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世代、職涯訪談:袁顥 | Pick Your Poison,選擇你要面對的問題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Podcast 這裡聽

「我在矽谷待了四年才明白,最該改變的是自己對完美的想像」

我這幾個月接觸滿多 20-30 左右的年輕朋友,我感覺到大家面對「職涯選擇」的時候,都有一條「完美」的想像:最好的學歷、最高的薪資、最炫的頭銜,彷彿只要達到這些外在的標準,就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但對在 Oracle 擔任 UX 設計師的袁顥來說,經歷了從台大農學院、紐約設計學院,再到矽谷科技公司的跨界旅程後,他卻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答案:「最該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對完美的想像。」


意外的起點:當農學院學生遇上設計

「大學時期其實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幹嘛,有點迷茫。」回憶起求學時期,袁顥露出了略帶無奈的微笑,他在大學的日常原本是在實驗室裡研究生物統計,偶爾還要下田進行實地考察。

藝術一直都是他的底蘊,大二那年透過學校的通識課程,他開始接觸設計領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熱情。「那時候修了一些可能平面設計的課,雖然跟產品設計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是 Visual Design 這樣的技能很好去切入不同的產業。」

2014年,一個韓商實習的機會,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認識他,倒是沒想到這個機會徹底改變了他的職涯軌跡。「那時候在韓商就是做很多社群,還有怎麼使用那個 app,有種小編加美編的感覺。」這段經歷讓他接觸科技產品設計,也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我覺得那個機會算很早一個很好的啟發點,因為可以認識像你這樣的人,就是可以稍微接觸一下 tech 還有產品的知識。」


從台北到紐約:重新定義自我

面對轉職的決定,袁顥專注在如何「行動」。退伍後,他決定前往紐約大學就讀 ITP(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紐約的日子給了他截然不同的視野。「紐約會強迫你更開放,」他說:「那邊很多人會拿科技去做一些藝術或創意的東西。」他第一次看到了所謂的「Cool Kids」、那些敢於表現自我、展現獨特價值觀的創意工作者

「我一開始很想成為他們」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現在想成為自己。」

袁顥在紐約的求學經驗,徹底拓展了他的專業,改變了他看待自己與世界的方式。「我覺得紐約文化上還是比較多元一點。」相較於後來在舊金山的經歷,紐約的多元更加純粹


矽谷實戰:科技巨頭的考驗

碩士畢業後,袁顥加入 Oracle,開始了他在矽谷科技巨頭的職涯。「前面兩年我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他說:「就是別人叫我做什麼做什麼,然後很挫折,我覺得表現偏平庸。」

在大企業工作,最難突破的往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組織的慣性「這種慣性甚至滲透到客戶是怎麼想。」面對這樣的挑戰,他抓住了一個關鍵:在大企業生存,更重要的是人際溝通技巧 (people skill)。

「你必須要去 influence the power,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但不要太緊密。」這個平衡需要花點時間和經驗才能掌握。「你不能一開始進來就說,喔我是救世主,我來拯救你,你不對,你這樣做不對,你全部都要改掉。」相反的,袁顥認為「去用他的語言跟他溝通,你就會建立信任。」

除了工作,西岸的科技業林立的現狀,延伸了與東岸不一樣的菁英文化「舊金山的多元文化的篩選過程、最終會篩選出菁英,」他說:「因為那邊都是科技業,然後我覺得菁英到最後會收斂成同樣一個價值觀。」這種現象他稱之為「Patagonia 菁英 (Patagonia Elite)」

「不論你是羅馬尼亞、俄羅斯、愛爾蘭、印度、台灣、日本,去到那邊最後可能都會穿 Patagonia,然後去攀岩。」


回歸純粹:從矽谷回到紐約

在舊金山待了四年後,袁顥一直念念不忘在紐約的、當初剛踏上美國的那個感受,可能是想念吧,對當時純粹的自己,生存過後的自己,袁顥想要做回自己。

他說:「我這邊也要澄清一下,就是很多人非常喜歡那邊的生活。自然環境很好、天氣很好,就是不太會下雨,然後不會太熱。你想去哪玩就開車去爬山,然後北邊的納帕酒莊很漂亮,或你可以去優勝美地露營之類的。只是我對那樣的生活就還好。」

「就可能一秒都不會想待。下班就是吃東西、運動,然後回家。沒有任何的文化、美感、藝術上的刺激。」

「那樣的生活賺再多錢我也不會快樂」


關於適應與改變:給職涯迷惘的你

對於正在職涯迷惘的你,特別是考慮往海外發展的年輕人,袁顥提出了幾點深刻的建議:

1. 認清問題的本質

「問題會跟著你,如果你想要離開的原因是逃避,那你去到下一個地方,問題還是會跟著你。」這個觀察特別適用於那些期待透過環境改變來解決所有問題的人。

2. 從小事做起

「很多時候你要試了才知道,有時候你試了之後發現自己有一點點天分,你才會產生熱情。」不要期待一次完美的轉變,而是要從小處著手,累積小小的、但充滿成就的片刻。

「就真的就會慢慢開始改變,還有一些想法。而不是說有一個超屌的專案會突然掉下來,掉在你面前,不會,不會發生。一定都是那些很小的關係的管理,或是自己的一些自律。」

3. 正確看待文化差異

在美國工作,文化適應是一個重要課題。「去美國一定每個不是美國人,或者再講更specific 一點,亞洲人,一定會有點 self-conscious,就覺得哦,自己是亞洲人,然後哦,英文沒那麼好,不是在那邊長大,別人會怎麼看我。」

這種焦慮往往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這個在意的念頭就會有時候會讓你顯得更沒自信,然後你就會陷入一個負向循環,你焦慮你的焦慮,然後你就更焦慮。」

4. 建立正確的心態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心態。「Don't assume you'r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他說,「就是你那樣想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完蛋,因為永遠都有你不知道的事情。」


我看了這十年的觀察

我算是這段故事的見證者,記得 2014 年第一次遇見袁顥時的情景,就是個在很想跨界、很想踏出那一步的大學生,對設計充滿熱情,卻也帶著典型台灣學生的猶豫。「我那時候看到的你是 Try hard,Try really hard。」而現在的他,顯然更加從容。

這十年來,我看著他從台大農學院的學生,轉變為紐約設計學院的學生,再到矽谷科技公司的設計師,最後選擇回到紐約成為自己。每一次見面,都能感受到他的改變,這些改變並非都是表面的成就,而是更深層的思維轉變

我陸續也訪談了許多在科技業打拼的人,我發現很多人一開始都在追求某種「完美劇本」,很像矽谷夢一樣,從台灣到美國,進入大廠,高薪工作。但袁顥的故事卻提醒我們,這個「完美劇本」未必適合每個人,正如他後半段反覆強調的:「Pick your poison」,去選擇、你要面對的問題。


Pick Your Poison

人生沒有完美的選擇、完美的職涯、完美的走法,只有更適合或不適合的決定。無論是紐約還是舊金山,大公司還是新創,這些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挑戰和問題。

職涯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不是要完全避免問題,是明智地選擇值得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的問題。很像袁顥最終回到了紐約,那個當初給他諸多挑戰的美國夢的起點,他面對這座城市的純粹多元,也不願意待在一個生活節奏過於單調的地方。

「你永遠都會有問題,但你可以去選擇你要面對哪樣的問題。」在這個人人都過分追求完美的時代,也許職涯選擇的智慧,就是學會選擇和接納那些「值得」的不完美

Pick your poison,然後全力以赴。

我是一位年過 40 的職場大叔 Alex,在經歷九次轉職、從工程師到總經理、從科技新創到巨型科技外商,有諸多不同的體會與觀察,加上超過 100 次的職涯諮詢經驗,把我對職涯的心得與體會分享給大家。 #職涯關鍵字:新創、外商、亞馬遜、職涯諮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霸凌並不罕見,可以試著讓自己穩定下來,辨認情緒、重新整理自我價值、然後專注在可以改變的行動上。做一個「悲觀現實主義者」:作最壞的打算面對當下,同時保持樂觀向前看。
2024 年是我職場生涯的重要轉折,這段反思期讓我設計了一個簡單實用的 2x2 年度總結模板,幫助自己梳理過去的成就,明確未來的方向。在模板中,我記錄成功的專案、挑戰與市場趨勢,並設計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透過總結與計劃,我們一起在 2025 年迎接更大的進步與挑戰,開始你的成長之旅。
對於職涯選擇的關鍵,我認為將每個選項「立體化」,理解背後的時間、成本和收穫。同時,我也解釋了如何區分「才華」與「熱情」:才華是你持續產生成就的能力,而熱情會隨階段轉移。關鍵是保持彈性,將每次選擇視為學習過程,因為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目標會隨時間調整,但你的才華會成為長期的槓桿,帶你找到自己的道路。
在多元的職涯框架中,選擇成為了每位職場人士面對的挑戰。我思考了責任感、成就感與使命感如何相互推動,並提出滿意工作的三角形模型,給大家評估當前的工作環境是否適合自己。這些模型不僅能幫助你識別職場的適應性,還能指引你從內心出發,找到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標。
在職場中,與主管的互動至關重要。我整理了三種常見的主管類型:缺乏安全感的主管、自我中心的理想主義主管,以及努力但能力有限的主管。針對這些主管,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同時,無論主管是哪一種類型,這些策略可幫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職場體驗,讓職涯走順一些。
在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中,資源的縮減與策略的轉型讓我們需重新定義工作重心。這篇文討論瞭如何通過「減法」策略,聚焦核心價值、提高效率,從而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長期的生存與發展。透過合理配置資源、重新設計目標和角色,企業團隊可以在困難中找到新的增長機會,活得更好。
霸凌並不罕見,可以試著讓自己穩定下來,辨認情緒、重新整理自我價值、然後專注在可以改變的行動上。做一個「悲觀現實主義者」:作最壞的打算面對當下,同時保持樂觀向前看。
2024 年是我職場生涯的重要轉折,這段反思期讓我設計了一個簡單實用的 2x2 年度總結模板,幫助自己梳理過去的成就,明確未來的方向。在模板中,我記錄成功的專案、挑戰與市場趨勢,並設計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透過總結與計劃,我們一起在 2025 年迎接更大的進步與挑戰,開始你的成長之旅。
對於職涯選擇的關鍵,我認為將每個選項「立體化」,理解背後的時間、成本和收穫。同時,我也解釋了如何區分「才華」與「熱情」:才華是你持續產生成就的能力,而熱情會隨階段轉移。關鍵是保持彈性,將每次選擇視為學習過程,因為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目標會隨時間調整,但你的才華會成為長期的槓桿,帶你找到自己的道路。
在多元的職涯框架中,選擇成為了每位職場人士面對的挑戰。我思考了責任感、成就感與使命感如何相互推動,並提出滿意工作的三角形模型,給大家評估當前的工作環境是否適合自己。這些模型不僅能幫助你識別職場的適應性,還能指引你從內心出發,找到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標。
在職場中,與主管的互動至關重要。我整理了三種常見的主管類型:缺乏安全感的主管、自我中心的理想主義主管,以及努力但能力有限的主管。針對這些主管,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同時,無論主管是哪一種類型,這些策略可幫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職場體驗,讓職涯走順一些。
在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中,資源的縮減與策略的轉型讓我們需重新定義工作重心。這篇文討論瞭如何通過「減法」策略,聚焦核心價值、提高效率,從而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長期的生存與發展。透過合理配置資源、重新設計目標和角色,企業團隊可以在困難中找到新的增長機會,活得更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Thumbnail
我是一位在科技業上班的研發工程師,在空閒之餘我會來這裡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在方格子這個園地我會分享,槓桿投資、自我成長、旅途生活、政治評論與陪伴憂鬱的女孩,內容十分豐富,我相信在這個園地可以找到你所屬的一扇窗 座右銘 想著變與不變,唯一能回去的只剩可逆反應的物性 其它任誰也抓不住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繼續讀《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書中提到一份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業:人生設計師。 原來人生設計甚至是一個學科,真是長知識了。 作者在四十五歲那年迎來失業,然後徹底轉換跑道,所以看了他的故事後,實在不能再說自己年紀大不能作出任何改變,因為想要改變的話,只要行動就可以了,其他都是籍口。 今天的摘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分享最近遇到的一些人事物的小故事。最近,有同事在工作十幾年後決定放棄科技業轉換跑道,投入傳產,例如裝潢工作,因為覺得科技業的壓力太大,每天的負擔太重,令人苦不堪言。我個人會考慮轉換職業,但不會選擇與我目前學經歷無關的工作,因為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我想你大家可能不懂這件事情,我在看了老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年輕人對於職涯發展充滿困惑,在南下出差途中與老司機討論專案、工作機會和有意義的人生。他分享了放棄臺積電工作的原因,以及對於轉換工作的疑惑。老司機開玩笑地給予了建議,最後鼓舞年輕人專注於解決問題、提出有效策略和做好未來準備是重要的目標。
Thumbnail
全新轉職投入新產業後,才逐漸意識到工作之於社會責任對我而言,佔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也從不斷反思、自我辯證的過程,更認識自己、也更了解心之所向。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因為個性內向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然而創作改變我的人生
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Thumbnail
我是一位在科技業上班的研發工程師,在空閒之餘我會來這裡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在方格子這個園地我會分享,槓桿投資、自我成長、旅途生活、政治評論與陪伴憂鬱的女孩,內容十分豐富,我相信在這個園地可以找到你所屬的一扇窗 座右銘 想著變與不變,唯一能回去的只剩可逆反應的物性 其它任誰也抓不住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繼續讀《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書中提到一份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職業:人生設計師。 原來人生設計甚至是一個學科,真是長知識了。 作者在四十五歲那年迎來失業,然後徹底轉換跑道,所以看了他的故事後,實在不能再說自己年紀大不能作出任何改變,因為想要改變的話,只要行動就可以了,其他都是籍口。 今天的摘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Thumbnail
面對生命中的轉折點,您是否曾感到迷茫與不確定?是否在選擇穩定與追尋熱情之間掙扎?或許您會問自己:我應該遵循內心的呼喚,還是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這篇文章將帶您進入一個大學生的世界,在資管與中文領域之間徘徊、探索自我。我的故事或許能給您一些啟示:在尋找人生道路時,我們應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分享最近遇到的一些人事物的小故事。最近,有同事在工作十幾年後決定放棄科技業轉換跑道,投入傳產,例如裝潢工作,因為覺得科技業的壓力太大,每天的負擔太重,令人苦不堪言。我個人會考慮轉換職業,但不會選擇與我目前學經歷無關的工作,因為時間是非常寶貴的。   我想你大家可能不懂這件事情,我在看了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