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完 Andy 的那天,照慣例我都會跟訪談來賓一起吃午餐。看著眼前這位曾經的創業新星,現在已經成為聲音娛樂領域的執行長。我想到八年前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才剛把自己的新創交友 APP 賣掉,很像一個成功的出場故事,但其實過程帶著不安與躊躇。
從 24 歲起就沒當過員工的他,31 歲的現在從「冒牌者症候群」走過一遭,然後找到了角落的自己。
「那時候真的太快了,」Andy 笑著說,「真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創業一年就被收購,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個夢幻的成功故事。但對 Andy 來說,這個來得太快的成功,反而成了一個沉重的枷鎖。從一個工商心理學研究生,一夕之間變成創業家,再到被收購後要帶領團隊,這一切快到他還來不及準備好自己。
「我加入公司以後,我馬上就被嚇到了,」他坦白地說,「因為拍拖 (Paktor) 那時候,幾乎全公司都是菁英。」作為一個東吳大學畢業生,他每天都在自我懷疑中度過:「我就會覺得哇、我永遠好像比不上別人。」
這一次採訪我特別 highlight 了冒牌者症候群,其實跟我個人在 27 歲創業的經歷很有關係 - 那種明明坐在位子上,卻總覺得自己是個冒牌貨的感覺。不過,Andy找到了一個獨特的方式來面對這個問題。
「我後來有悟出一個道理,」他說,「領導是有不同領導風格的。我絕對不是那種一枝獨秀的那種,你一個人往前衝,大家跟著你衝的魅力型領導。我比較像是關係型。」
Andy 認為自己像三國時代的孫權,「我絕對不會去因為你知道有些人會怕功高震主,但我反而會發現說,欸其實他們是可以帶領一小群、他那個部門的人,讓團隊更好的。」
當Andy漸漸找到自己的步調時,更大的挑戰來臨了。公司決定將兩個事業體合併,並指派他擔任空降 CEO。面對這個新角色,他做了一件特別的事:「我上網搜尋了空降CEO怎麼辦,或什麼陣亡率。那我記得讓我看到一個很安心的數字是空降 CEO 的陣亡率極高,大概80%。」這個看似悲觀的數據,反而讓 Andy 找到了平靜:「我心裡就安了,我就覺得欸、陣亡率 80%,那有可能就成為多數的那個,那我真的陣亡了那也沒什麼。」
在談到工作壓力時,Andy分享了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回憶。他描述自己曾經陷入一個極度疲憊的狀態:「我每天早上九點要開會,開會到凌晨2、3點,然後睡覺睡幾個小時起來繼續做,然後完全沒有休假日。」
直到有一天,他的心理師對他說了一句話:「Andy 啊,我看到的是,你好像把大家都照顧好了,可是你好像沒有把自己照顧好。」這句話讓他意識到,在照顧他人的過程中,他忘記了照顧自己。
經過這些年,Andy 發展出兩個關鍵的生存之道:溝通和劃底線。「你要劃底線跟溝通,」他說,「很多時候,我會主觀的覺得你這些訊息、不管是語言或非語言訊息,我接收到的是你好像覺得我不好,可是其實不是。」
「當你真的覺得為什麼你要拒絕的時候,你的底線就必須畫出來,而且提早先畫。最差最差,你不能退後到你的底線內了。」
對於那些正在職涯迷惘的人,Andy 的建議是:「我很敢於去問別人問題,我很喜歡用一些很禮貌的方式去請教一些前輩的。」他認為,很多時候困難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心理障礙:「很多時候事情不難,而是那個心魔很難。所以你找到對的人,因為這些都是走過的人,他跟你說也許你應該怎麼做,調整心態,很容易就過了。」
從一個懷疑自己的年輕創業家,到能夠在高壓環境中找到平衡的領導者,或許,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管理技巧,而是學會如何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並在這個過程中,帶領團隊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