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紀錄《種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上花蓮看「種土」紀錄片,因為最近開始自己種田,也很興奮的想更多理解有關生物、土壤、種植的總總,便帶著或許能「獲得」什麼的心態,來欣賞這部與土壤有關的紀錄片。

但看完之後,心情卻非常的沉重...

這不是一部教你如何養育土壤的紀錄,這是一部,窺探到真相,想要勇敢的去翻轉、回覆,卻被現實燒毀飛翔翅膀的見證...

阿仁,看著台灣土地的窒息,夢想著透過大家沒意識到能夠循環、創造空間讓土地、生物能夠呼吸的有機垃圾(被丟棄的果菜、落葉、果皮),來恢復已經傷痕纍纍的土地。

安和哥,一個想要找到有價值的生活方式,選擇尊敬萬物、生態的有機農法,努力養育或說讓生態自己養的土地25年,打造出友善有能收成的農場。

兩位帶著夢想堅持認為正確道路的憨人,兩位想要做對的事的傻子。天道酬勤、天公疼憨人,或許不假,但看完整部從春天的意昂到冬天的沒落,我深刻的體會到:「大自然有豐富的能量,但跟人性的慾望以及愚蠢相比較,反而顯得可笑...」

想要改善垃圾的阿仁,最後被人類慾望與無知堆積出來那無窮無盡的垃圾給淹沒、侵蝕了身心。
  • 阿仁:我沒有想到的是,垃圾竟然那麼多...
  • 阿仁老婆:這邊清理完一堆塑膠繩,怪手一翻後,又是一堆
  • 阿仁:我最難過的是,我期待的讓土地更乾淨而收集垃圾,最後卻還是污染的一甲子的土地,後面很多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些垃圾,我清不完...
尊敬土地,學習與之相處的安和哥,養了25年的土,卻被橋頭科學園區的駐進,並在公聽會用諷刺至極的話語說著:「我們要讓土地更有價值的利用」,而即將被徵收了土地,但最讓安和哥灰心的倒不是這件事...
  • 安和哥:我最傷心的倒不是土地的事,而是跟我們最親近的家人(子女),沒辦法認同我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都紛紛離開...

看的過程與結束,看著阿仁原本熱情洋溢又帶點憨傻的笑容,漸漸的變得沉重、無奈、不甘卻無能為力、挫折卻也自責的強顏歡笑,我無法止住眼淚;看著安和哥原本信誓旦旦,確立自己生命定位,並有一位堅毅又令人動容的妻子願意一起攜手走向認為正確道路,最後卻因著「更有價值的利用」,以及子女的離去,也開始懷疑自己,我無法止住悲傷...

最後開始種土阿仁在六年後___在片中阿仁五年種土,扣除掉好友相挺,僅收入了三萬___結束了種土,回歸了科技業,安和哥仍然默默的在努力,有一則看後心得寫到:「在這個大家都瘋了的時代,想要維持清醒反而很難,跟著一起瘋癲,也不過是保全自家的一種正常方式而已...」

我除了深深被悲傷,我仍對這兩位傻瓜,以及在其他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努力的憨人,有著最大、最深的敬意!就像阿仁說的:「我只是想做對的事情,但沒人看見、沒人欣賞」

像阿仁、安和哥這樣的人們,逆著時代洪流,承受這極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家破人亡,傷及性命,但卻為了正確的事情而努力,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此!

雖然這部片不如我希望學習土壤知識的期待,也多少澆熄了我剛升起來的熱望,但或許在我內在更深處的所在,也被阿仁跟安和哥的堅毅給觸動,願我能一直帶著他們所培育的那份敬仰天地的心,也朝我希望生活的樣貌勇往直前!謝謝你們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46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 : 羅伯.唐恩 譯者: 楊仕音, 王惟芬 內容 : 這是一本從演化角度談論我們人類的身體、行為、想法以及目前遇到的總總情況與挑戰的書籍,雖然內容談到寄生蟲、基因、細胞、演化等概念,但讀起來卻不艱澀,作者常透過一種旁白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複雜的概念,讀起來有趣又豐富,以下就書內幾點我印象深
既上本《愛的藝術》之震撼,我接續閱讀了這本佛洛姆的著作《聆聽的藝術》。 有趣的是,這書比起我以為的會著重探討人與人間互動的不管是技巧、心態或是觀點等等,反而更像是一本分析治療師的教科書哈哈。書中內容我看完感覺多是在描述作為一位分析治療師,如何看待自己、病患,以及如何看待社會與世界,而除了價值概念的
作者: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內容: 這是一本佛洛姆談論愛的書籍,內容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愛的體認,拉高了我們以為愛的高度,但卻也使得愛重新回到我們之中。 愛不是「獲取」,而是給予;愛不是技巧,而是態度;愛不在他人那,而是一種可以也需要練習的藝術。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佛洛姆認為,每個時代
在閱讀不管是環保、生態的書籍,甚至道學、佛學的書籍時,都會提到一個共同的事情,就是我們與大自然並無清楚的分別,這件事我也是慢慢的在閱讀中體驗到,不管要從比較靈性的角度,以及要從生物科學的角度來說,都無庸置疑。 為什麼如此說 ? 早些在忘記哪裡讀到過,對於所謂「獨立個體」的反思,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
作者 : 劉增新 這是一本讓我體會到甚麼叫做欲罷不能的小說,當初會買這本,只是因為被莫言推薦而吸引,因為很喜歡莫言的一本著作叫做《生死疲勞》,所以就想說買來看看,結果真得好好看。 在書中描述的故事,多是一些平凡的故事,雖然書中人物也有那種舉國知名的主播,以及世界選美冠軍的人物,但主要故事還是圍繞
之前在上印度神秘家薩古魯的課程時,其中有一點關於責任的討論,在來回討論間我也沒那麼明白,但總時不時在觀察、思考一些現象時,憶起那段討論~ 討論主要圍繞在「責任」,薩古魯說責任即是「回應的能力」,並提到我們回應的能力是無限的,也只有當我們願意回應才有主動性。 其中跟一位與會者的對話,薩古魯問:一個
作者 : 羅伯.唐恩 譯者: 楊仕音, 王惟芬 內容 : 這是一本從演化角度談論我們人類的身體、行為、想法以及目前遇到的總總情況與挑戰的書籍,雖然內容談到寄生蟲、基因、細胞、演化等概念,但讀起來卻不艱澀,作者常透過一種旁白說故事的方式,介紹複雜的概念,讀起來有趣又豐富,以下就書內幾點我印象深
既上本《愛的藝術》之震撼,我接續閱讀了這本佛洛姆的著作《聆聽的藝術》。 有趣的是,這書比起我以為的會著重探討人與人間互動的不管是技巧、心態或是觀點等等,反而更像是一本分析治療師的教科書哈哈。書中內容我看完感覺多是在描述作為一位分析治療師,如何看待自己、病患,以及如何看待社會與世界,而除了價值概念的
作者:佛洛姆 譯者:梁永安 內容: 這是一本佛洛姆談論愛的書籍,內容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愛的體認,拉高了我們以為愛的高度,但卻也使得愛重新回到我們之中。 愛不是「獲取」,而是給予;愛不是技巧,而是態度;愛不在他人那,而是一種可以也需要練習的藝術。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 ? 佛洛姆認為,每個時代
在閱讀不管是環保、生態的書籍,甚至道學、佛學的書籍時,都會提到一個共同的事情,就是我們與大自然並無清楚的分別,這件事我也是慢慢的在閱讀中體驗到,不管要從比較靈性的角度,以及要從生物科學的角度來說,都無庸置疑。 為什麼如此說 ? 早些在忘記哪裡讀到過,對於所謂「獨立個體」的反思,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
作者 : 劉增新 這是一本讓我體會到甚麼叫做欲罷不能的小說,當初會買這本,只是因為被莫言推薦而吸引,因為很喜歡莫言的一本著作叫做《生死疲勞》,所以就想說買來看看,結果真得好好看。 在書中描述的故事,多是一些平凡的故事,雖然書中人物也有那種舉國知名的主播,以及世界選美冠軍的人物,但主要故事還是圍繞
之前在上印度神秘家薩古魯的課程時,其中有一點關於責任的討論,在來回討論間我也沒那麼明白,但總時不時在觀察、思考一些現象時,憶起那段討論~ 討論主要圍繞在「責任」,薩古魯說責任即是「回應的能力」,並提到我們回應的能力是無限的,也只有當我們願意回應才有主動性。 其中跟一位與會者的對話,薩古魯問: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後,直接土耕種植即可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直接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泡水7天,即可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6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泡水膨脹,即可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6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心中有畝田。 心田,種些什麼? 種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種蘭,心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 種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夏日炎炎,「燎沉香,消溽暑。」暑氣消散,心田自是清涼適意。
Thumbnail
整理相簿時,看見去年11月拍了,卻忘了PO出來的圖書館主題展出;種子華麗轉身大改造。 小小的種子,肩負著傳承世代的使命。為了讓物種生生不息,種子因循生長環境,演化出獨特的外型與傳播方式。 模樣討喜的種子相當受歡迎,於近年興起一股收藏熱潮,也常作為手工藝素材。 當種子被帶離生長環境,成為人類的收
Thumbnail
回想歷經一個多月時間整修替換新園區,內心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喔!細數全是緣份,原先在美濃綠色生態園區,栽植苗木為綠色通道,可休憩納涼與沐浴綠色芬多精園區,有畜牧雞鴨鵝群遊蕩戲水覓食整個園區。 後因在花東地區原民部落社區間,遊繞深山縱丘河谷坡地上,自會有野生掉落種莢與新奇驚豔果苗吸引,慢慢累積經驗成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後,直接土耕種植即可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取出,直接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9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泡水7天,即可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6
Thumbnail
種植方式參考:種子泡水膨脹,即可土耕種植 更新日期:113.08.06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心中有畝田。 心田,種些什麼? 種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種蘭,心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 種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夏日炎炎,「燎沉香,消溽暑。」暑氣消散,心田自是清涼適意。
Thumbnail
整理相簿時,看見去年11月拍了,卻忘了PO出來的圖書館主題展出;種子華麗轉身大改造。 小小的種子,肩負著傳承世代的使命。為了讓物種生生不息,種子因循生長環境,演化出獨特的外型與傳播方式。 模樣討喜的種子相當受歡迎,於近年興起一股收藏熱潮,也常作為手工藝素材。 當種子被帶離生長環境,成為人類的收
Thumbnail
回想歷經一個多月時間整修替換新園區,內心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喔!細數全是緣份,原先在美濃綠色生態園區,栽植苗木為綠色通道,可休憩納涼與沐浴綠色芬多精園區,有畜牧雞鴨鵝群遊蕩戲水覓食整個園區。 後因在花東地區原民部落社區間,遊繞深山縱丘河谷坡地上,自會有野生掉落種莢與新奇驚豔果苗吸引,慢慢累積經驗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