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唐世界-突厥突利】

raw-image

突利可汗,按照某種神祕的中國邏輯,他的本名應該是「阿史那什缽苾」。

阿史那,是突厥人的族姓。嗯,他們原本是沮渠的阿史那部落,後來因為沮渠被北魏所滅,所以加入了柔然。

阿史那部落擅長鍛造打鐵,他們所落腳的山區,看起來又像個頭盔,所以改以兜鍪為號。柔然人稱兜鍪為「突厥」,才變成了後來的名稱。

欸,那「沮渠」是啥?沮渠是匈奴的一支,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北涼,改用沮渠為姓氏。所以,好多所以,突厥人在《隋書》上的祖源,被稱為「平涼雜胡」。涼州從漢朝以來,就是多民族共居地,誰也說不準馬騰馬超到底是漢是胡,多漢多胡。

相對來說,其實記著突厥本是匈奴就可以了。血統說不準,道統上就是漢人,甚至漢室宗親的等級。

這段以前沒提過,現在給說說。

後來多經轉折,突厥稱霸草原,其中一支透過長孫家的居中,與隋朝建立了親密關係。以啟民可汗作為代表,娶了隋朝宗室公主為妻,號為義成。

加上「宗室」的意思,就是義成並非楊堅的女兒。

隋大業四年,啟民可汗過世,由兒子繼承為始畢可汗,同時也繼承了義成公主,塞外習俗。

突利可汗,就是始畢的嫡長子。

注意了,突利他媽不是義成公主。突利出生於大隋仁壽年間,這時候已經六七歲了。照道理說,十年後始畢過世,突利是最有資格的繼承人。但他不是可賀敦的兒子。

義成可賀敦表示,什缽苾年幼不堪繼位,可以去東邊當個泥步設(突厥的「設」比較接近晉朝,掌管地方軍權的親王),讓始畢的弟弟來繼承,是為處羅可汗。義成繼續做可汗的老婆可賀敦。

誰知道,才過了一年半,處羅可汗也掛點了。

這時候的第一順位?是處羅可汗的兒子,但義成公主認為他太醜了,不要,還是找了始畢跟處羅的弟弟,任命為頡利可汗。

當初,始畢可汗借兵馬給太原李淵,陪同打下了長安。但頡利則是跟李淵的敵人,西秦霸王薛舉同盟的。所以當薛舉進攻長安時,李淵那是一個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只能趕快發動外交策略,讓頡利轉回來支持大唐。

從這邊就可以看出,頡利是個腦袋很靈活的人。如今,輪到他當可汗,就不會只是任憑義成可賀敦擺佈的傀儡。

頡利首先找回在遙遠東方的泥步設,向突厥宣告,泥步設也是可汗,稱為突利可汗。接著,就請突利可汗為使節團領袖,出使大唐,告知李淵突厥這邊的「人事變化」。

當時突厥跟大唐的關係已經有點緊張,泥步設也對於義成隨意擁立可汗感到不滿。頡利這一著棋下去,為自己爭了不少「活」。

李淵也是著了道,還以為關係要恢復和平了,卻不料派去突厥的使者,一一遭到扣留。等到發現不對勁,李淵連忙也扣住突厥使者不放還。

其時約為武德四年,突利可汗差不多二十歲了。

這就是為什麼《突厥傳》記載:「突利初自武德時,深自結於太宗(李世民)。」

突利的記錄不多,有一些小衝突我們就略去吧。他到底在大唐待了多久,跟李世民如何往來,並無詳細記錄。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突厥頡利可汗自竇建德敗亡後,武德五年就對大唐展開了侵攻。但一直到武德七年,突厥部隊的首領,才出現突利可汗的名字。

說巧不巧,也正好就是配合著仁智宮楊文乾之亂打來的。

當時,李世民領軍迎戰,上去就是一個陣前喊話。

頡利不甩他,李世民又派人去跟突利說:「你曾經跟我約定急難相救,今天帶兵來戰,是不顧念香火之情了?有種的出來單挑啦幹!」

這段記錄非常抄襲潼關之戰,李世民演曹操,頡利扮馬超,突利就是那韓遂了。

卻說馬超聞得此言,便對韓遂起了疑心,與曹操道:「王不須渡,我無惡意,更欲共王自斷當耳。」於是引兵稍卻,歛軍而退。

兩大可汗不合,一邊要打一邊就不打,頡利實在沒辦法,就派出特勒思摩跟突利一起去跟大唐談和。

特勒是外戚的意思。思摩這麼奇怪的名字,當然不是義成公主的兄弟,事實上,他長得也很胡人,不被前代可汗當成突厥。

所以我一開始要先解釋,突厥是漢屬匈奴人的後代,他們跟西域胡人基本連長相都不同。

這次也不是陣前談和,李世民就帶著突厥使者,回長安去見李淵。

約莫就在半路上,突利正式決定跟李世民拜了把子,結為兄弟……你看這些鬼扯到不行的劇情都是歷史本文,不是我掰的。

回到長安,李淵也使出懷柔政策,直接給思摩封了個大唐和順王。

大家開開心心回家,隔年還是照樣再打一場,打得唐軍人仰馬翻,還好李靖跟李世勣從南部上來支援,幸保不失。

這一次其實沒有突利的名字,突利是跟著打武德九年穿心一擊來的。但我們也知道,那是一場李世民為了奪權而下的險棋。

如果突厥方沒有內應,李世民確實賭得太大。

而且如果我之前沒看錯,李靖在武德八年後,就調任幽州。突利的領地,基本就在幽州北方。最終阻斷突厥逼得他們不得不退的,也是從幽州調回來的李靖。

說得更推測一點,突利跟李靖應該就是做好了計劃,幫李世民演上這齣。

突利在北突厥,也算兩個太陽之一,幹嘛不幫頡利,要當李世民這個秦王的小弟?

這或許也側面證實了,李世民至少在武德七年,已經有了天子之心。當天子的小弟,那正是北突厥之所以崛起的開始。

好,突利就算不是年年跟頡利出征,至少也是兩年打一場。大量的徵人抽稅,讓他底下的部族十分不滿。於是在貞觀二年,突利底下的許多部族,來向唐朝投誠。

連帶的,是與突利接壤的靺鞨與契丹。

突利的部落會叛變,頡利的部落當然也會。更不要說這兩年秋冬氣溫驟降,比往年更加寒冷。只是兩邊的表現,實在太明顯讓人看出,哪一邊是套好的招。

陰山北側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等部落,皆相率背叛,把頡利派來的兵馬總管趕跑。

頡利可是聰明人啊,他就跟突利說,不然給你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去把陰山北的這些叛變平定了吧。

好,突利去了,打了個找不著北的大敗仗回來。

頡利大怒,突利更怒,兩可汗正式決裂。

突利可汗向大唐獻降,邀請唐軍北上剿滅頡利。

杜如晦認為不可信,怎麼辦呢?大家討論的結果,就是派大軍前往太原,不管是要接應要出擊要防守,都能處理。而如此需要機變的任務,自然是由李靖負責。

李靖的特色就是,你要他做八十分,他就做一百二十分!

這性格跟韓信差不多危險就是了。

李靖到了之後,好,大軍鎮守,他自己帶三千騎兵潛行,去到突利的牙帳。

突利大驚,還打算探探唐軍虛實,李靖早已施下反間計,收買了突利的心腹。

這麼短的時間就收買?我想正好反觀武德七年事:李靖早就跟突利的親信重臣有往來啦。

終於,突利可汗不敢多想,投降了李靖。繼而,剿滅突厥之戰,正式展開。

簡單交代一下,貞觀四年,頡利被打到稱臣,由上面提到的薛延陀繼承了「更北方」的霸主可汗。

李世民給突利右衛大將軍的官職,並封北平郡王,讓他可以繼續率領部落置藩。

但李世民也把話說白了:「當年啟民可汗也是這樣投入隋朝,結果你的父親始畢強大後又要喧賓奪主,導致後來你們跟中國的各種戰爭與災殃。今天你再次走到這個境地,為了保存你的部族與中國的平安,所以我不再任命你為可汗,你要做唐朝的都督,遵循我們的法律。」

貞觀五年,徵突利可汗入朝,但他在山西就病死了,並未抵達。

突利這一輩子,都是個工具人。

當義成公主要奪權,他是個討厭的工具;當頡利要把權力爭回來,他是個有用的工具。

也許突利在唐朝的期間,真正的感受到了那麼一點兄弟之情。

也許他心裡想的,正是走啟民可汗的路子,接受唐朝的扶植,重新成為稱霸草原的可汗。

即使歷史是不停的迴圈,人類還是會在其中展開微小的進步。

有人進步,有人就成為踏腳石。

突利終究只能成為草原可汗腳底下的枯骨。

至於李世民如何走上天可汗的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就留待《貞觀第四》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