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漫遊者文化出版.2024/10二版十一刷.胡椒筒譯.
晴動雨讀,天外飛來的颱風(假),讓我得以在風雨聲中潛心閱讀這本書,我不是因為作者韓江是2024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讀,我是因為格友射手媽咪婷婷的大作2024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素食者》而讀,婷婷在文中提到,
很多時候,所謂的「自我救贖」看在他人眼裡只是「自我毀滅」
,而這部作品讓我們深刻理解了這一點,也領略了韓江善於揭露人性脆弱的細膩觀察。
人類世界太多規範了,人打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融入"這場牽絆一生的規範中,逃也逃不掉,規範限制著個人,也同時保護著個人,所以為了自保,也不應該想要逃離這部規範才對。
但限制就是限制,還是會讓人覺得很煩……
前陣子我常被校安人員投訴,說敝班的學生在放學前的下課時間,會跑到體育館或是球場打球,校安人員履勸學生他們不聽,於是向導師投訴。
校安:「放學前的下課時間,是打掃時間,所以不可以打球。」
我:「但我跟學生詢問,他們都是已完成打掃工作,才去打球的。」
校安:「體育館在那個時段是不開放的。」
我:「我也這樣轉告學生們,他們反問『那可不可去球場打球?』」
校安:「……總之那個"時段"不可以打球。」
(我在心中OS,所以拐彎抹角說了一堆,結論就是放學前的下課時間,校方不准學生打球嘛~ BUT, WHY?)
這些小小大大的規範,是身為人類的權利與義務,但自然界其他的生物卻沒有這樣的"被規範"(嗎?),有時我也會覺得天上飛的鳥兒、街角的貓兒,森林裡的植物,他們好自由哦……那麼,人有沒可能藉由變成一株植物,來逃離「人世間」這些麻煩的規範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知道《素食者》裡的答案。
因為這本書太火紅了,各家圖書館從紙本到電子書都預約滿額,我又太想知道答案了!所以我買了這本書,書腰也已更新:「強烈又具詩性的文體,直面歷史創傷,暴露人類生命的脆弱。」
我把這本書帶著隨身的包包裡,因為我期待能有機會抽空閱讀它,它每天跟我去上班,又跟我下班,然後隔天又跟我下班,又再跟我下班,我被工作規範著我的時間,我沒時間讀它。直到有像《謝謝你遲到了》的意義一般的颱風假及時降臨,我才有機會拜讀,然後一口氣把作者韓江忍著手痛、花了三年時間才完成的作品,讀完。
全書一共分成三部曲:
主角與她身邊的人,各有各的人生規範,有些連最親密的家人都不得而知,但至少三部曲是圍繞著同一個故事主軸(而不是三篇不同的小說),這樣的編排,我很敬佩,也很喜歡。
人世間的規範啊……
那些有形、無形的規範啊……
明白其意義 vs 令人不明就理的規範啊……
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可接受與難以忍受的規範啊……
我只能摘錄書中佳句分享,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每一個字在每一個瞬間引起的心理化學反應"(摘自本書第265頁),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有找到了一開始自己想知道的答案,以及,一些令我納悶的學生行為,背後的答案……
然後我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力量),我也可以找到最適合我自己的,與「規範」之間的適應之道……
如果照我以往的性格,早就暴跳如雷了。妳是希望我被公司解雇嗎?看看妳今做了些什麼!
但直覺告訴我,此時無論我做什麼都無濟於事。任何憤怒和勸解都不可能動搖她,事態已經發展到讓人束手無策的地步了。
我能相信的,只有我的胸部,我喜歡我的乳房,因為它沒有任何殺傷力。手、腳、牙齒和三寸之舌,甚至連一個眼神都會成為殺戮或傷害人的兇器。
……
我變得如此鋒利,難道是為了刺穿什麼嗎?
「瞧瞧妳這個樣子,妳現在不吃肉,世人就會吃掉妳!照照鏡子,看看妳這張臉都變成什麼模樣了!」
沒有人可以幫我。
沒有人可以救我。
沒有人可以讓我喘一口氣。
「太熱了……」
妻子淡淡一笑。那是我曾經深信不疑的、特有的、樸素的笑容。
「太熱了,所以脫了。」
她抬起留有清晰刀痕的左手,遮擋照在額頭上的陽光。
「……不可以這樣嗎?」
她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平靜。
她不會探索新的空間,也沒有與之相應的感情流露,似乎對她而言,只關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足夠了。不,或許她的內心正在發生著非常可怕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正因為這些事與日常生活並行,所以她才感到筋疲力盡,以至於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好奇,去探索新的事物。
他之所以會萌生出這種猜測,是因為有時在她眼神裡看到的不是被動和呆滯的麻木感,而是隱含著激情,同時又在極力克制那股激情的力量。
他覺得她應該是植物、動物、人類,亦或者是介於這三者之間的某種陌生的存在。
這一切真的無法阻止嗎?
這個疑問始終圍繞著她。
她就像來散步的人一樣溫順地跟在姐姐身後,以至於院務科的職員問了她們一句,哪位是患者呢?
法律的擁護者們無法容忍那些不相信法律的人對法律的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