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下旬到八月中的為期五周的人權課程,讓我興起了要找家裡族譜的想法。
這是由內政部委託永和社區大學,舉辦為期五週的「人權、記憶與公民行動」2024暑期·桃園.師資培訓課程。主要是讓對人權和臺灣歷史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進一步了解大桃園地區的白色恐怖歷史,之後有機會到獨立書店或是相關機構去分享。
對於臺灣的歷史,老實說我很陌生,直到2012年到法國去當交換學生,遇到了一位對臺灣歷史極感興趣的德國女同學,以及2019年受朋友邀請當他學長設計的「為匪宣傳」實境解謎遊戲的體驗者,透過遊戲實地去國家人權博物館走一趟,我才化為被動為主動去接觸和了解。
我因為參與了這一系列人權課程,兒時被塵封的記憶被喚起:依稀記得我小時候有問過外婆,當時有經歷過228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她,社會氛圍如何?她的感受是什麼?
外婆只有簡短回我:「當時社會很安定啊!沒有什麼動亂。」
另一個記憶是,小時候給外婆帶到上學年紀的我,某次去外婆家附近的家庭式診所看診,醫生是一個老先生,他跟外婆的互動看起來像是舊識。看完診後,外婆要付錢,但老醫生怎麼樣都不肯收,兩個老人家就這樣推辭來推辭去。
我也是因為這次的人權課程,才問了家母,知道這位醫生名叫李吉村。
而年紀稍長,家母才跟我說,因為當初吉村醫生被抓去關後,親族好像只有外公一家會定時去探望他的妻小,吉村醫生出獄後開了診所,只要外公一家老小去他那看病,吉村醫生都不會收費。只有外公一家,但沒想到連我和我弟,也受惠。
但原本家母跟我說吉村醫生是鄰居,直到我上了人權課後再度問她,她才說是外公那邊的親戚。
家母也才透漏,其實外婆那邊的親族,有人在228事件被抓走沒有音訊了。
但外婆從來沒有說過這些事情。
家母知道以上的事情,都是舅舅們長大後去找相關史料和文獻去了解後,跟家母說的。
/// /// /// /// /// ///
而我另個記憶又被喚起:小時後回到家鄉宜蘭掃墓時,到了某個墓前,家父總說:「這個是阿公的第四個哥哥,當時被抓去南洋當兵,後來沒音訊,所以是用衣冠塚」小時候我不明白老爸的意思,因為對這段歷史不清楚,只知道這個墓其中一個骨灰罈裝的不是人骨,是衣服。
直到近期有關日據時期有一群臺灣人被抓去南洋當兵為日本打仗的歷史劇出現,我破防了。目前還不敢看這部劇。
知道以上的事情,老實說對我打擊蠻大的,因為以前真的覺得這好像是另一個族群的事情,甚至是根本對這些事情不了解。但突然一夕之間發現,喔我好像也是這個歷史事件的一部分,但竟然渾然不覺。
更令人錯愕的是,雙親覺得過去了就過去了,為什麼要提起?而且不想要我再提,甚至是公開發文或是分享相關資訊(網路上仍找的到訪談),覺得會讓當事者的後代難堪(後代已經移民到國外)。
「沒有記得,哪來的遺忘?」這一句是在人權課第一堂課上,發起人跟我們說的話。
因著以上種種原因,我在課後去戶政事務所申請族譜,但因為只能查找直系血親的,旁系的無法。
雖然乍看沒有找到預期想要的看的紀錄,但「追本溯源」讓自己心裡有一點踏實感。
比較深的遺憾是,沒有在長輩還健在的時候,多跟他們互動,了解他們的過去,等於也了解孕育自己的這片土地。等到自己年歲漸長,對歷史有意識的時候,他們早已化為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