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同學從社交媒體看到我去年到非洲的相片,相聚時便問我有關當地的情況及我怎樣生活,於是我便把到當地前打了幾多劑疫苗,去到當地吃什麼及如何跟他們溝通等大小細節跟她分享。原來這位同學也曾到過非洲看動物大遷徙,但她去當地的體驗完全跟我不同,當時她逗留了約莫十天,還花了港幣五萬元,她住的是最少達四星級的酒店,並且每餐也相當豐富,毫無疑問我這個旅程在各方面也實在沒能夠跟她比較,因為是兩個不同的目的和層次,但心底中其實我卻絲毫沒有羨慕要有着跟她一樣的非洲經驗。
記得在去年我還在猶豫是否前往非洲短宣的時候,其中一位教會的妹妹鼓勵我若果條件許可下怎麼都要前往非洲一次去傳福音,因為這是她成為基督徒以來一直的夢想,就算這次是我能夠去到而她未能去到,我也有着為她達成她心願的目的。我其實不只一次聽到有基督徒說要去非洲短宣,雖然我沒有同一樣的夢想,但我也沒有輕忽他們有這樣遠大的心志和抱負。
去非洲當然可以去看動物大遷徙,亦可以好像我幾年前到摩洛哥跑馬拉松一樣,抽出三天的時間先到撒哈拉沙漠的外圍,然後騎着駱駝走進沙漠,最後搭起帳篷看滿天繁星,不過能夠前往非洲做一些與當地人靈魂及生存有關的事情,其實比起我在非洲跑馬拉松及在沙漠騎駱駝其實更有意義和價值的。
小時候知道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曾經發生大饑荒,一些慈善機構及傳媒發起賑災活動,那算是我對非洲第一個印象,雖然那時候還未信主耶穌,但也都希望能夠出一分力幫助那邊捱餓的小朋友。過了很多年,非洲雖然間中仍然會發生饑荒,但令我更深印象的卻是當地有很多孤兒,我沒有想過做甚麼震災,反而能夠將愛和關心帶給那些孤兒就更好了。
這次到非洲,感恩真的能夠前往當地的孤兒院,雖然所作的義務工作很微小,但卻還了我一個小心願。其實就算沒有到非洲,我也知道自己相當幸福,而這次到非洲,也實在見識到當地人如何生活及當中的困境。
事實上,透過這次旅程,非洲對我而言再不只是電視的畫面或者是從媒體得來的知識,更多是踏足這個土地而了解到當地的情況,例如明白到當地的氣候如何帶來困難,又或者當地的政府或人民的習慣如何令當地的發展充滿難度,這些皆不是媒體或書本三言兩語就能夠向外人說出來,就算是我在那邊逗留了一個半月,我相信我所應識的也只是皮毛,但已經比較立體了。
近日,教會有另一位弟兄剛剛從肯亞回來,他們承接了我們早前的侍奉工作並作更深入的發展,但當他嘗試作更深入侍奉工作的時候卻發現當地的宗教領袖原來也帶給當地人很大的信仰難處,他們就好像是耶穌活在地上那段時間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一樣,本來應該是把人帶到神面前,原來卻是攔阻人歸於神,當他再告訴我們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我因著曾經到過非洲及接觸過當地的宗教領袖和基督徒,便勾起當時發生過的片段和記憶,便發現他所說的也真是不無道理。
的確,當地人的信仰發展進程跟氣候一樣也是不容易改變,回到香港之後我不時也想想究竟我可以如何幫助到當地的教會及真誠的基督徒,我知道就算我可以作的也只是杯水車薪,但因為曾經到過當地的緣故,今日我知道可以如何替非洲禱告,同樣,也因為曾經到過當地,我知道今日我能夠在這裏是很幸福,幸福不單是說到肚腹的飽足,也是在屬靈上能夠不受限制,這樣的見識及想法也惟有是真正踏足非洲才明白的。
(2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