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5年,台灣也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民眾已達百分之二十,而台灣新生兒的人數近幾年也年年創新低,連續三年,台灣每年死亡人口高於出生人口,而且這些數字無法改善,恐怕會持續數十年。
雖然十多年來,政府與民間都有「少子化」是國家安全問題的共識,但是想方設法地呼籲以及祭出各種福利措施,結果卻是沒有什麼成效,因為不生孩子不是單一原因所致,所以很難有單一解方。
針對鼓勵生育的措施,最早各級政府是提供各種生育補助,後來發現成效不彰,就想辦法增加托兒所與幼兒園,減輕媽媽的照顧負擔。
但是還是無效,後來有專家提出數據,認為少子化並不是已結婚的媽媽不願意生小孩,因為從統計數字可以得知,現今已婚的媽媽生的嬰兒數量平均並不會比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來得少,而是台灣有太多人不願意結婚,甚至很多縣市裡,適婚年齡的民眾,沒結婚的遠比已結婚的多。
華人社會至今對於「未婚生子」還是有相當的忌諱,不像歐美地區,社會普遍能接受未婚媽媽,他們在法律權益上已如同已婚。但是台灣對未婚生子是有歧視的,比如說,我們的法律規定,未婚女子不能接受人工生殖……等等。
不過,情況也在改變中,比如從元旦開始,設籍台北市的市民,終身一次凍卵補助2萬元,卵的冷凍保存費補助3000元,可補助4年,而且人工生殖的試管嬰兒的療程補助2萬5000元,而且每年補助一次。
關於凍卵與人工生殖在現代似乎愈來愈必要,因為現代女性愈來愈晚結婚,為了工作一晃眼可能就到三十多四十歲之後,才想到生孩子這件事,這時也許就必須借助科技的幫忙,甚至必須在更早之前,就要未雨綢繆的先將年輕品質好的卵凍起來。因為女生一出生,這一輩子將會使用到的卵就全部儲存在卵巢裡,青春期之後每個月釋出一顆,而其他所有的卵則乖乖在卵巢裡等著,一年一年變老,品質也會衰變,即早趁「新鮮」時凍起來,似乎也是因應晚婚這個趨勢不得以的方法。
十多年前,台灣社會認知少子化是國安問題時,台灣每年的新生兒還有二十多萬,可是,大家雖然知道情況嚴重,但是新生兒人數還是一路降到去年的十三萬多人。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軍民一心努力增產報國,民國四十年時新生兒是四十幾萬,一直持續到民國七十年,新生兒每年都還是有三十多萬將近四十萬。
我出生時,民國五十年,台灣社會每一個65歲以上的長者就有18個15歲以下的孩子,如今,65歲以上的長者遠比15歲以下的孩子多,甚至多年前,就有媒體指出,老人用紙尿片已比嬰幼兒的紙尿布銷量還多。
超高齡社會已到,我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