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也被「反問法」惹怒了嗎?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今天在某個私人社群看到有人提問,內容是有關於提問者在 Threads 上看到一篇引用文章(如下),他詢問群組裡的前輩們,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會有什麼反應、如何應對?


剛剛看到一篇《習慣性反問》整個火起來。
習慣性反問,到底有多傷人?好好說話,就是在用心愛對方。
試想一下這幾個場景:隨口跟父母抱怨工作很累,他們卻說:「誰工作不辛苦?只有你累嗎?」
在家裡找不到某樣東西,問另一半,他說:「我怎麼知道?你自己不會找嗎?」
點奶茶問朋友要冰的還是熱的,他卻說:「不然呢?這還用問嗎?大冬天我喝冰的幹嘛?」
看到這些對話,你是什麼感受?是不是覺得內心有一股無名火,覺得他們莫名其妙。
明明回答「別想太多」「沒看見」「熱的」就能解決,卻一定要用反問句來噎你一下。
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反問的一方激起另一方的怒火,把簡單的溝通變成吵架,嚴重破壞關係。
為什麼「反問」會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怎麼和喜歡「反問」的人相處?
如何改掉「反問」的習慣?
「反問」的關鍵不在於得到答案,而是強調語氣,表達情緒。
a 可能是藉著反問引出對另一件事的態度。
(乾不要牽拖好嗎 那件事過不去不是別人的問題 跟你說話的人也太倒霉)
b 可能是為了展現優越感。
「反問」還有個功能是轉移提問權,把提問的主體換換成自己,的是為了控制話題的走向,或者控制對方。


我覺得這個問題蠻好的,因為不論在家庭裡、職場上,會用這個模式來應答的人其實不在少數...也就是說,在人生的旅程上,遇到這個情況,機率非常高,高到可以視作一個合理現象,至少,對我目前的人生經驗來說是這樣的。


家庭背景


可能算是一種幸運,我的母親就是習慣這樣表達的人,即便沒有惡意。


還記得某年冬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北海道自助旅遊,但很不巧的是,在出國前我得了重感冒。


我從小便是過敏體質,上呼吸道極弱,每當換季時節,溫度、濕度一有劇烈變化,我就會由過敏引發感冒,最常見的即是鼻竇炎併發中耳炎、扁桃腺炎...等,吃藥吃到不必看藥單,就能大概猜出每個藥片的功能,是我的奇怪技能樹之一。


由於那次出國訂的是紅眼班機,又必須轉機,感冒沒能好好休息的我,經歷兩次起降,耳膜和鼻竇痛到滲血。好不容易抵達層雲峽的飯店,我卻開始發燒,哪也不能去...


「怎麼辦?...」害大家行程都泡湯,在床上的我感到身體無力又難過,比起身體不舒服這件事,給人添麻煩更讓我懼怕...其中有很多原因,也許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探討。


「能怎麼辦?藥也吃了不然呢?你平常就不好好照顧自己,誰能管你?」可能沒有逐字正確,但我媽就是這樣回我的。


我聽完...很受傷,非常非常。本來就難過的我,窩進被窩裡無聲地哭,因為哭出聲大概會給人帶來更大的麻煩。


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舉凡如引言文章說的「我怎麼知道?你自己不會找?」、「只有你累?我都不會累?」、「不然呢?這還要我說?」......我一點都不陌生。


負面情緒來自期待心理


「為什麼要讓我經歷這種事?我不是你的小孩嗎?」以前,我總是會抱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說話就要這樣話中帶刺?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只要跟媽媽說話,我就很想生氣!


明明我對誰溝通大多不會有大問題...為什麼跟家人說話就變沒耐心了?我是不是...對內對外雙面的、糟透的人?


抱著這些疑惑,我看了很多心理/勵志相關的書,因為我想治癒自己,內心實在太多疑問了,我不曉得怎麼化解它們。


-


有一天,我發現「為什麼要讓我經歷這種事?我不是你的小孩嗎?」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反問句。

我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我不想經歷這種事,你不應該這樣對我,因為我是你的孩子。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因為你是我的媽媽,我希望你可以好好愛我。


原來啊...原來我是渴望被愛卻沒有被滿足,所以才有了「為什麼要讓我經歷這種事?我不是你的小孩嗎?」這種說出來像是要吵架一樣的尖刺。


回過頭去檢視那些曾經讓我受傷的每一句話...


「能怎麼辦?藥也吃了不然呢?你平常就不好好照顧自己,誰能管你?」

他的原意,會不會是:該怎麼辦好?藥已經吃了,藥效卻沒那麼快...平常沒能時時刻刻保護你,這種時刻我應該怎麼樣才能幫上忙...實在太氣自己無法給予任何協助了。


「只有你累?我都不會累?」

原意可能是:我也好累好累,已經沒有多餘的能量可以分給你了...我對自己感到失望。


「不然呢?這還要我說?」

原意或許是:我真希望你能多了解我一點,像我愛你那樣愛我、在意我的每個小細節。


諸如此類。


冰山一角的表徵


一旦向下挖掘,忽略讓人不舒服的表象,向外同理對方的底層需求、向內看清讓自己不舒服的根本原因,就會發現只用第一時間的情緒來決定自己真正的感受,實在會忽略很多細節,而這些細節,才是真正能夠推動解決事情的方法。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之所以這種「反問式回話」使人不舒服,其實是因為我們期待對方不要使用這種方式,“不舒服”、“惱火”就是一種負面情緒,是因為我們在乎,而在乎產生了期待,期待落空,我們才生氣的。


如果雙方都只看彼此的表徵,沒有人去留意這些內心小細節,那事情便會僵持不下、永遠無法被解決。


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因為能讓我們心理上感到不舒服的人,都是我們在乎的人,無論在乎的原因是因為對方是重要的家人、朋友,或是必須配合的同事、上司、任何利害關係人...我們真的要在第一個反射性感受關卡,就放棄了嗎?


在職場上來說,遇到這樣的同事,或許可以遠離吧~轉調部門或離職都是一種方法,但這並沒有解決「這件事情」,只是躲開它,下次在其他職場又遇到類似的事,又會再度躲開,因為從來都沒有處理成功的經驗,只有躲開的經驗而已。這是一種選擇,沒有不行。


在家庭裡來說,我們無法選擇這輩子的家人,無論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戚,除非斷絕關係,不然躲不了的。又比如玄學上來說,這輩子未完的事,下輩子還會待續,只要靈魂沒有解決這個課題,它就會一直黏著你,宏觀來說...你躲不了的。


想解決這個窘境,就只能停下腳步,留心細節而已。


當然,不是對每一個人都要這樣做,端看你對這個人有多麽在乎。能量是有限的,而同理和內心挖掘是需要巨大精力消耗的,所以我們無法讓全世界每個人都滿意,但我們值得擁有選擇權,自己決定要對誰悉心同理。


如果讓你不舒服的那個人,對你來說很重要,那就花一點能量重新檢視彼此真正的訴求吧?


你會有收穫的~跟你保證!


關於職場溝通


這個問題,其實一開始是大家在聊職場溝通這件事延伸而來的。


在職場上打拼十幾年的我,多多少少遇到過不少“鬼故事”,年輕氣盛的我為了想完成專案的這股雄心壯志,吃過的苦頭不算少,但直到我在挖掘內心小孩與成長經歷這件事,才慢慢從同理家人,到同理主管、同事...甚至老闆。


我絕對不會跟你說「職場上那些用反問句的人都是對的」,因為使用任何方式讓對方感到不舒服,除了懲罰犯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因為自身心態不夠成熟;世上的事情本無對錯,只有立場和觀點不同,用情緒勒索或其他任何使另一個個體受到傷害這件事,本來就是個看似有效實則無效的方法,是一種達到短期目的的手段,長期來說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至於怎麼應對...首先,你需要先知道你想不想應對。先問自己處理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吧!想練習溝通、基於個人成長、想讓事情順利進行、希望對方做出什麼行為...任何原因都可以,只要有足夠的理由與動機,採取了同理對方根因的行為,成長的都會是你自己。相對來說,如果其實不想應對這件事,那放手遠離也不是一件壞事...


「任何原因都可以」,不做也可以!




我想額外提醒你的是,同理與挖掘這件事,成長的只會有你自己...千萬不要想要去「改變對方」,對方已經以這個模式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活得好好的,你為什麼要干涉他繼續活下去呢?請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為自己調整與改變就可以了!


聽起來很讓人覺得有點失望?


那麼我可以再跟你分享一件事:自從我用這個方法去應對家人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其實我有發現周遭的人悄悄的起了一點變化~無論這個變化是我所相信的,還是真實被轉變的。


也許,我以前在別人眼裡也是帶刺的,只是我沒有發覺,畢竟,我當時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啊!

附註:北海道的事情,後來透過弟弟證實,我媽當下其實很焦慮、很擔心。那個年代的長輩們其實很壓抑,上一代並沒有教他們怎麼排解負面情緒,大多時候只能忍耐、再忍耐...但常態來說,沒有父母不愛子女的,他們也許不曉得怎麼表達,但請相信他們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越是在乎,才越容易失控啊!寫這篇是紀錄我自己的心態成長,不是要批判我媽,我很愛我的家人們!


願你心靈平和


我想藉由文字創作,記錄下我這一路在人生與職場上的跌跌撞撞、自我成長與心路歷程、生活觀點,期許不平順的道路,在我走過之後,分享給其他一同在這條路上的旅者,讓這條道路走起來能更順遂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幸好有人及時拉回了他,不然我可能會撐起傘走入雨中,為他撐起這片灰濛濛的天空......因為,那眼神,我見過的。
內心總有個聲音,催促我出門走走,別一直在家裡滑手機、用電腦。最近或許是陽光曬得不夠,濕疹狀況加劇外,心情也變得鬱悶。 趁著週末好天氣,今天我一身輕便,帶著一些簡單用品和一瓶水,獨自前往圓通寺登山步道口。
雖然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四年前期許自己三年後能買房子,卻遇到疫情攪和,好不容易存到的“頭期”,已經無法勝任頭期,讓我這一年來心力交瘁...
過去的選擇沒有對錯,現在的選擇也會是最好的選擇。
你活在他人期望裡,卻無法自拔嗎?請放下那些不重要、無須在乎的人,好好活在自己的期望裡吧!
幸好有人及時拉回了他,不然我可能會撐起傘走入雨中,為他撐起這片灰濛濛的天空......因為,那眼神,我見過的。
內心總有個聲音,催促我出門走走,別一直在家裡滑手機、用電腦。最近或許是陽光曬得不夠,濕疹狀況加劇外,心情也變得鬱悶。 趁著週末好天氣,今天我一身輕便,帶著一些簡單用品和一瓶水,獨自前往圓通寺登山步道口。
雖然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四年前期許自己三年後能買房子,卻遇到疫情攪和,好不容易存到的“頭期”,已經無法勝任頭期,讓我這一年來心力交瘁...
過去的選擇沒有對錯,現在的選擇也會是最好的選擇。
你活在他人期望裡,卻無法自拔嗎?請放下那些不重要、無須在乎的人,好好活在自己的期望裡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其實也有點不敢問,你想回應就回應,不必免強。我在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內部的人對這件事很...,但我...
Thumbnail
我想我可以開始練習這麼說:這關係就放你一個人好不好,你真是煩死了。
關於瞎聊78這篇,我要澄清並非針對方格子這裡,也是有先前在臉書、IG等SNS上的經驗。 以我來說,雖然我不太主動在網路上和人互動&加人好友,就算LINE也不會找人聊天,但只要有留言或對方找我,我一定會回覆,也會去仔細看自己文章和通知是否有漏掉沒看到的網友留言,有時候真的發現會有。 在發文之前
Thumbnail
去年以至當下的感觸,政治是有點私密的事,雖然放大看它是眾人之事,值得也必須討論,但卻不好輕易涉入,因為無數網紅媒體明星甚或小至家庭大至公司你我都不免引用或被綁架(綁架),為什麼會有這種的狀態?我用幾個觀點和分類提出我的想法,並且提供一些我個人喜歡的簡單論述,梳理自己之外也希望提供幫助。
其實也有點不敢問,你想回應就回應,不必免強。我在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內部的人對這件事很...,但我...
Thumbnail
我想我可以開始練習這麼說:這關係就放你一個人好不好,你真是煩死了。
關於瞎聊78這篇,我要澄清並非針對方格子這裡,也是有先前在臉書、IG等SNS上的經驗。 以我來說,雖然我不太主動在網路上和人互動&加人好友,就算LINE也不會找人聊天,但只要有留言或對方找我,我一定會回覆,也會去仔細看自己文章和通知是否有漏掉沒看到的網友留言,有時候真的發現會有。 在發文之前
Thumbnail
去年以至當下的感觸,政治是有點私密的事,雖然放大看它是眾人之事,值得也必須討論,但卻不好輕易涉入,因為無數網紅媒體明星甚或小至家庭大至公司你我都不免引用或被綁架(綁架),為什麼會有這種的狀態?我用幾個觀點和分類提出我的想法,並且提供一些我個人喜歡的簡單論述,梳理自己之外也希望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