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學習】大學上課無聊?6個原因&6個解法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大學上課覺得無聊的情況發生呢,我和身邊同學都常常會遇到這情況,想要列出幾點上課無聊可能的原因,以及寫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

無聊的原因

1 課程難度不合適,過高或過低 當課程難度過高或過低,都會讓人難以投入其中。難度過高時,無法跟上進度;難度過低時,則覺得沒有挑戰性,都是已經知道的東西,這兩者都可能會導致無聊

2 不符合自己的目標或興趣 如果一門課程與自己的目標或興趣不相符,就容易感到無意義,覺得浪費時間

例如有些東西根本報告或考試不會考(考試和報告都是目標),加上這些東西又非興趣所在,這時候聽了很多不會用到或沒興趣的東西,就會覺得不符合目標

同一堂課程每個人目標和興趣都不同喔,例如有人可能是有興趣,有人可能偏向拿學分,有人會求高分一些,根據不同目標有每個所需上課方式都不會一樣

3 身體或精神狀態不佳 如果上課時身體疲憊精神差,很難有足夠心力去吸收內容

4 不符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些人偏好閱讀教材,有些人習慣聽課程,如果課程教學方式與自己的學習方式無法配合,就會可能感到無聊。

5 同一主題花費太久 重複過多同一主題,會容易讓人感受到無聊,尤其是上課很多堂課都是同主題時,就容易如此

6 上課目標不明確,被動吸收資訊

上課算是一種資訊的吸收,然而學習是一個更廣泛的事情,學習也包含資訊的吸收和輸出,例如寫題目和寫報告都是種輸出

有時候就因為題目和報告都不知道方向,上課聽了很多內容卻不知道要用在哪裡,就不太有個明確方向


解決方法

1 做課業的事情

上課是一種學習方式,不過跟課業相關事情也有許多,例如讀教材/找資料/練題目/寫報告 例如課程難度過低,基本上這些東西都了解,就選擇做些各種課業相關事情;如果課程難度過高,聽也聽不懂,或許就可以先考慮讀教材或找尋相關解釋資源

2 課外的事情

學習這件事情當然不只有包含課內,也包含課外,或者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重要事情要做,例如興趣培養、重要的人事物、某些課外學習如果上課真的太無趣,可慮做一些課外的事情,那當然這課業的東西,例如報告或考試這些,也都是要留時間給他們,就看個人時間和情況安排,有些人適合上課做些課外東西然後回家讀書,有人適合上課讀課業的回家做課外的,有人則是兩者之間

3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每個人適合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有差異性,可以依照自身情況去調整學習方法。例如,有些人可能真的適合聽課,有些人可能比較適合自行看教材,那最近有些錄音轉文字的軟體或網站,如果偏好讀文字又了解上課老師說的內容,也是可考慮方法

4 反思上課的必要性 有時候,確實可以考慮是否每堂課都需要參加,即使去也可慮到是不是要聽課

有些課程可能教授教的內容或方法不適合自己,或者自己不屬於習慣聽課的,那如果有點名計分當然還是要去,但如果沒有則可考慮是否出席,即使去上課也可以想看看這段時間是不是能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如果這段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更有價值的事情,其實就不一定要聽課

5 維持充足睡眠和飲食

這點針對身體和精神狀況,會對學習效果有影響,像是可以看看近期睡眠是不是充足,或者有時候中午吃澱粉太多得話,可以考慮提高蛋白質並減少澱粉量,可以考慮買蛋白粉或黃豆粉兼顧蛋白質&省錢;或者有時可能是要補充品(例如我有吃B群&鐵,我有缺鐵)

如果上課精神差,可考慮是否去上課,有時候真的太累,那段時間面也很難做事情,如果沒有要求出席的課程,考慮一下去的必要性,要去的課程,可以考慮一下善用下課小睡等等的

6 目標和手段的思考 了解一下上課背後的目標和手段,每個人上課目標不同,例如興趣、成績、學習內容,那大家就有不同做法

例如如果上課目標是興趣,那這時候聽課就可以比較聽多一點,這段聽課過程是目的也是手段

如果目標是成績,那就先多去考試和報告的要求,或者可看看有沒有前歷屆分享,從這些要求去反推,看看要哪些資訊是我需要的或不需要的,以及上課or看教材or閱讀文獻會比較有效達成此目標,選擇適合的

或例如目標是學習,那聽課是不是能達成這目標,還是說自行閱讀教材、練題目、直接做報告會效果更好,因為每個人學習方式都可能不同,就有不同答案

上述只是個分類而非絕對,比較像是個比例,例如上課時候讀教材和打報告,這樣比較容易達成目標,時間比較有效運用,這時候目標就是學習和成績,但突然聽到有興趣內容,就當然可以去聽

上面一些內容和大家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