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遇到很兩光的修車師傅,修車毫無道理僅憑感覺,好意提醒只會被冷嘲熱諷,最後加上一句「我修車幾十年了,怎麼會不懂?」年輕時的幻想中,我會用力的把東西率在地上說:林北車子工程師,設計過車子,製造過車子,兩輪的到大眾運輸都有接觸過,我不懂你懂?不過幻想終究是幻想,越深入這個領域就發現自己越不懂,除非剛好碰到自己負責開發的那一小部分,不然還真的不敢說話。
網路上不乏打臉文,大概就是某某改裝廠說了似是而非的道理,說原廠很爛應該怎樣怎樣的,然後被工程師打臉,可能從理論、實際、考量、應用都能全方位打臉。不過我想大部分專業的人都只是笑笑看過而已,畢竟兩種工作的養成跟考量完全不同。
同樣一個問題,師傅的重點是:1.賺錢 2.解決眼前客人的問題,而原廠研發工程師的重點是1.解決設計上的瑕疵 2.解決所有客戶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沒有什麼對錯,以前也常常會從現場發現設計上的瑕疵。
文章有點離題了,其實是想說,有時候客人會問我問題,一些人內行人會質疑我說的不精確,甚至是錯誤的。其實,我 一直在學習:說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要把很多專業術語讓非專業的人明白就很不容易了,還要猜測對方先入為主的觀念如何突破。做餐具之後,這種問題更多了。交通工具業內,碰到的人幾乎對機械有基礎邏輯觀念,但是做餐具的,賣餐具的,用餐具的,餐具品牌商等等相關的人,通常對機械、材料等等相關知識完全沒概念。知識全憑業務那張嘴。
現實世界跟念書不一樣,道理不需要正確,能讓客人買單的才是正確。就好比一個美女來買登山包,嚷嚷著說要去登百岳,你跟他科普了一堆相關知識,他最後選了旁邊那個粉紅色手提包。你想試圖拯救她,再跟他解釋了逛街包包跟登山包設計上的差異,他最後還是買了粉紅色手提包。
我過不了工程師內心這關,沒辦法說服自己就是推銷客戶粉紅手提包,我希望能說些彼此都懂的語言,讓客戶至少買粉紅色登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