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症狀,必讀此篇文章:
直到2023年Q4筆者才聽到的這場演講,這位教授如雷貫耳的句句砲轟後,筆者豁然開朗,並且讓這些觀念流注入自己的骨髓內,從此人生感覺很踏實很快樂。
演講者喬登•彼得森是一位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現在多倫多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前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紐約時報》稱他為「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筆者聽完他的演說,很認同這個評價。
第一法則就讓筆者茅塞頓開,喬登教授提到他對生物界的觀察---龍蝦靠打架勝出次數來提升其社會地位,所以愈多場打架勝利者的地位會愈來愈高,而更有趣的是,龍蝦有數種荷爾蒙,譬如某種荷爾蒙是積極情緒的,某種是消極情緒的,在龍蝦群中,有較多勝出經驗的龍蝦,其積極性荷爾蒙比例較高,消極性荷爾蒙比例較少,相反的,有失敗經驗多的龍蝦積極荷爾蒙占比較少,消極荷爾蒙佔比較多。但是諷刺的是,社會地位是被生物個體的大腦所認知的,腦對於社會階層的認知超乎億年,甚至比對大自然的認知甚至久遠。
來了,筆者的兩個體悟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激勵學都呼籲使用肯定句,或是心想事成學說都呼籲要假設已經成功了,因為這是雙向激勵,假設自己已經成功了,就是那樣的身分,自然會再回饋自己的心靈一個正向肯定!
演講中提到,為什麼人會傾向於防禦其他人的質疑與攻擊,因為一旦受到其他人的質疑,那就會使這個人感覺自己的社會地位受到威脅了,甚至連帶影響自己對自己社會階級地位的看法,然後帶動一連串的負面情緒。
所以,筆者體悟第二點是,不要被制約,不要被社會階級制約,也不要被他人負面情緒嘻笑怒罵制約。那些惡意攻擊行為只會凸顯出那個人很爛,而不是自己很爛。所以別被制約了。要記住美好,鼓勵自己,而不是搬別人的負面評價砸自己腳。
引用美國小說家恰克·帕拉尼克的話: 「遺忘痛楚很難,但記住美好的事更難」來鼓勵大家,共勉之。
以上是第一段的重點。
-------------------------
榮格曾說過: 「愛人如己。」並不是說要一昧無止境地對他人好,而是一種互相的、互惠的、互助的,因為人傾向於互相、互惠(reciprocerty)。也就是說,人要知道自己應當如何悉心的關心照護培養自己,筆者簡單白話翻譯就是"正確的愛自己"。
教授舉例一個有趣的例子,你會很疼愛你的寵物犬或是自己的孩子,若牠/他生病了會送去就醫,並且按照醫囑按時服藥,然而,自己病了卻故意忽略,不去看病,不去領藥,不按時吃藥---人會善待他人,卻不會善待自己,Why?
因為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罪惡面,軟弱,可鄙。而這些罪惡,就是讓人無法面對自己的主因。但是有句話說: 原諒罪人但厭惡罪行。
自己有責任必須好好對待自己,因為這是責任,自己把自己修為好的責任,而一個修為好的人自然會為社會帶來光。
其實這一段說到自己和自己的關係。這也讓筆者聯想到〔內在小孩〕理論派系是說每一個人無論成年與否,內心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內在小孩若滿足了,這位外顯的成人就會心靈豐滿,相反的,內在小孩如果內心有傷有缺,這個成人也會顯現出一些比較負面的思想或行為,甚至人格。
所以筆者呼籲,請好好照顧自己 --- 不自大也不自卑,誠實面對自己無論那個自己內心曾是糟糕的部分還是好的部分,然後加以修正和提升。
請內在誠實。
-----------------------------
這點滿嚴肅的,因為交友圈確實會影響人。還記得孟母三遷的用心嗎? 如果周邊都是益友,一己當然會受到鼓舞而更容易提升自己,或是當自己要沉淪時,益友會跳出來阻止,但反之若朋友圈內多為酒肉損友或是充斥一票酸葡萄心理的嫉妒者,只會讓自己被拖下水,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請回歸筆者本文歸納的體悟二、勿被負評制約。
教授說,當您分享好消息時,可以選擇要分享給好朋友,他會真心為你高興,但是如果分享給損友,只會引來被忌妒或被潑冷水。
交友,請自己用智慧去選擇。
另外,筆者比較特色的體悟
仇富心態不就是損友的mark嗎?
詳細,筆者另闢一篇專文說明。
如果發現有仇富心態,請立即停止,因為那不僅無益於提升自己,反而會使自己賺錢更困難。
前文說到朋友應該交益友,那麼請反思自己把財富當作朋友嗎?
財富不一定是物質的喔,很多層面皆可泛稱為財富,譬如:充分的休息,欣賞美感,好好享受某一個吉光片羽,幸福感,滿足感,愉悅感。
所謂仇富心態就是覺得變富有是不應當。可是很有趣的是,無論那人是否仇富,人人都希望自己愈來愈富裕。這不是兩相矛盾嗎? 在矛盾的情況下,一定會有一方要投降。
一是自己仇富,請問財富還會想來當好朋友?
二是若周遭親友甚至大環境有這種心態,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對於個人的影響會如何? 另外,倘若有仇富心態,不就是讓自己和財富愈離愈遠嗎?
如果發現有仇富心態,請立即停止,因為那不僅無益於提升自己,反而會使自己賺錢更困難。
----------------------------
這點在講"設定高目標,但拆成可行的小目標,所以自己督促自己每天進步一些,就可朝自己期望的未來自己前進"。
常態分配,也就是多數人落於中間值,只有極少數人在極端值,也就是只有極少數人特別美,或身高特別高,或能力特強、樣樣精通,或金字塔頂端的富有。80-20法則,80%資源被20%拿走,馬太效應--富者得到愈多,貧者愈貧。
渺小的個人,在這個帕雷托分配(80-20法則)如此之大的結構下,往往會覺得自己不知從何進步,面對周遭總有些人比自己強,比自己優秀,自嘆弗如,有些人產生了很大的挫敗感。
那麼該如何跳出這個困境?
當然要求進步,但不要拿失敗感來挫敗自己。所以不妨先設定一個高遠的目標但同時把這高遠目標拆分成一階段一階段可行可企及的小目標,由於這些小目標是可行、可達成的,那麼自己每天進步一些微,就算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些微進步,持久下來,就會是極大的進步。而且在覺得失望絕望時,還會感受到這些受苦只是短暫的,因為自己只要不斷進步就可以達標。
生命是迴圈,可以螺旋式的爬升進步。
還有下列法則,也都在彼得森教授的著述中:
在此同時列出英文版書籍的目錄,更能體現作者的原意
英文書目
有興趣不妨買一本書來閱讀
【生存的十二條法則】 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
這本書的評價: ▍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橫空出世之作 ▍
── 全球最突出的現象級大書 ──
★ 半年內銷售200萬冊,多國暢銷榜Top1
★衍生出大量的摘要版及解析版、無數熱門激辯影片
★ 50種語言版本陸續推出中
喜歡這類關於職場幸福的書籍嗎? 歡迎繼續瀏覽筆者的部落格,這裡有許多好書、演講、學習的資訊,還有不看盤理財的方法分享,適合忙碌或不想盯盤的現代人。
喜歡好書的話,下面這兩篇文章也推薦給您:
暢銷書[原子習慣]未提到的秘笈...拆解任務,三招戒除壞習慣 ...
簡單的心理學應用,提升效率 (附進修篇和時間管理工具)
歡迎持續追蹤按讚分享,將推薦更多好書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