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覺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享受父母的愛是每一個孩子最「理所當然」的幸福,都說,天下第一癡,為人父母者,只有父母可以讓我們在童年的時候任性、為所欲為,視他們的愛為理所當然。長大後在社會上吃到苦頭再回頭去看,才知道父母傷不得,因為他們對孩子沒有一點抵抗力,一句無心話就足以讓他們脆弱到底。


志豪升上國中之後就走鐘了,叛逆心重,對父母的關心總是表現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三不五時跟朋友飆車、抽菸、喝酒、鬥毆,讓父母傷透心、煩透心。國中畢業後的志豪沒有升學,而是跟一群宮廟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家愛回不回,志豪的心越來越喚不回。就在志豪二十歲那一年發生一件事,是志豪生命的危機,也是他的家庭的轉機。


朋友發現志豪的皮膚越來越黃,人也很沒精神,志豪覺得體力不如以往,在朋友陪伴下去醫院做檢查,驗血之後當場被醫生宣判罹患急性淋巴癌,需要做骨髓移植才能活命。志豪住院了,他的父母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家裡醫院兩邊跑。志豪的媽媽頭髮一夕之間灰白,而爸爸天天紅著眼睛到醫院照顧志豪,夜深人靜跪在觀世音菩薩佛像前痛哭失聲,求菩薩救救他的長子。


也許是志豪久遠劫來結下的好緣,也許是志豪父母對孩子的愛上達天聽,總之,志豪得到骨髓配對的機會,對方也在第一時間允諾捐贈。志豪移植成功之後彷彿變了一個人,原本吃不胖的體質變得連呼吸都會胖,原本對父母不耐煩、態度輕佻也都不復見,變得很在乎父母,動不動就說愛、謝謝。也在成功移植的第五年認識另一半步入婚姻,隔年即生下一個白胖健康的小男嬰。志豪的轉變,是因為重病期間,徹底感受父母無微不至的愛與照顧,那一份愛,讓他打從心裡懺悔,他跟自己說,若能重生要用一生回報親恩。


救一個人等於救一個家庭,志豪成功續命,他的父母也撿回一個孝順的孩子,同時為這個家帶來第一個孫子。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機緣救人,千萬要把握,救一送五的救法實在很划算,別人能延續生命繼續行孝行善,我們也能同沾法喜與隨喜。總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願大家都能做血液建檔,成全自己也圓滿他人。


#圓滿人生

#將缺憾補滿

#骨髓配對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活中,若能時時行六度,培養菩薩慈悲為懷的品德,境界就不見了,因為深修在六度中,順境、逆境、善緣、違緣,樣樣都是修行的契機,沒有好壞之分。六度波羅蜜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佛法生活化,把六度置放在生活中去實行,最後都能有所成就。 老智者說,女人少修五百世,所以相較於男人,背負
醫生救人,宗教領袖救心,一般凡夫俗子顧得了自己就算盡本份得本事。貝朵的爸爸罹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半個月,還沒撐過第一階段化療就因器官衰竭而離開,留給貝朵家人巨大的遺憾和傷痛。在醫院裡,貝朵看到許多人跟她父親一樣受白血病之苦,有些人幸運骨髓配對成功,移植之後活著走出醫院,有些人則與她的父親一樣,來不及找
老智者常說,信在心,貴在誠,信仰究竟是在信什麼,我想應該是人人心中的一念善、一念真、一念愛。走遍世界各地,各種信仰不脫人性真善美,只要心中有愛,又何愁守護神不眷顧,只要至誠至善,何愁前方的路不好走。 米雪在家鄉馬尼拉是一名護士,為了存到第一桶金去美國,她決定先來台灣賺錢。米雪到台灣第一份工作是
父母的修為對孩子來說就像一件稀世珍寶,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得到好的教養,他們的人生猶如套上一件金鐘罩,無懼貪瞋癡慢疑五毒的刀光劍影,總能遇難呈祥。 有一對夫妻,生了四個孩子,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環境,每一個都能順利升學,太太在養雞場撿雞蛋,先生負責掃雞糞,兩人做得不眠不休,含莘茹苦。辛苦工作十來年,
年輕吃苦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年輕是本錢。但是中年以後發現苦也沒有比較輕,一直到晚年,苦終於稍退了一些,身體卻出毛病,終其一生都在吃苦受罪,沒一刻清閒。許多老先生老太太都有相同的生命歷程,早期的台灣社會普遍清苦,為了養家育兒,人人吃盡生活的苦,大家都一樣累,所以沒有人會抱怨,無端怨天尤人。有福緣有智慧的
十五、十六歲的某一天,跟同學到釣蝦場慶生,男同學喜歡釣魚釣蝦,我雖不擅長卻也跟著去湊熱鬧。有一位同學很快釣起一條吳郭魚,馬上請廚房去鱗掏內臟當場就烤起來,剛烤好的魚肉瀰漫著一股焦香,同學們興沖沖拿了筷子你一口我一口,吃得很盡興。當時我已經接觸經典,雖然沒有茹素,但是對於在自己面前被宰殺的生命充滿忌諱
生活中,若能時時行六度,培養菩薩慈悲為懷的品德,境界就不見了,因為深修在六度中,順境、逆境、善緣、違緣,樣樣都是修行的契機,沒有好壞之分。六度波羅蜜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佛法生活化,把六度置放在生活中去實行,最後都能有所成就。 老智者說,女人少修五百世,所以相較於男人,背負
醫生救人,宗教領袖救心,一般凡夫俗子顧得了自己就算盡本份得本事。貝朵的爸爸罹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半個月,還沒撐過第一階段化療就因器官衰竭而離開,留給貝朵家人巨大的遺憾和傷痛。在醫院裡,貝朵看到許多人跟她父親一樣受白血病之苦,有些人幸運骨髓配對成功,移植之後活著走出醫院,有些人則與她的父親一樣,來不及找
老智者常說,信在心,貴在誠,信仰究竟是在信什麼,我想應該是人人心中的一念善、一念真、一念愛。走遍世界各地,各種信仰不脫人性真善美,只要心中有愛,又何愁守護神不眷顧,只要至誠至善,何愁前方的路不好走。 米雪在家鄉馬尼拉是一名護士,為了存到第一桶金去美國,她決定先來台灣賺錢。米雪到台灣第一份工作是
父母的修為對孩子來說就像一件稀世珍寶,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得到好的教養,他們的人生猶如套上一件金鐘罩,無懼貪瞋癡慢疑五毒的刀光劍影,總能遇難呈祥。 有一對夫妻,生了四個孩子,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環境,每一個都能順利升學,太太在養雞場撿雞蛋,先生負責掃雞糞,兩人做得不眠不休,含莘茹苦。辛苦工作十來年,
年輕吃苦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年輕是本錢。但是中年以後發現苦也沒有比較輕,一直到晚年,苦終於稍退了一些,身體卻出毛病,終其一生都在吃苦受罪,沒一刻清閒。許多老先生老太太都有相同的生命歷程,早期的台灣社會普遍清苦,為了養家育兒,人人吃盡生活的苦,大家都一樣累,所以沒有人會抱怨,無端怨天尤人。有福緣有智慧的
十五、十六歲的某一天,跟同學到釣蝦場慶生,男同學喜歡釣魚釣蝦,我雖不擅長卻也跟著去湊熱鬧。有一位同學很快釣起一條吳郭魚,馬上請廚房去鱗掏內臟當場就烤起來,剛烤好的魚肉瀰漫著一股焦香,同學們興沖沖拿了筷子你一口我一口,吃得很盡興。當時我已經接觸經典,雖然沒有茹素,但是對於在自己面前被宰殺的生命充滿忌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為人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所謂最好的,指的都是物質,以為滿足孩子所有物質條件就是愛的表現。其實大部份的家長都沒有想過,自己平時的思維和行為舉止才是影響孩子表現的主要關鍵,就算只給得起孩子一碗白飯,他還是能從那碗白飯體悟愛的真諦,所以物質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有兩個真實故事。第一個故事這樣的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為人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所謂最好的,指的都是物質,以為滿足孩子所有物質條件就是愛的表現。其實大部份的家長都沒有想過,自己平時的思維和行為舉止才是影響孩子表現的主要關鍵,就算只給得起孩子一碗白飯,他還是能從那碗白飯體悟愛的真諦,所以物質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有兩個真實故事。第一個故事這樣的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