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勾』,就是可以將兩件事一起串勾起來的工具或情勒。
我認同孩子在求學階段,首要人生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所以用『成績』來量化ta的學習成果,這個很ok。
好好學習,趁著孩子腦神經發育的黃金時期,訓練ta的大腦。
孩子每天從溫暖的被窩爬出來,再跋山涉水去學校上課,(有些)家長每天從溫暖的被窩提早起床後,再送孩子去上學,老師每天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來,一早也準備到學校去上班,大家都一起花那麼大的氣力,就是為了有效率、有系統地協助孩子好好學習。
但在這個青少年時期,人生還有一些其他(次要)活動。
例如「社團活動」、「球賽」、「休閒娛樂」、「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出去玩」、「和朋友聊天玩耍」、「看漫畫」、「看小說」、「創作」、「滑手機」、「打工」、「交異性朋友」、「空懶爽廢地休息」……
如果這些"次要"的活動,都要先看"首要"的成績是否達標,例如,「你想去XXX,可以啊,如果你下次段考成績考到XX分,或是第XX名以上,那你就可以去,否則,不行!」
把孩子喜歡的事情當成紅蘿蔔,掛在ta的頭上,情勒ta用努力念書考取好成績當助力,幫自己可以吃到那根紅蘿蔔,這是一種看似很有效的方法沒錯---孩子的成績變好滿足家長的要求,孩子也順利得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只是想說,還有許多因子會影響考試成績
,例如考試卷子的難易、孩子應考時的身心情況、考場環境狀態的阻力、孩子在備考時是否朝著向正確方向等等,而不是像跑百米那樣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努力向前衝衝衝就會抵達終點線。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是因為貪玩不用功而考不好,或許ta摸摸鼻子,會乖乖捨棄次要的喜好先好好讀書,反正也沒達標。
但若ta是努力後仍無法在成績上達到家長的要求,那麼,孩子與家長都拿不到那心中的好成績,孩子也無法拿到心中喜歡的事情,"兩頭空"的情緒該如何排解?就像一隻跑到累死但仍吃不到紅蘿蔔的馬兒……
❧ 孩子從此看淡一切無欲無求?
❧ 家長心軟妥協變成說話不算話?
這兩種結果都不是很好吧?!
建議,
【方法一】若要約定「你想去XXX,可以啊,如果你下次段考成績考到XX分,或是第XX名以上,那你就可以去,否則,不行!」,最好加列"但書",讓雙方都有一個退路,以防意料外情況發生,或有折衷的方案可解套或換方向鼓勵。
【方法二】不要把孩子的喜好與成績掛勾在一起,一碼歸一碼,分案討論即可。
把孩子的喜好當成紅蘿蔔,把成績當成鞭子,但家長不是訓獸師,孩子也不是獸。(小昕咒語Bing繪圖)
##
現代家長怎麼幫孩子選高中? 離家近 vs 校風 vs 升學率?∣菜b導日記∣倒數7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