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日麗-破碎的鏡頭,完整了人生

看完電影已經一年多了,至今仍會在生活的某個轉身之後浮現「日麗」的片段,有時是陽光下波光粼粼粼泳池河畔的女孩好奇探索世界,有時是中年男子在黑暗中躺在價值不菲的地毯上獨自憂傷。

raw-image


#我與父親的日常

那天,忘了什麼契機,走入電影院看日麗,加上我只有五個觀眾,冷氣開的很強讓沒帶外套的我直打哆嗦,以至於電影開始播放時,感官還停留在露出有些冰涼的雙臂,後來開始抓住我視線的是日麗的色調,明明是歐美電影卻有日系淡淡的生活感,那些鏡頭拉的很長,沒有跌宕的情節,那是一個父親和女兒旅行的故事,隨著劇情推移,爸爸的倔強與憂鬱、女兒的天真與反抗在那些互動中變得立體,用第三者的眼睛看著他們的日常,比起電影,我甚至覺得那像是一部少了解說的紀錄片。

日麗用攝影機的畫面串起,那是父親眼中的女兒,閃耀且活潑、對世界充滿好奇,但當關掉畫面回歸現實,父親灰暗且壓抑,把自己放在邊框、角落和倒影,一個人啜泣、站在陽台邊緣,甚至走入深夜的大海之中,唯有女兒出現時才有一點光亮,一起呼吸、一起在躺椅上曬太陽、一起在房間聊天說笑,所有互動都可以感受無私的父愛,也可以感受到女兒試圖用自己的能量讓父親快樂起來,即使難免被負面的情緒影響,那些細膩卻讓日常的畫面,平靜卻也帶有很強烈的情緒。

無可避免的,我想起我的父親,猜想著他是不是也曾在黑暗中感受與女兒的相處碰壁,印象中的他總是擔心我和妹妹吃不飽穿不暖,對於我們的東西幾千塊都不手軟,卻在自己挑東西時計較那幾百塊;能夠為我們做什麼的時候開心得像個孩子,但跟我們有衝突時會躲起來,總要從媽媽的口中感受他的難過。有時候你可以說,他對愛的表達方式有些直接,卻也有點笨拙。

現在回想,好像沒有和爸爸一起去做某件事,單純享受陪伴彼此的時光,因此在遠遠的鏡頭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爸爸在一望無際的海邊摸著女兒的頭說:「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生活,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那是淺淺的一句話,在心底深深的盼望,你只要成為你自己就能成為我的驕傲,無論你在哪裡心都會與你同在,我感覺他在心裡那樣說著。

我想,我和爸爸的日常也是這樣吧,日麗某方面來說就是我和爸爸的縮影呀

#原來我的人生也是一段日麗

如果說人生真的有一部攝影機24小時跟拍,「日麗」像極了我心中的光明與黑暗,我想大概是因為這樣我腦中才時常浮現日麗的某些片段吧!

爸爸總是在角落、倒影,以及黑暗中感受壓抑卻無法開口的憂鬱,是我走入社會五年體會到職場現實與殘酷的黑暗面,有著對於金錢說不出口的窘迫,亦或是對於站在群眾前的不自信,那是一種想把自己藏起來,卻被迫站在陽光下的手足無措。

光亮之中的女孩帶著好奇探索世界的天真,還有即使看透本質仍極盡所能地想相信人性本善的光明面,那是我期望中的自己,總是盼著自己擁有一顆熱愛世界的心,有著對於長大的渴望,還有藏在心中不願意忘記的夢想,那樣的我反而是拼命想向世界揮手,宣告自己的存在。

如此極端的兩種樣子,我像是站在灰色地帶的人,在黑白之中徘徊,即使在認識那麼多人、走過那麼多路,仍然不太確定自己是什麼樣子,也許要在長大過後,在腦中將攝影機打開細細品味那些日常,才會理解現在為什麼能成為的樣子吧!


#破碎與完整

日麗的英文片名是Aftersun,在陽光以後,與父親一起走過光亮,但彷彿要在黑暗中分開行走,在片段的鏡頭中感受破碎,卻完整了人生,那些長鏡頭中的空景是沈靜的,有時是無聲勝有聲,有時是填補某些來不及說出口的缺憾;在黑白之中,我期許自己,在光亮之中向陽而生,在黑暗中擁有自己的微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