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書寫的自我訓練

    撰寫報告或論文,或任何意義上的文章,都是件不容易的事。以前我還是學生時,總覺得找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就一股腦地想要全部寫出來,「想到哪就寫到哪」,頗有成就感。然而,當我開始兼課教書、批改學生的報告時,才意識到有關聯的資料必須經過梳理,才可能變成有邏輯的內容。無論是當年的我,還是現在的學生其實都會遇到一樣的問題,這是我們必經的過程。 梅棹忠夫說,人們腦海中的思路都是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缺乏嚴謹的邏輯。倘若我們只是「想到哪就寫到哪」,最後往往令人不知所云。梅棹忠夫認為,將想法記錄在卡片上,透過反覆回顧,尋找卡片之間各樣的關聯,梳理為有邏輯的思路,才是生產想法的完整過程。 「據我的同事們共同確認,十分遺憾的是,人們腦海裡的思路都是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的東西。人們的知識與印象,充斥著五花八門、稀奇古外的碎片,當它們浮現在人們的意識表面時,也絕不會是邏輯嚴謹,井然有序的。在我們將它們整合成一篇文章的時候,必須挖空心思,以邏輯嚴密的形式重新進行編織、組配。如果僅僅憑藉『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想當然的方法,那麼,根本就構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梅棹忠夫,《智識的生產技術》,簡體中譯本,頁02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