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卡片來思考:在AI時代中,找回建構知識路徑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卡片,看起來僅是相當普通的東西,我們未必會認真地去看待它。

我們也許較少地想到,卡片是否可能作為一種促進思考的工具,從而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此地普通的卡片,其實蘊含著關於想法如何創新的深刻意涵。

我們對於卡片並不陌生,因為它能夠在我們需要寫筆記的時候發揮作用,但作為卡片,它不同於A4紙張,更不同於筆記本。相較於A4紙張或筆記本,卡片除了小很多以外,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讓線性的內容可以被拆解成多個較小的單位內容。

認真地思考卡片作為知識載體的特點,可以發現它促使我們必須在一個有限的範圍中寫下自己的想法。卡片作為有限的物質載體,可以幫助我們以凝練的文字來擷取知識,記錄自己的想法,但這是附帶的效果。

卡片的積極意義在於將特定脈絡中的知識內容擷取出來,使其在形式上成為較小的資訊單位,而能夠被組織到自己的思考結構中。

卡片不同於文章,它是對於文章內容的壓縮,或者,更多時候,是對於文章內容的擷取,目的是為了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知識。日本的人類學家、《智識的生產技術》的作者梅棹忠夫(1920-2010)認為,多張卡片翻來覆去、嘗試對其做多種排列,往往會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靈感,而成為有創意的想法。「超文本」概念的提倡者、美國學者Engelbart(1925-2013)提到在閱讀別人的著作時,會將特定的內容擷取出來,並將其整合到自己的思考中,而這是因為承載資訊的單位變小,反而使得形構想法時得到較大的彈性。

卡片使得知識能夠被重組,而讓我們能夠建構自己的想法。這同時意味著,想法也能夠透過卡片的形式而被外部化,進而成為他人也能夠閱讀的東西。我們的每一個想法都不是憑空出現,而是自己與外在的知識互動的結果。每一個想法背後,都由許多經驗所交織而成,這正是何以人們彼此之間會有不同的觀點的原因。想法是特定的思考路徑,而特定的思考路徑則是與每個人的經驗與外在知識互動而有的結果。想法不僅反映了每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想法之間的碰撞,也提供我們理解他人的機會。

從卡片作為知識的載體,及其可被重組而產生新的知識內容的角度來看,卡片恰好凸顯出自我在與外在知識進行互動時,如何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路徑的需求。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路徑,能夠展現出人所具有的思考能力的特點。我們需要的也許不是無止盡地儲存外在知識,而是在與外在知識互動的過程中,更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學習什麼,並將自己的知識路徑分享給其他人。

在AI當道的時代中,它固然能夠在巨量的資料中,進行效率極高的資訊整理,也能為我們摘要龐大的內容,並且生成內容也許相當豐富的成果,然而,知識路徑總是與我們自己的想法有關,而我們的想法反映的是屬於自身的經驗。如果我們只在乎AI生成了多少看似內容豐富的成果,而忽略了我們有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路徑的能力,那麼,我們與AI之間是否也將會無所區別了呢?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學期即將結束,按照過往的慣例,我都會跟同學們分享一點我在學習上的心得。作為一個在學術界打混多年的學徒,有機會到大學的課堂上教授通識課,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歷,因為「通識課」的目標並非教導艱深的知識(不同於專門系所的課程目標),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博通」(姑且無論通識課是否淪為營養學分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真正的思考並非僅僅存在於腦海中,而需要經過某種形式的「外顯化」。對於碩博士生而言,寫作是外顯化思考的最佳方式,它能幫助你釐清思路、建立邏輯,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學術論述。 在盧曼的卡片盒(Zettelkasten)系統中,思考的外顯化尤其重要。 他通過將「外部記憶」存儲在卡片盒中,再用清晰的連結
Thumbnail
許多人在學術研究或專題創作中,都在尋求一種能幫助自己聚焦與深入思考的工具。而「紙片與卡片筆記法」是一個既簡單又強大的方法,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在整理資訊時能夠激發更多靈感的人。以下是一個完整的操作流程與心得分享: ▋ 1. 紙片是核心,手寫更能觸發深度思考 在這個方法中,每一張卡片的「材質」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1. 寫信作為知識生產手段: -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梅棹忠夫的著作《知的生産の技術》。該書出版於1961年,梅棹忠夫在書中推廣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其形式類似於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都是利用卡片索引來孕育與創造新想法的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 這1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梅棹忠夫[1]的著書, 《知的生産の技術 》[2]的第161頁。 《知的生産の技術 》出版於1961年, 梅棹忠夫在1961年那個年代, 推廣所謂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3] , 其形式其實
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 卡片盒筆記法不僅是一種記錄工具, 更是一種洞察知識深層連結的方法。 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與實踐, 我已經從中獲得了一些重要的洞見, 這些洞見對於我的學術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洞見1 - 超越表象的深入理解 卡片盒筆記法使我能夠在龐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真正的思考並非僅僅存在於腦海中,而需要經過某種形式的「外顯化」。對於碩博士生而言,寫作是外顯化思考的最佳方式,它能幫助你釐清思路、建立邏輯,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學術論述。 在盧曼的卡片盒(Zettelkasten)系統中,思考的外顯化尤其重要。 他通過將「外部記憶」存儲在卡片盒中,再用清晰的連結
Thumbnail
許多人在學術研究或專題創作中,都在尋求一種能幫助自己聚焦與深入思考的工具。而「紙片與卡片筆記法」是一個既簡單又強大的方法,特別適合那些希望在整理資訊時能夠激發更多靈感的人。以下是一個完整的操作流程與心得分享: ▋ 1. 紙片是核心,手寫更能觸發深度思考 在這個方法中,每一張卡片的「材質」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1. 寫信作為知識生產手段: -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梅棹忠夫的著作《知的生産の技術》。該書出版於1961年,梅棹忠夫在書中推廣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其形式類似於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都是利用卡片索引來孕育與創造新想法的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 這1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梅棹忠夫[1]的著書, 《知的生産の技術 》[2]的第161頁。 《知的生産の技術 》出版於1961年, 梅棹忠夫在1961年那個年代, 推廣所謂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3] , 其形式其實
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 卡片盒筆記法不僅是一種記錄工具, 更是一種洞察知識深層連結的方法。 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與實踐, 我已經從中獲得了一些重要的洞見, 這些洞見對於我的學術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洞見1 - 超越表象的深入理解 卡片盒筆記法使我能夠在龐
01 所有的學術寫作專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獻研究的背景下,積累了大量需要組織的資訊。 02 數位卡片盒筆記法提供了在早期階段擺脫混亂的機會,適用於有效的科學工作。 03 盧曼不僅將卡片盒當作存放筆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卡片盒視為思想生成器。 04 盧曼每次輸入自己的內容,就能不斷在筆記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