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麵包術,假如榮格93

Dalí Atomicus

Dalí Atomicus

「謝謝你,沃夫,」先開口的不是榮格,而是艾瑪:「差點兒我以為卡爾要摔下去了。」

榮格還驚魂未定:到底是澳福的攙扶,還是突然的失足,榮格自己也說不清,只能說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要不是澳福迎上來接住他,恐怕摔下樓梯跌斷頸椎也不無可能。

差點兒就杯具了。

在那個踉蹌的瞬間,榮格手中的信封順勢脫離他的掌握,掉落地板、正面朝上。信封上貼了許多張郵票「REPUBLIC OF CHINA POST中華民國郵政」,和他初到歐洲收到母親王氏的來信貼著「CHINA大清郵政局」的郵票,這個支那和那個支那,顯然是一個支那,但,當年的大清帝國現在成了中華民國,這個有誰清楚呢?

支那依舊在,只是名稱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過,這些念頭尚未在澳福的腦海出現,而是更為鮮明火辣的畫面。

「Richard Wilhelm」

一閃即過的畫面,對澳福似乎成了按下相機快門釋放鈕的鮮活記憶:踩空了一格樓梯的榮格,身子失去重心的片刻略為傾倒,急忙伸手想抓握住什麼物品以便穩住身子的慌張,讓他手中的信封在空中緩慢畫出連續前滾翻的弧線、妥妥正面掉落地面之前,澳福眼角餘光見到信封左上角 Wilhelm 的署名;在二樓樓梯口的艾瑪,見到踩空一格樓梯身子失去平衡即將跌倒的榮格,想的是意外降臨卻無力回天的可怕畫面,只能驚呼榮格的名字成為澳福腦海畫面無法呈現的陣陣聲波。

對榮格而言,那個踉蹌的瞬間甚至沒有出現人生跑馬燈。近兩個月的部隊備役無法與家人親友見面的隔離感、早上去澳福麵包店撲空伴隨著厚實烏雲及陣雨的失落悽涼感、返家後在書桌上縱身於圖畫創作進入精神時光屋卻不得不返回現實的空虛感,這一切的負向感受都在聽到孩兒們的聲音乃至澳福的到來,速速成為被太陽蒸散的烏雲,不復存在。

「沒事沒事~」榮格站穩在樓梯台階上,緩步來到一樓,艾瑪緊跟在後,只差沒將手伸到榮格臂膀攙扶著。

確認榮格平安踏上地面,澳福才彎身拾起地上那貼了許多郵票、顯然是使用毛筆寫就地址的信封。

「威廉我師弟!」

當時收到衛理賢來信(見:<假如榮格36>),受到戰爭的影響,他和德國親友聯繫變得極為困難,在中華帝國當地的許多德語人士也不安於政體變革而紛紛離開,留在當地的傳教士即便熱衷於教務,也不見得熟悉歐洲文化或哲學,因此才會請澳福就近推薦認識的學者。初初收到衛理賢的請求,他也很頭疼,怎麼師弟會問他這件事,他是在歐洲做麵包,不是做學問,同樣是做,兩者差很多,好嗎?繼而一想,當時共同受教於勞乃宣夫子,整日價之乎者也的背誦答辯各式典籍,自然而然延伸出的情誼再加上地利之便,中立的瑞士沒受戰火波及,因此問他認識歐洲精神世界較多的人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

「衛禮賢總算來信了!」

「Richard Wilhelm?這個人?」

「正是說他;他打算將《易經》翻譯成德文,正好我陰錯陽差認識了你,所以推薦你給他只是剛剛好呀~」澳福想到榮格不經意的出現也是幫了他師弟衛禮賢一把,不禁微笑,「該不會你忘了這件事吧?」

「呃…」榮格一時答不上來。究竟是剛才一腳踏空驚魂未定,還是見到澳福法喜充滿,甚至根本忘了這件事,又或者有其他因素…一旁的艾瑪抓住榮格遲滯的空檔接話,「沃夫先生,卡爾昨天傍晚回到家後,只喝了一點點的熱湯,換了衣服倒頭就睡,一直到今天早上我帶孩子出門、接你一起去拜訪 M 時,他也還沒起床,我猜是他太累了,所以還記不起這件事。你說是吧,卡爾?」

「噢…沒關係,我只是好奇衛禮賢他翻譯《易經》的進度如何而已。」

澳福沒說的是,他斷斷續續從衛禮賢那裡收到消息,中華帝國政體改變後的衝擊仍在發酵,各地割據的軍閥對北京政府要嘛採取觀望,要嘛硬著幹,雖然他們這些宣教士,不管是天主教或是基督教都懷抱著濃烈的宗教情懷,但在亂世中顧全性命已經不容易了,要有多餘心力去照顧屬靈生活更加困難。宣教士是如此,對絕大多數的民眾,更是如此。宣教士要不回歸母國教區,要不在當地另求發展,顯然衛禮賢受到勞夫子的感召想翻譯《易經》是出於後者。

澳福另一個沒說出口、自己也幾乎沒意識到的是,許久沒有母親王氏的消息,有可能在這封信裡提到她的事情嗎?畢竟,除了衛禮賢之外,好一陣子沒收到家鄉來的任何訊息,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從中華帝國寄來的這封信,不只是對榮格的回應,更有可能是承載著澳福母親是否仍然安在的訊息…

「我也不知道耶…」經過艾瑪的緩頰後,榮格稍稍回過神來,看似就事論事卻是掩不住的心虛回應澳福的詢問,「還沒看哩…」

「呀…這封信是三天前才到的,我想你還在部隊裡,就直接放在你書桌上,還來不及跟你說一聲咧~」

「沒關係,형,趕緊看看信裡怎麼說吧…」澳福一臉急迫,向前湊近。

榮格在半被催促半困惑的情況下,來不及找拆信刀便把信封撕開:

「致敬愛的榮格醫師:

收到您的來信,心中甚喜,想必吾人師兄彭澳福已向您說明吾人在中華帝國所遭遇之困境,故有此相求;您願意提供吾人翻譯《易經》之深度見解,在此先向您致上最深的敬意。

在吾等開始進入正題之前,容我補充歐洲本土與《易經》之源淵*,俾利深究之:

天主教耶穌會義大利籍神父 Matteo Ricci,漢名利瑪竇,為最早進入中華帝國之宣教士,開啟吾人歐洲文化與中華文化交流濫觴,時值中華帝國明朝代,他與當時帝王建立良好交情,並開始宣揚天主教義。

此後中華帝國清朝代,被法王路易十四授予「國王數學家」稱號、漢名白晉 Joachim Bouvet 的耶穌會傳教士,與皇帝康熙交好,除了協助政府繪製《皇輿全覽圖》,還深入討論《易經》,並將《易經》翻譯介紹到歐洲。於此同時,萊比錫出生、與牛頓幾乎同時發現微積分*的萊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z)與白晉經常通信,因此獲悉《易經》的奧妙,並引入其《單子論》一書中。

儘管《易經》*早已翻譯,然其內容以宣揚天主教義為主,與吾師勞乃宣所授之精義大異其趣,甚至有所偏誤。此經典得以入我歐洲士人之眼,吾人樂見其成,卻不忍見此深奧之書獲得不當對待,因此吾人受感召而重新翻譯此書,期待歐洲同胞對此書有更深刻而正確之了解。

再度感謝榮格醫師願意擔任吾人翻譯此書之顧問,祈願您早日達致天人合一之道。

衛禮贀

PS. 請代為向吾師兄致意」

誰想得到當初匆匆答應澳福擔任衛禮賢的顧問,換來艾瑪所要求的拜師學藝玩麵包,會發展成什麼樣的景象呢?



*Dalí Atomicus,圖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l%C3%AD_Atomicus

https://www.magnumphotos.com/arts-culture/art/philippe-halsman-salvador-dali-enduring-partnership/

*歐洲本土與《易經》之源淵,改寫自《從利瑪竇到海德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7120

*《易經》早已翻譯;耶穌會士白晉對《易經》的研究
https://www.icm.gov.mo/rc/viewer/10040/710

*斜槓天才法律人 比牛頓還早發明微積分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4/post/20241120005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