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釀影評|《與夢前行 宮﨑駿:蒼鷺與少年創作全紀錄》:無法停下與創作的對峙

raw-image

「創作」是宮﨑駿數十年來為之而活的動力,這我們早就知道了。但如今的宮﨑駿,「如果沒有創作,就什麼也不剩了。」──則是這部紀錄片大膽的宣言。

《風起》之後,也就是宮﨑駿「再退休」三年之後,他又動了凡心,花了漫漫七載完成《蒼鷺與少年》。我一直記得那幾年間,鈴木敏夫曾經說:「他一個月只能畫一分鐘。」而《與夢前行 宮﨑駿:蒼鷺與少年創作全紀錄》拍的就是這期間,宮﨑駿面對──或其實是終於接受──體力與專注力與靈感泉源⋯⋯逐漸衰竭的事實。他用《蒼鷺與少年》去消化人生難逃一死的、彷彿「世界的惡意」的宿命;他也把身邊一個個逝去、宛如支柱的友誼,畫成片中亦師、亦友、亦敵的角色們,以奠念之。

「為什麼只有我還活著呢?」宮﨑駿問。
「老天是想說:你就這樣一個人一直飛下去吧。」波魯克說。

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本片的原文名是「宮﨑駿與蒼鷺」,雖然我們也能直白地歪讀成:這是宮﨑駿與本片第一男配角鈴木敏夫的生涯紀錄(因為鈴木就是蒼鷺男的角色原型),但其實「蒼鷺」在此,象徵著創作之於宮﨑駿,是這部「還活著,就再拍一部吧」的最終作品,也是讓他腦袋打開太久,分不清現實、記憶與虛構,吸耗他的生命力,還讓他染上「死亡氣息」的技藝。

看完試片,旁邊的馬欣轉頭對我說:「這部會想收藏 DVD 誒!」而已經看第二次的我,更明顯感受到:從被記錄的主角、到拿攝影機的人、再到觀眾我們,大概都想著:這就是最後一部(紀錄片)了吧。

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荒川格這個名字,台灣觀眾可能還很陌生,但假以時日,必會成為「宮﨑駿學」的權威代表。從《崖上的波妞》、《風起》到《蒼鷺與少年》,荒川花了將近二十年跟拍,在一段比一段長的創作歲月裡,產出各種形式、篇幅的紀錄作品,如《宮﨑駿:十載同行》。從原本只是 NHK 指派的記錄者,變成宮﨑駿毫不見外(但也會毫不遮攔對他發脾氣)的跟班/陪伴者,雖然和當代典型的、深入家庭日常的「私紀錄片」還是有差,但這樣的距離與觀看位置,已經羨煞多少電影人。

來到《與夢前行》,荒川把宮﨑駿在某次度假的夜裡對他說:「你陪我一下吧不然我睡不著」放在片頭──我想像,這是他生涯最驕傲的一刻吧。

但這次,我的確看到了荒川格的進化。整部《與夢前行》飽滿的情緒、時序倒數和倒敘、細碎的剪接,帶來遠高於以往的速度感,加上吉卜力這次在影像和配樂素材上全力支援──因為也覺得是「最後一部」了嗎?──讓荒川得以把宮﨑駿(和鈴木敏夫)的許多言行與過去動畫裡的片段並列,襯出「人如其畫」、或「口是心非」的趣味。作為一位「導演」的荒川格,這次顯然決定往前站一點。

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在一切核心,是從 75 歲到 82 歲的宮﨑駿,如何在他的兩個工作空間、以及偶爾出遊的景致裡,始終如一地,與創作對峙。透過荒川的剪接詮釋,他是緩步到來的螢光巨人,是暴食生命的無臉男,也是吞下星星、交出名為「創作」的火熱心臟的少年。他必須再拍一部,因為戰友保田道世生前的託付,也因為又愛又恨的摯友高畑勲罵他:「電影導演沒有在退休的啦!」

看完《與夢前行》,一翻日曆才想起:距離《蒼鷺與少年》的上映,正好一年了。記得去年此時,我正在拆解迷宮的路途上,邊覺得缺氧,邊覺得幸福無比。這部紀錄片不只是一窺幕後,揭露種種符碼的象徵與動機,也不只是回答宮﨑駿為什麼「只能畫下去」,還試圖問:為什麼他筆下的食物,看起來特別好吃?

──我們的拆解魔法之路,不論有沒有新作品,都還很長、很長。



《釀電影》宮﨑駿專題請往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