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因人廢言

    raw-image


    家人提及,據說不錯的某中國文學網紅曾談論張愛玲,表示張愛玲很小眾。家人有點疑惑,張愛玲小眾嗎?還是年輕的中國讀者不流行閱讀張愛玲?

    不同意家人推測。儘管不了解中國年輕讀者的閱讀傾向,但從社交媒體不時傳出可疑的張愛玲語錄看來,張愛玲始終沒過時。不然怎麼沒聽說蘇青語錄、茅盾語錄之類。民國初年的作家,除了魯迅,相信年輕讀者最容易接觸的仍是張愛玲。說張愛玲小眾是歸因錯誤,實際上是文學小眾,並非張愛玲小眾。這位文學網紅我已缺乏興趣了解,他必有獨到之處,才會吸引眾多粉絲,然而我沒時間心力沙裏掏金。放棄文學網紅影片或許有所損失,不過我寧願選擇信任的資訊來源。

    總有人自詡不以人廢言,認為兼聽則明,應多聽取各方意見,以免偏頗。然而如今資訊爆炸且年歲漸長,我倒是逐漸養成因人廢言的習慣。像我這等市井小民,未須肩負治國平天下的重責大任,無須透徹了解國事天下事,就算對某些事情無知、認知錯誤,並不礙事。再說我向來聽多說少,未散佈錯誤觀念,不至於危害社會。所以我心安理得的因人廢言。

    凡事都有相應的脈絡,倘若不明就裡亂入,一時未能掌握對方真意,不免表錯情會錯意,徒增彼此困擾。便利的網絡往還,讓人忽略雙方往往素昧平生,不知根又不知柢,很容易因芝麻小事橫生齟齬,著實無謂,於是我近來很少與陌生人對話。若對彼此稍稍知悉,較能有效溝通。

    我信任社交媒體追蹤的意見領袖,一旦信任崩解便退追。信任並非事事認同,而是即使我不認同對方某事的看法,然而相信對方無惡意,或許另有我未必知曉的緣由。不過我無力事事追究,意見相左之處不妨留待日後檢證。

    當然信任並非永恆。曾因故陸續退追一些意見領袖,有時是對方不如我想像的有趣,但更多是對某事看法南轅北轍。確認並無誤會,純粹立場不同,為了避免自己不舒服,於是退追。退追並非撤資,無須大聲嚷嚷。我長期追蹤對方,然而對方根本不認識我,其實沒什麼好溝通的。倘若對方日後發表值得大家重視的言論,經由網絡廣傳,我總會得知,退追不會錯過太多的。

    法國有句諺語,道別等於死去一點點。退追萍水相逢之人倒也罷了,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可是退追長期觀看的意見領袖,之前心中湧現眾多猶疑掙扎,是我誤會了嗎、抑或太過挑剔、我變了還是他變了……,直到終於確認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已不信任對方,不得不結束這段單向的關係。感謝對方曾經對我的啟發,但此後我不再視他為隊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