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曼德拉記憶》的鏡面警告

2024年臺北美術獎首獎作品,邱子晏的《曼德拉記憶》,講述了一名自稱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現場的老翁鄭添文的回憶。鄭添文將國民黨政府對臺灣民眾的鎮壓描述為,日本人不願將菸賣給軍人而導致的意外,且蔣總統(蔣中正)對此毫不知情,並痛斥當時的臺灣人大多「沒有親眼看見,怎麼知道是真的?」

邱子晏,《曼德拉記憶》,2023,4K 雙頻道彩色有聲錄像、木、鏡子、輸出圖片,尺寸依空間而定,錄像:12分。

邱子晏,《曼德拉記憶》,2023,4K 雙頻道彩色有聲錄像、木、鏡子、輸出圖片,尺寸依空間而定,錄像:12分。

邱子晏將鄭添文的手稿拍攝下來,放在展間入口處,並配上鄭添文的採訪畫面,觀眾得以通過老翁親自再述,了解他眼中的二二八事件。繞到牆面另一側,是一面巨大的投影錄像,先在劇場中呈現出鄭添文描述的二二八事件現場細節:玻璃櫃、槍枝、軍人的制服⋯⋯接著畫面中飄起無數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報紙,過度到黃榮燦版畫《恐怖的檢查》的再現。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字幕在內,整體畫面都是鏡像翻轉的,錄像的正對面即為一道鏡子搭起的牆面,觀眾需要面對鏡子,才能看懂翻轉過後的影像。錄像播放完畢後,正對鏡面的燈光全部亮起,背景持續放著車水馬龍的環境音,直至下一個循環。

這道牆後方是一個嵌在牆上的金屬製車尾,通過反射到地上的影子,可看出車牌號碼為「HRC-1947」。1947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年份;HRC是對黃榮燦的致敬。

邱子晏在展覽中不斷置入鏡像翻轉的視覺元素,提醒觀眾「眼見不一定為實」,這也對應到作品名稱《曼德拉記憶》的理論背景。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一群人對於某一事件或事物的記憶與實際情況不符,並且堅信自己的記憶是正確的。最早由美國部落客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於2010年提出,源於她和朋友們對南非前總統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死因產生的共同錯誤記憶,以為曼德拉在1980年代於監獄中去世,實際上他直到2013年才去世。這種集體虛假記憶顯示出人類大腦處理記憶的錯誤

此展覽中,鄭添文轉述的二二八事件細節歷歷在目,斬釘截鐵地建構出了一個平行於其他歷史認知的史實,通過將其描述的物件細節按照尺寸、顏色、樣式放在錄像中,邱子晏為鄭添文的記憶增加了視覺元素和可信度,使觀眾不禁質疑:1947年的臺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真的是歷史課本中寫的那樣嗎? 

依照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的觀點,集體記憶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個體的記憶會受到社會背景和文化脈絡的影響。歷史記憶指的是一個社會或群體對於過去事件的共同回憶與認知,這些記憶不僅包括事實本身,還包括對這些事實的解釋和意義。歷史記憶可能會被用來強化群體的身份認同,凝聚內部意識,且記憶必然會經過篩選,加上權力結構可能會選擇強化或無視特定記憶,如1980年代前的臺灣,被禁止談論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建構,從事發的1947年至今,形成了一個解嚴後歷史課本上的共識:起因於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台北查緝私菸時誤殺市民,引發民眾的憤怒與抗議,2月28日展開示威。隨著抗爭擴大,民眾要求政治改革,但國民政府最終以武力鎮壓,實施戒嚴,派遣軍隊進行大規模清鄉行動,造成數千人死傷和失踪,臺灣就此邁入漫長的白色恐怖時期。

黃榮燦,《恐怖的檢查》,1947,木版畫、紙,14.0 cm × 18.3 cm,現存於日本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

黃榮燦《恐怖的檢查》描繪的即為這段大部分臺灣人相信的歷史,邱子晏在劇場空間中,將鄭添文的記憶與黃榮燦的記憶安排在前後,當觀眾稍微被鄭添文故事中的細節說服時,黃榮燦畫面中的殘酷現實又將觀眾拉回歷史課本演示的真相,這兩者中間又加入媒體報導的另一重真相。數種相異的歷史解釋在錄像中相互交織,都自稱是對事件現場的重演。藝術家則作為那面貫穿了展覽的鏡子,將平行世界反射到觀眾的視網膜上,並通過被倒轉的「HRC-1947」車牌暗示著,這些事件的基本資訊似乎也不再值得信賴。

邱子晏並不打算一一檢視鄭添文的記憶與史料是否相符,反而是藉由這個極端的例子,顯示出當代社會中充斥的陰謀論問題。不單單針對二二八事件,現代人面對重大危機時,往往傾向簡單化的解釋,並藉由歸因於特定主謀,從而減低內心的忐忑,其中參雜了許多個人主觀想像與同溫層的影響。陰謀論的氾濫導致人們彼此不信任,兩極化加劇,人民不願再相信政府的施政,不再傾聽與自己意見不同的群體,於是社會變得疏離,甚至容易發生暴力行為。

儘管我很喜歡這件作品,但在觀展途中《恐怖的檢查》的介入一直使我分心。藝術家應是打算為這件作品加入鄭添文以外的視角,來豐富作品完整性,但鄭添文受訪時已是2023年,《恐怖的檢查》是在事件發生當下,約一個月後畫的,兩者之間不容忽視的時間差,使得這種比較變得空泛,且無法發揮效果,對《恐怖的檢查》的再現也融入許多現代臺灣元素:機車、三角錐、卡車等,過多訊息反而使整件作品失焦了。我認為若能將黃榮燦及HRC的元素從展覽中刪除,會使所有錄像和裝置間的連結更緊密。除此之外,這仍是一個相當精湛且印象深刻的展覽。

《曼德拉記憶》是警世的鐘聲。在政治極化逐漸嚴重的2024年,邱子晏的作品以簡潔、精確且有趣的形式,重新闡釋歷史建構的可能性,以曼德拉效應為引,並以鄭添文的回憶作為主軸,進而延伸到現在臺灣社會中潛在的陰謀論危機。儘管鄭添文的說法乍聽之下令人覺得荒謬、不願正眼看待,卻是這個時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假資訊蔓延的網路媒體中,還有什麼能相信?

展覽資訊

2024臺北美術獎: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Special.aspx?id=78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2024 臺北美術獎
4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