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叫作「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呢?我們得耐心做些考據的功夫。

首先,什麼叫「奧」?什麼叫「灶」呢?

奧,是室中的西南角,地處機密深幽之處,尊者居所,故具有相當隱性的影響力。古時每家每戶,多設有「奧神」,是一家之神,統領一家的門神、土地神、戶神、路神和灶君。

至於「灶」,即灶君,相信年長的一代,都聽過「灶君」。灶君位設於廚房,每逢初一、十五,古時每家每戶都會燒香祭祀,特別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糖瓜祭灶,然後歡送灶君上天廷彙報,此所謂「上天言好事,下界報吉祥」。

其次,為什麼「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呢?

蓋奧神雖是一家之神,卻不理家中瑣碎事務;而灶君就不一樣,祂是管理家中的起居飲食,對家裡的是是非非都一清二楚,而且年終要上天彙報的,所以家家戶戶對灶君都特別客氣。故此,與其討好不理瑣碎事務的奧神,倒不如討好對自己有切身關係的灶君,此即內地人說的「現官不如現管」,香港人說的「不怕官,最怕管」。一言以蔽之,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最後,得交代王孫賈這個人。他是當時衛靈公的重臣,統領全國的軍隊。孔子在晚年返回魯國後,曾向魯國宰相季康子提及衛靈公雖然昏庸無道,但幸好有三個賢臣,故不至於亡國;而那三個賢臣當中,其中一個就是王孫賈,可見孔子也蠻欣賞他的。

好了,現在開始入題。為什麼王孫賈向孔子問:何謂「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呢?其實哪句是當時俗語,人人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何以王孫賈多此一問?

這裡也要稍稍交代一些背景。事緣孔子初到衛國,雖得到衛靈公賞識,但一直未被委以重任,以抒展其政治抱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衛靈公夫人——南子。她品行不端,私德有虧。她聽說衛靈公打算任用孔子,就一連串讒言,說要孔子先來晉見她,此乃欲藉孔子之名,以提升自己的聲望。要晉見一個不三不四的女子,這對於孔子來說,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不去吧,怕南子怪罪無禮,甚至影響出仕,以致無法實現政治抱負;去吧,跟這樣的女人相見,確實委屈,甚至可能被南子利用。他心裡七上八下,左右為難,又想不出拒絕的藉口,最後還是勉為其難地去了。回來之後,子路一直耿耿於懷,覺得老師太委屈了,要向哪個不守婦道的女人低三下四地跪拜,實在太失身分。至於王孫賈,也許是好心做壞事,他以為孔子急於求仕【註】,於是不得已才放下身段,去晉見南子。他心想:與其委屈自己而去求仕於南子(與其媚於奧),倒不如棲身於我王孫賈的門下(寧媚於灶),還來得實際多啦。

誰知孔子一聽見要他向人獻媚,馬上斬釘截鐵地說:「不是的。做人要有原則、要有底線;否則,就是出賣自己的人格。如果為了求仕,就向人獻媚,這不僅是委屈自己,更是違背天理。若是違背天理,必會受到天譴(獲罪於天),屆時向誰禱告也沒用啊(無所禱也)!」

的確,做人必須要有原則、要有底線,不能為眼前的利益而獻媚;否則,獲罪於天,無所禱矣。

(寫於2015年12月1日)

【註】

孔子並不是急於求仕,而是急於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大同理想。內地的易中天諷刺孔子是「官迷」,實在是對孔子大不敬,對傳統的中華文化大不敬。要是孔子是「官迷」,他老人家又何須放棄魯國大司寇的高職厚祿呢?

avatar-img
63會員
823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孟子·離婁上2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究竟是那三不孝呢?孟子在這章裡,其實並沒有提及的,只是強調「無後為大」而已。根據趙歧所注,三項不孝之事依次為: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日前提起孔子那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筆者對這句話的詮釋,跟過往眾家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的。有位讀者閱讀過我寫的《論語》,就提議我出版《論語新解》。我回說「過譽!過譽!說是新解,豈敢!豈敢!只是希望能講出孔子當時的心裡話而已。」茲重溫該文,雅俗共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
難得那麼熱鬧,都四天了。   ①說孔子的思想是糟粕,可又沒有根據文獻說實事,只是泛泛空談,這樣的討論,是永無結論的,也難以令人信服。 ②說孔子的思想不太高明(又欠缺實例),孔子自己本身從沒有要跟別人比較高低,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他對當時的世道人心的看法而已。你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的就不用,甚至誰是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孟子·離婁上2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究竟是那三不孝呢?孟子在這章裡,其實並沒有提及的,只是強調「無後為大」而已。根據趙歧所注,三項不孝之事依次為: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日前提起孔子那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筆者對這句話的詮釋,跟過往眾家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的。有位讀者閱讀過我寫的《論語》,就提議我出版《論語新解》。我回說「過譽!過譽!說是新解,豈敢!豈敢!只是希望能講出孔子當時的心裡話而已。」茲重溫該文,雅俗共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
難得那麼熱鬧,都四天了。   ①說孔子的思想是糟粕,可又沒有根據文獻說實事,只是泛泛空談,這樣的討論,是永無結論的,也難以令人信服。 ②說孔子的思想不太高明(又欠缺實例),孔子自己本身從沒有要跟別人比較高低,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他對當時的世道人心的看法而已。你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的就不用,甚至誰是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元節要拜拜好煩惱?   現在許多社區規定:不能燒金紙 或許現在的你很繁忙,要準備供品與拜拜流程感到困擾 加上或許因為疫情的因素,大家不愛多人聚集的現場 個人租屋在外,一個人買太多食物也吃不完,要準備拜拜需要的道具也不方便   ◆現代很方便   許多廟宇提前有共同儀式報名,
Thumbnail
農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聖誕。屠宰業奉玄天上帝為守護神,這是甚麼原因呢?...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古書記載:「春赦戊寅夏甲午。戊申赦日喜秋逢。三冬甲子甚為吉。百事遇禍反為福。其日可以緩(刑獄),雪(冤枉),施(恩惠)。」可見「天赦日」是向玉皇大帝懺悔,請求赦罪的好日子,希望玉皇大帝可以寬恕、赦免自己的累世罪孽,這一天只要是祈福說好話、做好事,都是百無禁忌,唯一不宜殺生,因
Thumbnail
前幾天說到,丙年,天同化祿,但是祿忌一組,看化祿也要看化忌。
Thumbnail
大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二):接灶神,安太歲 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俗稱「接神日」。傳說灶王爺回家後會點名,故不宜出遠門。另外,今年犯太歲的人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則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習俗與禁忌: 1.民間認為初四灶王爺回家會查戶口,因此盡量不出遠門,要待在家以鞭炮迎接。
除夕習俗: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初二習俗:回娘家 初三習俗:睡到飽,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習俗:接神、安太歲、點光明燈 初五習俗:立春開市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大年初一要早起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初二習俗:回娘家
Thumbnail
一個新的禮儀季節的開始:七旬時期
Thumbnail
甲辰(2024)年 農曆過年重要拜拜、習俗 日程表     2024/1/26       農曆 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 → 拜土地公、地基主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 → 拜眾神明、拜灶神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Thumbnail
每月月底 就要上天庭報告世人的過失,罪重者奪三百天的壽命,罪輕者奪三天的壽命。另一說:十二年為紀,百日為算。 —晉 ‧ 葛洪《抱朴子 ‧ 微旨》 日日都要考核家家戶戶的善惡行為,每月月底,還要上天庭向  玉皇上帝報告。若是壽命奪除盡了,那麼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餘辜的話,還會禍延子孫。
Thumbnail
原來重陽也是個需要祭拜的節日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元節要拜拜好煩惱?   現在許多社區規定:不能燒金紙 或許現在的你很繁忙,要準備供品與拜拜流程感到困擾 加上或許因為疫情的因素,大家不愛多人聚集的現場 個人租屋在外,一個人買太多食物也吃不完,要準備拜拜需要的道具也不方便   ◆現代很方便   許多廟宇提前有共同儀式報名,
Thumbnail
農曆三月初三,是玄天上帝聖誕。屠宰業奉玄天上帝為守護神,這是甚麼原因呢?...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古書記載:「春赦戊寅夏甲午。戊申赦日喜秋逢。三冬甲子甚為吉。百事遇禍反為福。其日可以緩(刑獄),雪(冤枉),施(恩惠)。」可見「天赦日」是向玉皇大帝懺悔,請求赦罪的好日子,希望玉皇大帝可以寬恕、赦免自己的累世罪孽,這一天只要是祈福說好話、做好事,都是百無禁忌,唯一不宜殺生,因
Thumbnail
前幾天說到,丙年,天同化祿,但是祿忌一組,看化祿也要看化忌。
Thumbnail
大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二):接灶神,安太歲 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俗稱「接神日」。傳說灶王爺回家後會點名,故不宜出遠門。另外,今年犯太歲的人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則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習俗與禁忌: 1.民間認為初四灶王爺回家會查戶口,因此盡量不出遠門,要待在家以鞭炮迎接。
除夕習俗:祭祖、拜地基主、圍爐、守歲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初二習俗:回娘家 初三習俗:睡到飽,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習俗:接神、安太歲、點光明燈 初五習俗:立春開市 初一習俗:拜拜、行春(走春) 大年初一要早起到寺廟祭拜,感謝神明保佑,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初二習俗:回娘家
Thumbnail
一個新的禮儀季節的開始:七旬時期
Thumbnail
甲辰(2024)年 農曆過年重要拜拜、習俗 日程表     2024/1/26       農曆 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 → 拜土地公、地基主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 → 拜眾神明、拜灶神 2024/2/3       農曆 十二月二十四日
Thumbnail
每月月底 就要上天庭報告世人的過失,罪重者奪三百天的壽命,罪輕者奪三天的壽命。另一說:十二年為紀,百日為算。 —晉 ‧ 葛洪《抱朴子 ‧ 微旨》 日日都要考核家家戶戶的善惡行為,每月月底,還要上天庭向  玉皇上帝報告。若是壽命奪除盡了,那麼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餘辜的話,還會禍延子孫。
Thumbnail
原來重陽也是個需要祭拜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