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布魯克林有棵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貝蒂史密斯的《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一位名為法蘭西諾蘭的少女,她如何在一個院子中有棵從水泥地中生長出來樹的四口之家長大成人,這本書擅於描寫人際之間的互動,街景描繪以及人物的內心情緒,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它記錄下了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住民的生活樣態以及當時人民的所思所想:除了主角,還有她的父親、母親、阿姨、酒吧老闆等許多人的視角,可瞬間將人拉回百年前。

        本書的前期讓讀者透過法蘭西的眼睛觀察她的生活:抽獎永遠不會中超過一分錢獎品的雜貨店、那個年代的Uber—出租馬車麵包、因沒用蠟紙包裝而無法久放的麵包店、父母用勞務換取讓孩子學鋼琴的機會,醫生對貧困居民的不友善、人們對疫苗施打的不信任等等。

        原本我以為就是一個少女成長煩惱的故事,沒想到後來竟然有性侵和父親過世等沉重故事情節,不只法蘭西的人生面臨重大轉折,劇情的調性也隨之改變。在描述性侵的那一段,法蘭西的家人想的是如何讓她忘卻這段記憶,否則她往後結婚生子時,會有陰影,告訴她只是做個噩夢。以現今的觀念而言,這樣的處理方式,簡直大錯特錯!不過,這就是人類思維改變的過程。我時常在想,幾十年後,當我垂垂老矣之時,一定會有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被推翻,而期盼自己能接受新穎的想法,而晚輩們能理解為何我們的時代會有如此的觀念,而不是固執己見爭地你死我活,只為了壓過對方,卻不認真的討論出合適的運作方式。

        父親過世後,為了家計,除了母親之外,法蘭西和弟弟尼力也需要外出工作,他們都尚未達到法定工作的年紀,因此得謊報年齡才能工作,學業也因此中斷。雖然,母親深知讓他們繼續升學有助於階級翻轉,但迫於現實,還是不得不讓姐弟倆幫忙分攤家中重擔。生活在現今的台灣,應該不會再發生這種事,學校輔導室和社會局等機構會介入協助,可在我外公外婆那代是很常見的例子。

        法蘭西家門外那棵從水泥中長出的樹,象徵著主角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求生,盡己所能的克服成長中的種種挫折,朝自己的升學及寫作夢想邁進,就如同小小的樹芽從水泥裂縫之中長出,茁壯成一棵大樹。

截圖自HyRead

截圖自HyRead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歷史。寫作。日常碎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栗子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是元宵節,為了一點點儀式感,以及想換換口味,不想再吃花生或芝麻口味,我到了附近的7-11買了庫洛米紫糯米芋泥湯圓,一盒要價79元,但是用獲贈的百元商品卡買,比較不心疼。其實去年和布丁狗聯名合作時,就有關注到,但因為布丁口味的湯圓實在太新奇,無法想像布丁加熱後的味道,沒有買來吃。
「加納里歐伯爵夫人剛生了一個健康寶寶」 「真的嗎?太好了!我幾個月前,見到她時,還在為孕吐困擾呢!男孩還是女孩?」 「男孩!他們家繼承人有著落了!」 「真好!那幫我挑個禮物送給寶寶。」 「沒有問題!」 宴會廳中,宮廷仕女們七嘴八舌地聊著八卦,等待王后入座。宴會廳的大門敞開,一位身著金黃色絲
昨晚熟睡之際(其實已過12點是今天凌晨),也許是本身體質敏感,有感覺輕微搖晃,心想地震,睜開眼發現搖晃程度越來越大,內心一陣驚慌,但努力保持鎮定地臉朝下埋在枕頭裡,全身躲在被窩中。等確定最大的那波過去後,開始搜尋地震,,現在Google會顯示預估的震央和規模,但還是中央氣象署比較準,和家人群組報平安
我本身喜歡佈置類(動物森友會)和經營養成類的遊戲(牧場物語)。很早就聽聞模擬市民 The Sims 4這款能讓玩家可以操控自創的人物過生活、蓋房子的遊戲。觀望許久終於在3年前入坑,以下是我遊玩3年累積的小小心得: 遊戲本體是免費的 是的,就在我買完遊戲本體的幾個月後,The Sims 4開放遊戲
我是平凡的上班族,喜歡冷門的歷史人物故事(以女性為主)。以此為主題,看著網路上的各式教學用Wordpress製作一個部落格來記下自己的粗淺記錄與想法。並且以歷史為靈感創作小説。平時,喜歡一個在租屋處看書、電影、劇集,玩遊戲。我想藉由這個平台分享我的創作與生活。 非常平凡,對吧?我是一位腦性麻痹患者
《波特萊爾大遇險》小説系列描述三位手足在父母雙亡後,接二連三遭遇各種不幸,靠著自己及旁人(通常都不太可靠)的幫助,經歷一場艱辛的旅程。後設小說的寫作方式讓整本小說猶如波特萊爾手足的相關調查報告,而讀者在觀看敘事者雷蒙尼·史尼奇(Lemony Snicket)費盡心力、排除萬難得到的第一手資
今天是元宵節,為了一點點儀式感,以及想換換口味,不想再吃花生或芝麻口味,我到了附近的7-11買了庫洛米紫糯米芋泥湯圓,一盒要價79元,但是用獲贈的百元商品卡買,比較不心疼。其實去年和布丁狗聯名合作時,就有關注到,但因為布丁口味的湯圓實在太新奇,無法想像布丁加熱後的味道,沒有買來吃。
「加納里歐伯爵夫人剛生了一個健康寶寶」 「真的嗎?太好了!我幾個月前,見到她時,還在為孕吐困擾呢!男孩還是女孩?」 「男孩!他們家繼承人有著落了!」 「真好!那幫我挑個禮物送給寶寶。」 「沒有問題!」 宴會廳中,宮廷仕女們七嘴八舌地聊著八卦,等待王后入座。宴會廳的大門敞開,一位身著金黃色絲
昨晚熟睡之際(其實已過12點是今天凌晨),也許是本身體質敏感,有感覺輕微搖晃,心想地震,睜開眼發現搖晃程度越來越大,內心一陣驚慌,但努力保持鎮定地臉朝下埋在枕頭裡,全身躲在被窩中。等確定最大的那波過去後,開始搜尋地震,,現在Google會顯示預估的震央和規模,但還是中央氣象署比較準,和家人群組報平安
我本身喜歡佈置類(動物森友會)和經營養成類的遊戲(牧場物語)。很早就聽聞模擬市民 The Sims 4這款能讓玩家可以操控自創的人物過生活、蓋房子的遊戲。觀望許久終於在3年前入坑,以下是我遊玩3年累積的小小心得: 遊戲本體是免費的 是的,就在我買完遊戲本體的幾個月後,The Sims 4開放遊戲
我是平凡的上班族,喜歡冷門的歷史人物故事(以女性為主)。以此為主題,看著網路上的各式教學用Wordpress製作一個部落格來記下自己的粗淺記錄與想法。並且以歷史為靈感創作小説。平時,喜歡一個在租屋處看書、電影、劇集,玩遊戲。我想藉由這個平台分享我的創作與生活。 非常平凡,對吧?我是一位腦性麻痹患者
《波特萊爾大遇險》小説系列描述三位手足在父母雙亡後,接二連三遭遇各種不幸,靠著自己及旁人(通常都不太可靠)的幫助,經歷一場艱辛的旅程。後設小說的寫作方式讓整本小說猶如波特萊爾手足的相關調查報告,而讀者在觀看敘事者雷蒙尼·史尼奇(Lemony Snicket)費盡心力、排除萬難得到的第一手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 Willowbrook 這個被連綿起伏的丘陵和茂密的森林環繞的小村莊中,珍被稱為故事的守護者。珍已經75歲了,她目睹了幾代人在古老橡樹的陰影下茁壯成長,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對保存村莊歷史的熱情也越來越深。 珍每天在鵝卵石鋪成的街道上閒逛,手裡拿著相機,隨時準備捕捉日常生活的本質
Thumbnail
《貝絲丫頭》的作者是貝特·格林(Bette Greene),她生長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鎮。她的作品屢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美國圖書協會兒童文學獎」、「紐約時報年度傑出圖書大獎」。《貝絲丫頭》並在1975年榮獲紐伯瑞銀牌獎。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紅髮少女》是由卡羅.賴利.布林克 (Carol Ryrie Brink) 原著,海曼 (Trina Schart Hyman) 插畫的一本書,榮獲1936年美國紐伯瑞金牌獎。本書於1993年在台灣由智茂圖書出版。這本書適合14至17歲的青少年閱讀。
Thumbnail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Thumbnail
在安靜的艾爾德里奇小鎮,珍在她祖母的閣樓地板下發現了一本古老的皮革裝訂日記。這本日記邊緣磨損,頁面泛黃,屬於她的曾曾祖母伊麗莎,她在當時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植物學家。珍,一位初露頭角的歷史學家,被深深吸引。她翻閱的每一頁都揭示了關於異國植物、神秘草藥和未經探索的遠征的故事。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誰是佛吉尼亞·伍爾芙? 就是那個說「如果一個女人準備寫小說,她必須要有錢和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的那個人。 就是電影《時時刻刻》,妮可·基德曼刻意墊高鼻子飾演,最後口袋裝石頭走進河中自盡的人。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Thumbnail
在 Willowbrook 這個被連綿起伏的丘陵和茂密的森林環繞的小村莊中,珍被稱為故事的守護者。珍已經75歲了,她目睹了幾代人在古老橡樹的陰影下茁壯成長,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對保存村莊歷史的熱情也越來越深。 珍每天在鵝卵石鋪成的街道上閒逛,手裡拿著相機,隨時準備捕捉日常生活的本質
Thumbnail
《貝絲丫頭》的作者是貝特·格林(Bette Greene),她生長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鎮。她的作品屢獲「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圖書」、「美國圖書協會兒童文學獎」、「紐約時報年度傑出圖書大獎」。《貝絲丫頭》並在1975年榮獲紐伯瑞銀牌獎。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紅髮少女》是由卡羅.賴利.布林克 (Carol Ryrie Brink) 原著,海曼 (Trina Schart Hyman) 插畫的一本書,榮獲1936年美國紐伯瑞金牌獎。本書於1993年在台灣由智茂圖書出版。這本書適合14至17歲的青少年閱讀。
Thumbnail
這是個閱讀改變人生的故事。《布魯克林有棵樹》描寫20世紀初期,德國移民家庭在紐約布魯克林的生活。故事從小女孩法蘭西的角度,講述諾蘭一家人在貧窮中享受快樂和自由的生活,展現了他們的個性和世界觀,淚中有笑,是美國知名的少年成長小說。
Thumbnail
在安靜的艾爾德里奇小鎮,珍在她祖母的閣樓地板下發現了一本古老的皮革裝訂日記。這本日記邊緣磨損,頁面泛黃,屬於她的曾曾祖母伊麗莎,她在當時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植物學家。珍,一位初露頭角的歷史學家,被深深吸引。她翻閱的每一頁都揭示了關於異國植物、神秘草藥和未經探索的遠征的故事。
Thumbnail
閱讀的過程裡,時時讓人反思,在歷史的敘事裡,時常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記載與論述,而回到每個時代之中,女性是如何思考與行動,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在這個故事裡,藉由嫁妝五斗櫃中的字條,開展出百年來女性在台灣社會中的轉變,而這些成長的記憶裡,實則隱藏著關於土地的傷痕,這樣的味道,有如黑糖焦香苦甜的複雜滋味。⁣
Thumbnail
誰是佛吉尼亞·伍爾芙? 就是那個說「如果一個女人準備寫小說,她必須要有錢和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的那個人。 就是電影《時時刻刻》,妮可·基德曼刻意墊高鼻子飾演,最後口袋裝石頭走進河中自盡的人。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