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新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前提起孔子那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筆者對這句話的詮釋,跟過往眾家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的。有位讀者閱讀過我寫的《論語》,就提議我出版《論語新解》。我回說「過譽!過譽!說是新解,豈敢!豈敢!只是希望能講出孔子當時的心裡話而已。」茲重溫該文,雅俗共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這樣字面的解釋,不能說不對,而且是做人處事的起碼要求。但是,這樣淺白平常的教誨,只能說是:「做人要老實一點,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就那麼簡單,這會是孔子教導學生的至理名言嗎?況且,子路本身就是老實人,甚至老實到不會變通,像個火車頭一樣,只可前衝,不會拐彎。那麼,何解孔子還要個別提醒子路做人要老實點呢?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高柴性愚直,曾參性魯鈍,子張性騖外,子路性強悍。

那麼,孔子要是提醒學生做人要老實的話,理應提醒子張呀!因為子張好高騖遠。

筆者的解讀是:凡是與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哪些嚴肅而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首先你要判別對方是否會理解你的看法,對這話題他是否已有一定的了解;要是對方也有一定的了解,那就讓大家多了解,可以繼續討論下去。

但,假如明知道對方根本不在同一個層次來理解這個問題的話,你硬要對方接受你的看法,那倒不如就讓他不知道好了。這才是明哲保身的智慧啊!

舉個例子,剪草,一般人會兩個星期才剪一次,而筆者則每星期剪兩次。有年紀大的大陸人問我:為什麼每次看到我就是在剪草?我回說:喲,是嗎?我忘記呢。各位,大陸人一般都不喜歡剪草的,要是你跟他們講密密地剪草的大道理,他們會接受嗎?

孔子這句話,筆者大膽地重新意譯:

由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智慧吧!這議題對方是知道的,就繼續讓大家知道;對方不知道的,自己也說不知道,無謂糾纏下去,這才是有智慧啊!

所以,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19】

(寫於2020年7月27日於海外)

avatar-img
63會員
820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難得那麼熱鬧,都四天了。   ①說孔子的思想是糟粕,可又沒有根據文獻說實事,只是泛泛空談,這樣的討論,是永無結論的,也難以令人信服。 ②說孔子的思想不太高明(又欠缺實例),孔子自己本身從沒有要跟別人比較高低,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他對當時的世道人心的看法而已。你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的就不用,甚至誰是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聖經》記載耶穌有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搞邏輯的就搞邏輯,何必非要把孟子對拯救天下蒼生、餓殍遍野的偉願,拿來作邏輯的反面教材呢? 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是在勸說國君要息戰保民,能保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而並非要向國君展示邏輯推理呀! 在《孟子》
上文提到「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卻未必是得民心。 不過,在孟子的觀念裡,就很清楚強調:若失天下者,就必然是失民心。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離婁‧上9) 我們再仔細審視「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命題。 得民心者,則得天下,這是應然如此,也就是說
前文提到有仁心者,則有仁政。無仁心者,則自然就無仁政。這樣的講法,在邏輯推理上,未必有效的。蓋有仁政,未必是因有仁心的;可能是因有其他條件,而促成仁政。例如政治體制相對健全,人民對政府有高度監察權力和罷免權力等等,在這些條件之下而出現仁政,也未嘗不可;而有仁心,只是促成仁政的其中一個條件而已。「無仁
難得那麼熱鬧,都四天了。   ①說孔子的思想是糟粕,可又沒有根據文獻說實事,只是泛泛空談,這樣的討論,是永無結論的,也難以令人信服。 ②說孔子的思想不太高明(又欠缺實例),孔子自己本身從沒有要跟別人比較高低,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他對當時的世道人心的看法而已。你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的就不用,甚至誰是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聖經》記載耶穌有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搞邏輯的就搞邏輯,何必非要把孟子對拯救天下蒼生、餓殍遍野的偉願,拿來作邏輯的反面教材呢? 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是在勸說國君要息戰保民,能保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而並非要向國君展示邏輯推理呀! 在《孟子》
上文提到「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卻未必是得民心。 不過,在孟子的觀念裡,就很清楚強調:若失天下者,就必然是失民心。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離婁‧上9) 我們再仔細審視「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命題。 得民心者,則得天下,這是應然如此,也就是說
前文提到有仁心者,則有仁政。無仁心者,則自然就無仁政。這樣的講法,在邏輯推理上,未必有效的。蓋有仁政,未必是因有仁心的;可能是因有其他條件,而促成仁政。例如政治體制相對健全,人民對政府有高度監察權力和罷免權力等等,在這些條件之下而出現仁政,也未嘗不可;而有仁心,只是促成仁政的其中一個條件而已。「無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