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碩博士生:讓書改變你的想法,才是成長的開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 讀書能打破你的舒適圈,讓你看到更多觀點,挑戰你原本習以為常的想法。


提醒: 思維的停滯,往往是成長最大的敵人。


▋2. 書改變想法,實作才能真正成長

• 書給你的是新的概念和視野,但光看不做,只是紙上談兵。

• 讀完書,去實踐學到的知識,才能將「改變」內化成自己的成長。


例子:

• 讀到一本關於「數位筆記法」的書,別只是點頭稱是,馬上去實作,打造自己的知識系統。

• 看見新研究方法的介紹,直接應用到自己的實驗設計中,找到突破點。


▋3. 與有熱情的人討論,才是知識的加速器

• 書改變了你的想法,接著找志同道合的人深入討論,讓思維碰撞出更多火花。

• 這種「書 → 實作 → 討論」的循環,才是成為傑出科學家的必備技能。


重點: 不要閉門造車,學會分享與討論,知識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結論:讀書、實作、討論,打造你的科學家思維

碩博士生涯中,書店和書本不只是補充知識的地方,更是讓你突破舊思維、打破舒適圈的起點。


讓書改變你的想法,去實踐,去討論,這些都是成為一個傑出科學家的必經之路。

下次走進書店,別只是逛逛,帶走一本書,讓它成為你下一步成長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器學習博士後研究員. 分享Obsidian第二大腦建構實務. 原子寫作與精實寫作實務. 精力管理與學術工作流實務.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