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閱讀時間 ‧ 約 17 分鐘

伯21:【约伯驳斥恶人得恶报之理的错谬】

伯21:【约伯驳斥恶人得恶报之理的错谬】

   一、约伯述恶人藐主反享平康(1-34)

                  一、约伯述恶人藐主反享平康(1-34)

约伯主动要求朋友细听他的话。提出质疑──恶人为甚么享福?他们的后裔及家产岂不是繁多?家宅岂不是平安?恶人藐视神和自恃。神根本没有使恶人败亡,人若为神的作为辩护,说恶人的儿女会担当上一代的惩罚,也不是不合理的,因恶人应自己受报应。朋友认为死亡是恶人所得的最大刑罚,但在约伯看来,这观点也不对,因为善人恶人都同样难逃一死。恶人死后仍得厚葬,这一切都显出朋友的话空洞荒谬,与事实不符。

【伯二十一1-2】1「约伯回答说:」2「“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就算是你们安慰我。」

     约伯用亲身的体验说明三人道理的不充分。正是人享快乐、罪人遭苦难似属常理,但为何恶人总是“享大寿数,势力强盛”(7节)?可见这道理并不周全。 以利法曾把自己的话说成是「神用温和的话安慰你」(十五11),但约伯实在不想再听他们空洞的说教了。如果三位朋友能一直沉默倾听(二13),可能是对约伯最大的「安慰」(2节)。我们和三位朋友一样有限,都应该学习「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雅一19),因为用心聆听比用口说教更能安慰肢体,安静思考比急躁争论更能进入真理。要操练「彼此相爱」(约十三34),肢体之间最需要的是「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六2),而不是置身事外、「仿佛神逼迫」(十八22)他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顺着圣灵而行,在神的面前,「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六5)。整个形式很像正式的辩论,约伯专心推翻朋友们的立论。

【伯二十一3】「请宽容我,我又要说话。说了以后,任凭你们嗤笑吧!」

     说了以后,任凭你们嗤笑吧:约伯的口吻无比坚定、断然,本节含有以下内容。(1)约伯再也不想说服朋友们。虽然如此,约伯却认为有些部分必须要交待清楚,就想明确地表达出来;(2)约伯悖论性地要求朋友们节制,不必一味地嘲讽讥笑他;(3)约伯已厌倦了与朋友们继续争论,只求向神倾诉(4节)。

【伯二十一4】「我岂是向人诉冤,为何不焦急呢?」

     我因为是向神诉苦,所以无需保留,不免显得焦急。「我岂是向人诉冤?为何不焦急呢」,可能是说约伯相信神是他一切苦难的源头,所以必须从神身上找答案。实际上,三位朋友也相信约伯的苦难是出于神,但却大胆地替神回答:「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十一6)。

【伯二十一5】「你们要看着我而惊奇,用手捂口。」

     约伯视朋友的“安慰”为重负,请他们最好“捂口”不言。从1节开始用“你们”,可见约伯乃向三友发言。「用手捂口」:意指不可随意开口说话,要求朋友们静静聆听约伯的话。

【伯二十一6】「我每逢思想,心就惊惶,浑身战兢。」

     每当约伯思想下面的事实,「心就惊惶,浑身战兢」,因为这些事实与传统的理论完全相反。三位朋友认为:罪必导致苦难,苦难证明有罪;但约伯却诚实地观察到,许多现实完全不同,这些思考将带出他更深层次的惧怕——「所以我在神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祂」(二十三15)。 约伯要说的是恶人享长寿,平安和兴旺。这种标新立异的看法一定会引起听者的恐惧和愤慨;他预料他们会吃惊。

【伯二十一7】「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

琐法刚刚断言恶人过早就死了(二十11);约伯的主张恰恰相反:他们享大寿数,甚至身体健康。「势力强盛」可以指身体上的强壮、经营上的效率,与物质的丰盛。借着亲身经历的困境,约伯更加看到了现实中的矛盾,并因此看破今世的虚无与对来世的期待。         

【伯二十一8】「他们眼见儿孙和他们一同坚立。」

     「他们」:指恶人。约伯说,恶人既不理神的道,也不祷告、侍奉、却事事亨通,发生在约伯身上的事一点也未曾落到他们身上(14~15节);他们不但自己长寿,家宅平安,连儿孙也沾不到神的怒气(7~9节),和三友所说的(十八19;二十11)刚好相反。

【伯二十一9】「他们的家宅平安无惧,神的杖也不加在他们身上。」

    「他们」:指恶人。 以利法曾断言义人「必知道你帐棚平安」(五24),但约伯却看到恶人也是「家宅平安无惧;神的杖也不加在他们身上」,但这杖却始终没有离开约伯(九34)。

【伯二十一10】「他们的公牛孳生而不断绝,母牛下犊而不掉胎。」

     「他们」:指恶人。琐法曾断言恶人的「家产必然过去;神发怒的日子,他的货物都要消灭」(二十28),但约伯却看到「他们的公牛孳生而不断绝;母牛下犊而不掉胎」(10节),享受经济的繁荣。畜牧业是古代近东地区的主要生活来源,所以以牛羊之数计算财富的多少。圣经多处应许敬畏耶和华之人将会拥有成群的子孙和不可胜数的牛羊(申28:4,18;诗144:12~15)。神将这些应许赐给以色列百姓的终极目的,是为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永恒救赎计划,而并不只是为要保障现世的祝福。约伯的朋友们未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地坚持敬虔人必得现世的祝福。与此相反,约伯则根据自己的经历,为混乱迷茫的世界秩序叹息。

【伯二十一11-12】11「他们打发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们的儿女踊跃跳舞。」 12「他们随着琴鼓歌唱,又因箫声欢喜。」

「他们」:指恶人。他们叫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们的儿女跳跃舞蹈;他们跟着铃鼓竖琴歌唱;他们随着吹笛的声音欢呼,在笛声中尽情地跳舞。这是一幅无忧无虑,幸福兴旺的景象。

【伯二十一13】「他们度日诸事亨通,转眼下入阴间。」

  他们幸福度过他们的日子,一眨眼就下阴间,毫无痛苦。 以利法曾断言「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十五20),但约伯却看到「他们度日诸事亨通」。 恶人度过着无忧无虑,兴旺发达的一生,死时没有痛苦,也没有经历长期患病。约伯不是说恶人的命运一定是这样。但他阅历丰富,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如此对人生的描绘,与他的朋友们是截然不同的。三友认为恶人肯定会饱受良心的折磨(伯15:20),无子无孙(伯18:19),悲惨死亡(伯20:24)。

【伯二十一14-15】14「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晓得你的道。」15「全能者是谁,我们何必事奉祂呢?求告祂有什么益处呢?’」

     然而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意晓得你的道路。全能者是谁,竟要我们服事他呢?我们若向他恳求,有甚么益处呢?’既然这些恶人无忧无虑,繁荣兴旺,生前没有长期患病,死时也没有痛苦挣扎,所以「他们对神说:离开我们吧!我们不愿晓得祢的道」(14节)。既然有神没神都一样,事奉和祷告就是白费功夫,「我们何必事奉祂呢?求告祂有什么益处呢」(15节)?这从来都是世人的普遍观点,他们不觉得需要神,不想知道神的旨意,不愿承认神的权柄:既然倚靠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与一位处处限制自己的神有瓜葛呢?为什么不自由自在地活出你自己呢?

【伯二十一16】「看哪,他们亨通不在乎自己,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

   似暗示神有分使恶人昌盛。

         「看哪,他们亨通不在乎自己」:似暗示神有分使恶人昌盛。「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约伯不会因为羡慕恶人而行恶。恶人所享受现世的富贵荣华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或努力所结的果子,乃是因着神的护理。然而,恶人却认为自己的通达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约伯主张恶人的价值观异于自己的价值观。“离我好远”这句也含有“距离甚远”的意思。不认识神的人认为自己很富饶,约伯却主张,自己虽身陷苦难,仍不同于他们。 

【伯二十一17-18】17「“恶人的灯何尝熄灭?患难何尝临到他们呢?神何尝发怒,向他们分散灾祸呢?」18「他们何尝像风前的碎秸,如暴风刮去的糠秕呢?」

     邪恶人的灯熄灭过吗?他们当中有人遭遇过灾难吗?神曾经在忿怒中惩罚过坏人吗?碎秸可曾像碎秸被风吹散?糠秕可曾被暴风卷去呢?但是,恶人每次都能逃过惩罚,免受灾殃,神分配灾祸的时候,总是遗漏了他们。约伯也不是说「恶人获得好处、好人会遭遇患难」。而是他看清楚了人生的复杂性,他是说「有人得享福气,有人一生遭遇患难」,跟善恶并无直接关系(21:23~25 ) ,到最后只有死亡是公平的临到各人。

【伯二十一19-20】19「你们说: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我说:不如本人受报,好使他亲自知道。」20「愿他亲眼看见自己败亡,亲自饮全能者的忿怒。」

     你们说,神为了父亲的过犯而惩罚儿女;我认为神应该惩罚罪人本身,让他们承担自己的罪。愿他亲自看见自己因罪孽而败亡,愿他亲尝全能者的愤怒。「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约伯似乎预料对手们可能会对他的看法提出反驳说:“神惩罚恶人是通过惩罚他的儿女。”「愿他亲眼看见自己败亡」:这是继续前一节的思想;约伯看到罪人死时兴旺而顺利,但他希望不是如此。他宁愿朋友们的主张是正确的,即恶人在今生得到报应。但经验告诉他,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

【伯二十一21】「他的岁月既尽,他还顾他本家吗?」

     人在世的岁月快尽时,他还关心自己儿女的幸福吗?他死去之后还会再关心自己的家庭吗?本节意思是恶人死后,并不会理会自己的后代是否遭报。

【伯二十一22】「神既审判那在高位的,谁能将知识教训他呢?」

     神既然审判那些在高位的,人还能教导神吗?谁能斥责祂呢?本节意思是人不能用「神为恶人的儿女积蓄罪孽」这样拙劣的说法来替神解释。三位朋友似乎认为恶人们的子女将受到惩罚(19节注释)。约伯回答说,恶人将受到自己犯罪的惩罚。因为实际上恶人怎么可能在死后顾及家人的遭遇呢(结18:1-23)?

【伯二十一23-24】23「有人至死身体强壮,尽得平靖安逸。」24「他的奶桶充满,他的骨髓滋润。」

有人至死的时候仍十分健壮,享尽平静与安逸;他的奶桶充满鲜奶,他的骨髓滋润。约伯再次强调有目共睹的事实:受苦或不受苦是没有一定准则的。约伯指出有的人死于安乐,有的人死于苦难,但身体进了坟墓,都一样腐烂。在生时,恶人、好人命运不同,没有是非标准能作解释;死后同被虫遮盖,同一命运,同样不能解释。

【伯二十一25-26】25「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终身未尝福乐的滋味。」26】「他们一样躺卧在尘土中,都被虫子遮盖。」

有人到死的时候心里痛苦,一生未尝美食;但这两种人的死都一样,被埋葬在尘土里,一样被蛆虫掩盖着。约伯的朋友们认为死亡是恶人所得的最大惩罚,这在约伯看来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义人与恶人都难逃一死,死后都是一样的(约伯的看法就是这样),死前的状况又与善恶没有直接关系。

【伯二十一27】「“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并诬害我的计谋。」

     我知道你们心里的念头,知道你们诬害我的阴谋。我猜到你们要说甚么,也知道你们要用甚么办法来冤枉我了。约伯知道三位朋友的想法并不诚实,他们的逻辑简单而肤浅:恶人才会受苦;既然约伯受苦,所以约伯必定是恶人。所有的论证、修辞,其实都是装腔作势,只是为了无衣天缝。约伯知道朋友们不会同情他。

【伯二十一28】「你们说:‘霸者的房屋在哪里?恶人住过的帐棚在哪里?’」

     你们要问:霸王的家在那里﹖恶人住的帐幕在何处﹖「霸者的房屋」(28节)、「恶人住过的帐棚」(28节),都是三位朋友以前提到过的(八22;十五34;十八6、14、15;二十26)。琐法说「亘古以来,自从人生在地」(二十4),恶有恶报就是一个常识。但约伯却认为那根本不是常识,因为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过路的人」(29节)都可以证明,事情恰恰相反:「霸者的房屋」、「恶人住过的帐棚」都还存留得好好的,默默地见证「恶人在祸患的日子得存留,在发怒的日子得逃脱」(30节)。

【伯二十一29】「你们岂没有询问过路的人吗?不知道他们所引的证据吗?」

     约伯凭经验便可推翻朋友的论点。「你们岂没有询问过路的人吗」:过路的行人因没有个人的利害关系,就可以不带偏见地进行判断,因此可向他们询问真情。这句话既指出三个朋友因果报应观的虚妄性,同时也劝告他们不可被固定的观念所约缚,乃要直接面对现实和人所处的情境。

【伯二十一30】「就是恶人在祸患的日子得存留,在发怒的日子得逃脱。」

     就是恶人在灾难的日子得存留,在神发怒的时候得逃脱。这是约伯似乎依然在强调恶人逃脱苦难。本句似乎指恶人今生的苦难要留住,到将来审判时再接受惩罚。这个观点与彼得的话是一致的(彼后2:9)。第二回合对话过后,约伯看出他的三友的道理不容有例外,也不能说明例外,可是世间有的是这种例外,包括约伯的遭遇在内。《传道书》探讨同一问题,得出了一个神不关心人间苦难的结论(九1~12)。耶稣基督对此作了解释(太五44~45)。神是既忍耐又恩慈的,正直的人终必得到祝福,人不可依自己短暂且局限的经验来作判断。

【伯二十一31-32】31「“他所行的,有谁当面给他说明?他所作的,有谁报应他呢?」32「然而他要被抬到茔地,并有人看守坟墓。」

     「他」指恶人。他所行的,有谁敢当面指责他呢?他所作的,有谁能报应他呢?是指恶人掌权的时候,没有人敢当面指责他,或惩罚他的罪恶。指那些恶人生前并没有遭到报应,而这显然是神允许发生的。这又是为什么呢?然而他被人抬到坟墓里,并且有人看守他的墓地。 比勒达断言恶人的纪念「在地上必然灭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十八17),但约伯却看见恶人「要被抬到茔地;并有人看守坟墓」(32节),恶人死得很体面,死后加倍荣耀;送殡行列浩浩荡荡。

【伯二十一33】「他要以谷中的土块为甘甜,在他以先去的无数,在他以后去的更多。」

     他以谷中的土块为甘甜,众人在后面都跟他而去,但在他前面的人,更是无数。「以谷中的土块为甘甜」,比喻安然去世。「在他以先去的无数,在他以后去的更多」,指恶人的善终鼓励更多人的效法,使人更加谄媚恶人,遮眼不看他们的罪孽。指如恶人般的人先后无数。自从该隐杀人以来,坟墓的入口一直不断地敞开着。只有两次例外:以诺和以利亚。残忍的收获者魔鬼将继续收取他的掠物,直到“死亡被得胜吞灭”(林前15:54)。

【伯二十一34】「你们对答的话中既都错谬,怎么徒然安慰我呢?”」

           如果我们与神没有生命的关系,真理只是没有生命的标准答案,教条只是生搬硬套的「错谬」(34节),脱离现实、空洞无物的说教怎么能「徒然安慰」(34节)人呢?         神使用第三个工具的横加指责,引发了约伯的深刻思考,使他越来越确信因果报应的「错谬」。既然恶人不一定都受罚,义人也不一定都亨通,约伯也不一定是因罪受罚。但是,虽然约伯已经看出了传统理论的「错谬」,但却不明白神为什么允许善恶结局颠倒(16、22、31节)。既然恶人和义人「一样躺卧在尘土中,都被虫子遮盖」(26节),自己为什么还需要「救赎主」(十九25)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洗刷罪名、追求一个「公断」(十九7)吗?

        约伯与三位朋友第二回合的辩论到此结束了。在这个回合里,神使用第一个工具以利法,激起约伯心中不死的「指望」(十七15);神又使用第二个工具比勒达,引导约伯看清这个「指望」的内容:神不止是他的「密友」(二十九4),而且是他的「救赎主」(十九25);神也使用第三个工具琐法,引导约伯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需要「救赎主」?虽然约伯已经成功地指出了三位朋友的「错谬」(34节;四十二7),但还不明白什么才是「正确」;虽然约伯已经否定了过去的自己(十二3;十三2;十六4),但还没有拒绝现在的自己。因此,神还要第三次使用这些工具,让约伯直面内心真正的惧怕(6节)。   

上图: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于主前5世纪列出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清单,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分别为:埃及吉萨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弗所亚底米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波斯摩索拉斯王陵墓、希腊罗得岛太阳神铜像、埃及亚历山大灯塔。这些广为人知的宏伟建筑,实际上都是「霸者的房屋、恶人住过的帐棚」(伯二十一28)。真正的敬畏神的人,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流传至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