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31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下面兩個例句比較嚴謹一點,用的是實指界說 (即用例子說明)﹕

[現代漢語翻譯﹕所謂禮,就是用來確立人際間的親疏關係﹑避嫌﹑區別尊卑地位﹑明辨行為對錯。]

Ze5.3-Ze5.4 的處理類同 Ya17 的處理。執行了一階前後項倒置後,「夫」和「所以」保持其位置不變。進行一階成份劃分之後,二階成份的前後項不予倒置。三階解析則如常進行﹕

然後有﹕

最後要處理的是「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這個字符串。這個字符串包含四個成份﹕「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四者的語構型一樣,都屬 n89 這種重複模式或對聯式的語構在上古漢語中俯拾皆是,用法不外乎是兩個或多個並列的修飾語,用來修飾同一個語詞﹔我們暫稱這種詞式為「並列式」。

__________

89 現代漢語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原則」一類的句式,其中的「明辨是非」明顯是一個名詞性質的字符串,所以隨後的推導選擇了 n,雖然「明是非」等看來也像一個 vn 或甚至 s/n﹔但語言學家選擇的任一語構型都不會影嚮這個句子的整體結構。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