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相約來到上海一家叫做《圓苑》的上海菜餐廳,看了看菜單便請服務員替我介紹哪些是比較道地的上海菜。服務員相當細心的把整本菜單從頭到尾、一一細緻的說明哪些是上海經典本幫菜、哪些是現代融合菜;和著姊妹二人胃口也不是多大,便優先點了那些住在上海就會耳熟能詳的料理。
上海菜最經典的便是紅燒肉了。本幫菜的菜色紅燒占了不小的比例,濃油赤醬而甜口的調味甚至有許多北方朋友無法接受,不過對於我一個台灣人而言,上海的鹹甜調配剛好,至於如果是台南人嗜甜口味……下一次給讀者們介紹那甜的我也有點受不了的江蘇無錫菜!看這紅燒肉油亮的色澤,令人食指大動,本來還擔心燜得軟爛的肥肉和豬皮會很油膩、卻在配著白米飯一口下去之後感到驚艷—豬皮是Q的!而軟爛的肥肉也因恰到好處的調味顯得不那麼又油又腥,小口小口的吃,感受真是幸福。
醬汁醃漬的燻黃魚是一道涼菜,醬汁比紅燒來的輕透,是等待上菜時塞塞牙縫和同伴聊天的好選擇。
接著是油爆蝦,是將淡水小蝦子炸至酥脆再調味的料理。生長於台灣喜歡吃水產的我,對這道菜簡直是無法抗拒,蝦殼被炸至酥脆、不需要剝殼就可以一口吃掉,配白飯吃的時候蝦油會很均勻地在嘴裡爆開,熱愛蝦子鮮味的人那可別錯過;就是要小心蝦鬚還是會扎傷嘴皮的!要是怕油膩的話,也可以將金桔汁擠在蝦子上拌開,讓酸味平衡油炸的膩;卡滋卡滋的口感可真是無法忘懷,甚至有幾分相似於台灣的鹽酥雞呢!
蔥燒鱔糊,在醬汁部分更接近於紅燒肉、卻也有區別;更多的蔥香包裹著切絲的黃鱔,醬汁勾芡的香滑加上肉質本身就Q彈,甜味也比紅燒肉更低,那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太下飯了!
在菜單上,這道甜點叫做「紅棗糯米」,其實是紅棗夾麻糬。原本不知道為什麼並不愛吃紅棗的我,那天著實被這樣的傳統小甜點驚艷到了。紅棗多為乾貨,不一定每個店家的泡發還原都做得很好的情況下,留下了紅棗就是乾乾柴柴、吃完還不一定嚼得爛的刻板印象。然而夾了一個紅棗麻糬品嘗,啊!不乾布柴!果實的肉感還存在!麻糬好Q!是我喜歡那種可以嚼很多下的嚼勁!而且糯米糰並沒有過多的調味,會完整地吃到紅棗自然的甜味、相當順口!(我打包帶回家的可一晚上就盡數消滅啦!) 看著不是很吸目光的一道甜點,味道竟是這麼令人著迷的嗎?
在上海居住的日子轉眼就過了三年,作為當地人口中的”滬飄”、在決定加入巫里老媽寫寫散記之際,打算和讀者與親朋好友以文章的方式分享各地美食、風景、旅遊,也許成為了誰的旅遊攻略呢!世界很大,巫里莊園主從近年停留的上海出發,那是嚮往的旅途、那是收集世界上所有文化碰撞的願望。
上海的初冬是我最喜歡的天氣,沁冷提神的冷空氣催促著我去尋找下一處溫暖和滋養;也許去北方體會大雪紛飛裡的團聚,也許去南方復刻一下夏秋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