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先放下,看到一切皆是由個人獨自承當的事實,我們才能找到真正安頓身心的方向。」(出自〈生命的實相〉,《掬水集》)
這幾年,我學到一句話:「大道之行,不責於人」,我解讀為這世間運行的道理,要從自己身上去尋找,不能把責任歸到他人身上,我認為這跟〈生命的實相〉開頭說的「佛法強調一切都回到自己的身上。」是同個道理,也是我開頭引言提醒的方法。
自從有這認識,我便時刻提醒要從自身探究問題的根源,不論是煩惱、焦慮或與人相處遇到的問題。但世間萬物一直在變,生活也一直在變,心境也隨之起舞,在這些瞬息萬變中,我仍是那個我,但也不斷成為另個我。我因此意識到,認識自己是窮盡一生的課題。
有了這感悟,我開始明白「認識自己」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大課題,因而能同理別人的處境,因為要誠實面對自己其實很不容易,不是人人都能回到自己身上。我有種感覺,這樣因為知道認識自己很不容易,而同理他人處境並感到不捨的感受,好像就是菩提心。
問題:如果菩提心是因為「回到自己」,因而同理他人的處境,但要讓人理解佛法強調的「一切都回到自己身上」又不是一蹴可幾,在旁觀他人痛苦中,要如何安頓菩提心呢?
法師回:如果可以一切都回到自己身上,也就在幫助他人了。
(文為2023年2月15日的佛學班作業,經法師授權補上法師批改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