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理髮師心急如焚地報案,想找回心愛的「拉希米」。而警方一問之下才得知,「拉希米」只是個舊垃圾桶。然而理髮師十分堅持,不找到就不罷休。
先說,很好看!
我覺得這部電影,必須在不看任何感想、不聽任何評論的情況下觀賞。所以如果你恰好想看,而無意間點進來,請觀賞完以後再回來看XD
在不劇透的前提下,能提的大概只有印度的社會現況了,如果事先有所了解,大概能對劇情了解得更深入,不過如果跟我一樣,只是知道社會比較亂、女性地位低落,也不會看不懂。
其實我有點嚇到,雖然我知道歹徒猖獗,但我沒想到連警察對一般民眾或是嫌疑犯,都是可以直接辱罵、動私刑的程度,甚至還眾所周知地拒絕受理案件、收賄、找人頂替犯人以盡早結束案件,甚至還親自授意製作假黃金,並與假歹徒聯合欺騙受害者……
警察明目張膽的程度令我心驚,歹徒或許也因為與之勾結、自認有靠山,才更加有恃無恐,敢隨意入室盜竊性侵、當街鬥毆。如果這些都是社會現況,無時不刻生活在權利被侵犯的恐懼當中,一定很痛苦。更可怕的是,民眾甚至只能逆來順受,沒有反抗的能力甚至餘力。
要讓積習已久的「慣例」被推翻,是需要外力介入的,因為要開始反思、意識到「慣例」有問題,本來就需要契機、動力與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將有問題的現象展示出來。唯有意識到以後,才會進行思考──不談正不正常,只論是否合理。
這部電影走進塵世,將最髒污的地方展露在鏡頭前,帶我們踏入他們的世界。正因為這種歪斜的常態,實際上使我們覺得詫異與荒謬,電影中寫實與刻意誇大之間的對比才更令人悲哀。
而這樣的悲哀,的確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或許他們能透過他國觀眾的評價,再次檢視他們的「正常」風氣,而我們也能以此借鏡。
除去主題,我覺得這部作品最厲害的地方其實是細節。劇情畫面切換時,有時看似有關聯,有時又沒有什麼關聯,然而台詞和過場畫面都像小鉤子一樣,留下一點伏筆,把一幕幕畫面勾連在一起。
在推理過程中,我一邊思索可能性,一邊又因為「小鉤子」而推翻先前的論點,過程很有趣也很過癮!
推理的過程會在有雷那段詳細展述XD
鉤子與鉤子之間細密又緊緻,非常漂亮,甚至有些台詞語帶雙關,劇情的安排也充滿懸念,真的像在看推理小說一樣。雖然我有點臉盲,但進入節奏後,情緒也跟著被調動起來,沉入劇情之中了!
除非本身就不喜歡社會議題,不然我覺得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
這部電影就像海龜湯,從一開始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年輕理髮師現身,到理髮師報案,表示垃圾桶失竊,堅持要找回,劇情揭示了開頭與結尾,就等著一步步確認湯底。而觀眾就像是玩家,可以隨著每個階段揭露的提示,確認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我自己是數度走進死胡同XD
比如男主角瑪哈拉賈說三個犯人中有一位背後有「耳朵」,後來畫面切到犯人賽爾旺幫女兒的傷口換藥,我想說怎麼可能,難道他們一家三口一起入室盜竊,然後女兒跟男主角扭打嗎XD(腦洞開太大)
當畫面帶到賽爾旺家的垃圾桶,我也在「他偷了垃圾桶」和「他是垃圾桶的前主人」之間反覆徘徊,不過兩者感覺都不太有邏輯,比如到底為何要偷垃圾桶(又回到電影主軸大哉問),以及如果不是偷的,垃圾桶為何會換主人。不過結局是真的沒想到,也的確比我的推論合邏輯許多。
而當「女兒」在兩位父親,男主角瑪哈拉賈和犯人賽爾旺心中的重要性反覆被提及,隱約就可以猜到謎底了。然而直到劇情揭曉,我一直懷疑男主角瑪哈拉賈本身沒有結婚,是後來和賽爾旺的妻子結婚並照顧他們的小孩……臉盲真的太嚴重,雖然覺得瑪哈拉賈的老婆比較漂亮也比較瘦,但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XD
觀賞前期有幾個部分令人困惑不解,比如瑪哈拉賈特地請假陪老婆買東西,結果商店只在他們家對面?犯人賽爾旺家裡的垃圾桶是偷來的?但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扣緊罪犯這個主題與連結,透過時間線交錯的詭計呈現事情全貌,這樣的設計很厲害,尤其他們並沒有透過台詞口述破梗,而是以畫面及台詞間的「小鉤」,讓觀眾自然而然意識到關聯性與時間軸。
主要時間線有五條,男主角女兒喬蒂是正常順序時間線,而男主角瑪哈拉賈是觀眾視角時間線,前者隱藏得最深,直到後期才被揭露,而後者是主軸,是觀賞的基礎,因此這兩條時間線是大致架構,而真正產生影響的,是三位犯人的時間線。
第一次展現出時間交錯,是議員在酒吧被犯人達那毆打那段。第一段以犯人達那視角呈現,第二段以瑪哈拉賈視角展示,因為第二段涵蓋第一段,所以觀眾可以很明顯地發現時間差,但也逐漸開始意識到,先前眼見的不一定為實。從這段開始,時間線詭計已露出端倪。
主要犯人賽爾旺很早就出現了,但假托「罪犯」、「垃圾桶」與「愛女兒」三項關聯呈現,並未明確展露與主劇情的關聯性,在展現人物特質的同時,迷惑關注焦點並提升懸念。而直到犯人納拉西旺現身,真相大白,海龜湯的湯底、賽爾旺出現的原因與垃圾桶的秘密才被完整揭露。喬蒂時間線與瑪哈拉賈時間線也變得完整而合理。
時間線交錯的詭計始於第一個犯人達那的身死,而終於悲劇起始的那天:喬蒂(安姆)的生日宴。
賽爾旺為了女兒的生日宴,到理髮廳修整外型,畫面帶到理髮廳外的狗、坐在等候長凳的少年,最後轉向年輕時的瑪哈拉賈──賽爾旺的時間線,比其他人都早了十三年,而這,才是故事的起點。
男主角太善良了,顧客把貴重物品忘在店裡,他還親自送回去,甚至還了兩次。然而第一次被誤會告密,第二次自己的老婆與女兒遇上意外,這種「災禍和善良似乎伴隨而來」的概念,讓人低迴不已。那些都是他能做出的最好決定,他沒有做錯,然而憑什麼他就得因為自己的善良而遭遇到這些?太不公平了!
瑪哈拉賈從頭到尾都是最溫和的那個,他從未口出惡言、被警察暴力對待時選擇忍受(即使是為了忍辱負重),就連最後面對犯人納拉西旺,第一反應也是想放走對方(一開始我以為他是為了不讓犯人坐牢,才能帶他去見女兒,或是私下處理,但後來警察也明確站邊,除了本能地依從本心,我不知道他為何會這樣選擇)。可是他得到了什麼?暴力對待,被誤會與報復,喪妻又喪女,一手帶大的喬蒂被傷害……人善不該被人欺,要維持這樣的社會風氣,是我們每個人都該負的責任。
喬蒂(安姆)的親生父親是罪犯賽爾旺,養父是瑪哈拉賈,而她的確完整繼承了養父的善良。比如將運動鞋送給好友,比如最後對罪犯說出的那番話。滋養犯罪的從來的不是血緣,而是環境與心性。
賽爾旺和瑪哈拉賈都是很愛女兒的父親,他們擁有一樣的愛,想把所有的一切都給女兒,然而兩人本質大相逕庭。
賽爾旺對女兒的愛十分自私,他摧毀其他家庭以築實自己對女兒的愛,看到他說無論如何要讓安姆過上她想要的生活,就覺得很悲哀,他一次次毀掉別人生活的時候,從來沒有思考過,那些女孩的父親也曾這麼想。是他親手摧毀安姆想要的生活,無論是小時候讓她有了一個作惡多端的父親,還是長大後致使她被性侵,甚至親手傷害她作為運動員最重要的雙腿。
瑪哈拉賈盡己所能地對女兒好,他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維護女兒的名譽(在學校誤會喬蒂時要求校長道歉),支持女兒做她想做的事,也揪出所有傷害女兒的人。他的力大無窮、十足握力,我覺得除了是以笑點出現點綴(否則整部電影的基調就太沉重了)外,也象徵著瑪哈拉賈的堅持與執著。
因為有了愛,自然而然就有了恨。賽爾旺愛安姆,所以當自己得入獄、離開安姆,他便恨起了「罪魁禍首」瑪哈拉賈。瑪哈拉賈愛喬蒂,當喬蒂被傷害,他也自然而然恨那些傷害喬蒂的人。「恨」是因為在乎,並不是不好的,隨之而來的報復行徑才是。
這部電影扣緊愛與恨,試圖讓人們意識到所謂的「正常」是否合理,面對每個觀賞電影的人,它發出鋒利的質問:如果這些事情會發生在你家人身上,你,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