諸多南北美年輕藝術家,幾乎都不入法眼。如果這代表的是歐美大藏家的總體評價,恐怕這類藝術家的後市很難期待。我甚至認為:拍賣公司很可能被迫把這個項目併入當代藝術拍場,或者全改為線上拍賣。


3. 女性藝術家繼續翻紅:調查裡的藏家有好幾位是加強購藏女性藝術家作品。女性藝術家被低估是事實,所以值得收藏,在景氣低迷的時候,尤其如此。況且所有統計都證明:因為女性藝術家作品通常是長期買盤,在市場衰退時,反而相對抗跌。

Nicole Eisenman: The Largest Woman, 1994.


4. 購藏當代藝術仍是主流,但以精品為上:調查裡所有收藏家只有兩位買了前現代作品,原因之一可能是藏家惜售,但是當代藝術的貨源充足且不斷推陳出新,也是另一個吸引藏家的原因。調查中的藏家的標的十分多元,我只找到兩位藝術家去年曾被不同的藏家購藏: Anselm Kiefer、草間彌生。其中草間彌生被購藏的也不是市場習見的晚近的南瓜與點點,而是早期的精品。

Covey Gong TRD-FN-052403 (2024)


5. 攝影、多媒體、數位藝術不可忽視:有11位藏家去年購買了攝影與錄像,還有一位甚至加碼NFT! 反觀此間藏家十分保守,這是反映了美學眼光的狹窄還是投資算計佔了收藏動機的支配地位?不好說。


6. 藏家益發主動:訪談的47位收藏者沒有一位是擁有美術館的大型財團,但是他們不少人對藝術家的贊助互動、在地藝術的支持推廣、規劃策展、國際推廣很積極。此外,至少四成藏家的購藏是因為在威雙、惠特尼雙年展看到作品後決定的。尤其,活躍的藏家對於本土與新興藝術家的熱情推廣,更方興未艾。「藏家行動主義」(Collector Acivism) 會不會像「股東行動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 改變國際市場的面貌?我拭目以待!

https://www.artnews.com/list/art-news/news/top-200-collectors-2024-art-purchases-1234718765/hortensia-herrero/?fbclid=IwY2xjawFy-U1leHRuA2FlbQIxMQABHZ-B61nqryEiaTfF_9Vx2UoHsdh9kpCEM1JIG7IAyhYxXeSOEQjmPsyl8A_aem_8oR2_7ng3qnLDG_rieg84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