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的羈絆:從嫉妒到和解的心路歷程

親情的羈絆:從嫉妒到和解的心路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媽,妳為什麼總是偏心妹妹?」我把筷子重重摔在桌上,餐桌上的碗盤震出清脆的抗議聲。妹妹小玲垂著頭,像是要把自己藏進碗裡。

又來了。這樣的場景總在媽媽提起妹妹近來工作表現出色時上演。我知道自己很不應該,三十歲的人了還跟個孩子似的鬧脾氣。可是那股酸澀的情緒就是會不受控制地湧上來,像是黑暗中伸出的手,緊緊扼住我的喉嚨。

「姊,對不起...」小玲小聲地說。

「對不起有用嗎?」我冷笑,「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妳犯錯,道歉,然後大家都原諒妳,只因為妳是小妹。為甚麼妳總是有特別待遇?」

媽媽嘆了口氣:「雅婷,妳妹妹真的很努力在改變了...」

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看著妹妹泛紅的眼眶,我知道自己又一次把刀子插進最親近的人心裡。可是驕傲和憤怒築起的高牆讓我說不出半句軟話。我起身離開餐桌,把自己鎖在童年時和妹妹共享的房間裡。

那晚,我翻出了塞在櫃子深處的相簿。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裡,小玲總是緊緊跟在我身後。我忽然想起高三那年,為了準備醫學系面試,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練習了整整一個月。每天晚上,門縫都會悄悄塞進一張字條—是小玲用歪歪扭扭的字寫的加油打氣的話。那時我太專注於目標,從沒好好謝過她。

最深刻的是去年母親節那天。我值大夜班抽不開身,是小玲替我買了康乃馨,親手綁上緞帶。但當媽媽在晚餐時誇她貼心,我卻陰陽怪氣地說:「是啊,反正妳工作彈性,時間多的是。」

我忽然意識到,我想要的從來就不是比較,不是誰比較優秀、誰比較受寵。我只是...太害怕失去愛。那些忿忿不平的話語,不過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哭喊。我把自己的價值綁在成就上,卻忘了親情不是競技場。

幾天後的清晨,我趁著天還沒亮起床值班。廚房裡飄來咖啡香,小玲正在煮她的招牌美式。看見我,她有些慌亂地想離開。

「等等。」我輕聲說。

她停下腳步,背影有些僵硬。

「我在想...」我深吸一口氣,「記得去年母親節嗎?謝謝妳幫我準備康乃馨。我那時候說的話...很過分。」

她轉過身,眼裡有著驚訝,還有一絲期待:「沒關係的,我知道姊姊工作壓力大。」

「不,這不是藉口。」我搖搖頭,「其實...我一直在嫉妒妳。妳工作生活平衡得那麼好,還能每天陪媽媽吃晚餐。而我...」

「姊,」她打斷我,聲音有些哽咽,「妳知道我為什麼選擇當銀行行員嗎?因為小時候看妳讀書讀得那麼辛苦,我就想著,至少要有一個人能常常陪在媽媽身邊。」

我愣住了。原來我一直以為的「輕鬆選擇」,是她為了家人做出的犧牲。

「對不起,」這次換我說出這句話,「我一直在跟妳比較,好像這樣就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我想通了,我覺得我的方式太孩子氣了。」

小玲眼眶紅了:「姊,我從來沒想過要跟妳比。在我心裡,妳永遠是最棒的那個。」

我伸手揉了揉她的頭髮,就像小時候常做的那樣:「妳選擇順著自己的節奏走,其實比我勇敢多了。」

「真的?」她破涕為笑,「不覺得我很普通嗎?」

「才不普通,」我認真地說,「妳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愛,這比什麼成就都珍貴。」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咖啡機發出最後一聲輕響。我接過妹妹遞來的咖啡,啜了一口。是我喜歡的苦度。原來她一直記得。

「要不要下班後一起去買母親節禮物?」我問,「今年換我來選。」

她笑著說好。

誰說寬恕一定要等到對方認錯?有時候,原諒是一個人獨自走過的漫長隧道,穿越執著與驕傲,最後在愛裡找到出口。而真正的和解,或許就是在晨光中分享一杯咖啡的溫度,一起等待下一個花開的季節。

 

avatar-img
好奇貓書寫人生故事
17會員
39內容數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偏偏我們無法拒絕。讓我們一起透過他人的故事,尋找任何可能的療癒偏方,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AI時代下,人類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性。以藤子.F.不二雄的創作經歷為例,說明長期努力和人生經驗累積的重要性,並指出AI無法取代人類的情感、創造力和獨特的視角。文章也反思人們對於解決問題的錯誤期待,強調個人反思和改變的重要性,並建議善用AI作為輔助工具,而非全盤依賴。
面對生活種種的挑戰與困難,我們常感到無助與灰心,認為老天不公平,只有自己的遭遇最慘。到底,我們的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我叫小綺,一個二十八歲的都市女性。在這個講求現實的年代,我的感情觀似乎與眾不同。那天,阿明第一次約我見面時,我就知道他不同於其他追求者。他遲到了十五分鐘,但卻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幫一位拾荒的老太太推回收車過馬路。他臉上沒有得意的表情,彷彿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本文探討AI時代下,人類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性。以藤子.F.不二雄的創作經歷為例,說明長期努力和人生經驗累積的重要性,並指出AI無法取代人類的情感、創造力和獨特的視角。文章也反思人們對於解決問題的錯誤期待,強調個人反思和改變的重要性,並建議善用AI作為輔助工具,而非全盤依賴。
面對生活種種的挑戰與困難,我們常感到無助與灰心,認為老天不公平,只有自己的遭遇最慘。到底,我們的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我叫小綺,一個二十八歲的都市女性。在這個講求現實的年代,我的感情觀似乎與眾不同。那天,阿明第一次約我見面時,我就知道他不同於其他追求者。他遲到了十五分鐘,但卻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幫一位拾荒的老太太推回收車過馬路。他臉上沒有得意的表情,彷彿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