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所不知的前衛搖滾次流派】:ZEUHL 相關專輯入門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要定義 Zeuhl 頗具挑戰性,但身為一個音樂推廣者當然不能用:「當你聽到,你就知道了」來打混過去,因此我們必須先追本溯源,回到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一切都始於 Magma,這支巴黎樂團於七零年代初期在鼓手兼主唱 Christian Vander 的帶領下,將爵士樂、前衛搖滾和現代古典音樂等各式元素融合,編織出一系列帶有黑暗烏托邦色彩的科幻搖滾歌劇, 並使用自創外星語言 Kobaiian 來填寫歌詞,這也是 Zeuhl 一流派名稱的由來(Zeuhl=Kobaiian=天體)。


除了前段提到由多種代表性的元素風格構成,此外 Zeuhl特別重要的是節奏主導部分,以強勁沉重的鼓點呈現重複結構,旨在建立催眠恍惚的氛圍;充滿毛邊失真的貝斯持續推進、層疊壓迫感;聲樂也經常佔據核心地位,可以像是卡爾·奧福《布蘭詩歌》的多聲部合唱,也能是尖銳不協調的獨唱段落。Zeuhl 樂團通常還會配備獨奏吉他手或鍵盤手,他們的角色不僅限於即興獨奏,還特別用來強調音樂的重複性模式。綜合以上便能簡單形容 Zeuhl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宇宙音樂,融合前衛搖滾、爵士、古典與歌劇,充滿迷幻色彩的宗教儀式感與極度強烈的節奏驅動。


raw-image


最初,「Zeuhl」一詞僅指 Magma,隨後蔓延到法國各地的樂團,接著因網路普及傳入日本、俄羅斯等不同國家,衍生成為獨特的次文化音樂流派,一些樂團也為自己的歌詞創造獨一無二的宇宙語言。Zeuhl 已在無意之間朝著 Vander 從未預見的方向發展,從 Shub-Niggurath 的恐怖電影氛圍到高円寺百景幾近天馬行空的瘋狂爵士演奏,這些樂團將 Zeuhl 翻轉為不斷演變的有機體,持續在音樂生態圈中變異和帶來驚喜。



Magam / 《 Kobaïa 》(1970)


raw-image


在前衛搖滾大爆炸讓火山碎屑和岩漿蔓延到全世界之後,Magma 帶著改變整個音樂世界的首張專輯登場,內容講述了一群人類逃離即將毀滅的地球,來到科巴伊亞星球定居的故事,隨後科巴語族的後裔遇到了其他地球難民,兩個不同群體的衝突一觸即發。除了成功將古典、爵士和搖滾樂的世界完全融合在一起之外,獨創的Kobaïan 語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數以億計的聲音組合讓這張專輯就像是無限變奏的寶庫,造就 Zeuhl 宇宙的開端和日後盛世。




ZAO / 《 Z=7L 》(1973)


raw-image

當 Magma 的第一階段陣容結束後,兩位重要團員:鍵盤手 François Cahen 和薩克斯風手 Yochk'o Seffer 便組建了 Zao,讓Zeuhl概念的生命力繼續蓬勃發展,靈活的電子琴彈奏與薩克斯風的搭配,讓爵士融合的氣氛更加濃厚,樂團在70年代共製作了五張專輯,但這是主唱Mauricia Platon 唯一參與的作品,她在音階之間遊走,與樂器交織纏繞,讓人沉浸於意想不到的節奏變化之中,簡直就像40年代爵士歌后來到外太空神秘城市駐唱的衝突感,音樂表現力無與倫比,一旦適應多變的音樂發展,你將會徹底感受到的 Zeuhl 的狂熱魅力。




Shub-Niggurath / 《 Les Morts Vont Vite 》(1986)


raw-image


如果真有哥德式的 Zeuhl,那就是這張專輯了。Shub-Niggurath 名字來源於著名美國恐怖作家 H.P. 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創造的克蘇魯神話中的一位神祇,團員本身都是 Magma 的粉絲,比其他法國樂團更進一步發揚延伸了 Zeuhl 的視野,特別是 Ann Stewart 的女高音和長號憂鬱的旋律,在電吉他的掩映下顯得格外淒美,就像迷失的鬼魂在廢棄古老的城堡隙縫間徘徊,營造出極度混沌和邪惡的黑色前衛風格,已然成為 RIO/Avant-Prog 領域的經典代表作。




Weidorje / 《 Weidorje 》(1978)


raw-image


Magma 從來都不是一支穩定的樂團,這與主腦 Christian Vander 不斷更改樂團的風格方向有關。1976年,當 Vander突然決定將樂團轉為外星放克風格後,Bernard Paganotti(貝斯手)和 Patrick Gauthier(鍵盤手)便決定脫離樂團,並沿著先前的路徑繼續發展,Weidorje 也就此誕生,這張專輯是一場為 Magma 粉絲準備的饗宴,儘管使用了許多抓耳的節奏,從未讓人感到沉悶乏味,諸多細節不斷在歌曲行進間微妙變化,讓專輯更值得回味細品,相較於 Magma,他們的音樂也更容易讓人接受,是一張了解 Zeuhl 風格的絕佳入門專輯。




Happy Family / 《 Toscco 》(1997)


raw-image


當我們把視角拉到日本,Happy Family 在1997年發行的這張專輯可說是 Zeuhl、交響搖滾、坎特伯雷場景的整合,然後將一切快轉以倍速演奏,貝斯手宮野達也和鼓手永瀬敬一組成火力強大的爆破小隊,不斷引燃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無數想法,並以一種既刺耳又具愉悅的方式讓各種元素互相衝撞,以巨大無比的聲音推動整個瘋狂的亂局,足以將大樓夷為平地。除了是許多Avant-Prog 樂迷心中的隱藏瑰寶,同時也是 Zheul 流派跨國界影響力的最佳證明。



高円寺百景/《 Nivraym 》(2001)


raw-image


吉田達也領導的高円寺百景於1991年在東京成立,將高鳴迴盪的迷幻樂句、先鋒前衛的歌劇性質,以狂躁和兩極化的方式不停轉換,有時甚至會使用東歐及中東地區的民間音樂音階鋪陳出巨大的前衛波浪,將 Zeuhl 特有的極簡/極繁主義發揚光大,聆聽高円寺百景就像是在看一齣混亂的實驗電影;只要稍稍移開視線,你就會以為錯失重要劇情,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劇情,就像許多 Zeuhl 樂團一樣,語義、意義和連貫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感官的猛烈攻擊,而這張專輯絕對可以為你來神乎其技般的震撼。




Dün / 《 Eros 》(1981)


raw-image


Dün 的首張、也是唯一錄音室專輯,以致敬 Frank Herbert 的經典著作《沙丘》為靈感,四首歌曲的行進如此緊湊,鋼琴、吉他與長笛共同編織出密集的音網,沒有任何沉悶的延伸,也沒有任何刻意突顯某一片段的高潮,以自己的步調馳騁,在不到四十分鐘的演奏時間裡,抽象無調的音樂將傳統拋到九霄雲外,而在打破框架的同時,也為之後的樂團樹立起新的標竿和障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前衛先鋒傑作之一。




Christian Vander /《 Tristan et Iseult 》(1978)


raw-image


這張為電影創作的原聲帶實際上就是一張標準 Magma 的專輯,僅用一把貝斯、兩架鋼琴、打擊樂器,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完成這一幅壯麗的史詩畫卷,就像是一系列開放的傳送門與通道,釋放出各種短小而極度密集的音樂片段,並以極致簡約的方式演奏。鋼琴、鼓聲與聽覺衝擊彼此交錯,如同暴風驟雨一般席捲而來,進入瘋狂的音樂漩渦,卻又能突然轉變為寧靜悠遠的空靈片段。你無法確定眼前的天空是否會保持晴朗,還是突如其來降下傾盆大雨,速度與動態的不斷推進與減弱,彷彿是一場脫韁的宇宙雲霄飛車之旅。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只要稍微對自由爵士和實驗音樂界有些涉略的話,你很難不知道 John Zorn 這號人物,當他吹奏薩克斯風的時候,不僅擴展膨脹爵士樂的視野與水平,同時也奮力把它吹得支離破碎:非傳統歌曲結構、嘶吼淒厲的人聲、吵雜混亂的器樂,這些爆裂四射的音符如同鋒利的刀片,狠狠劃過耳道。
灰野敬二是日本迷幻地下音樂界最具魅力和神秘色彩的人物,除了是禁酒主義者外,在公開場合露面時總是戴著墨鏡,身穿精美剪裁的全黑服裝,以及他那長及腰部的秀髮,每當他映入世人眼簾時,彷彿為當下整個空間帶來了難以探底的黑暗,所有聲音都會自動降低數十分貝。
某種激烈的實驗精神逐漸與你的意識同化,但這並非因為你學會了如何聆聽噪音,也非因為你接納了它狂妄自大的姿態,而是當你被來回輾壓,不再有力氣選擇接受或拒絕時,它便自然轉化為一種合理的存在,既是噪音,也是成為音樂的噪音。
今年 76歲的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總是給人一種正襟危坐的嚴肅形象,在過去五十年裡,他的多重身分更是令多數人頂禮膜拜:專輯製作人,環境音樂先驅、電影配樂作曲家、音樂廠牌創始人,這些成就導致人們常常忽略,他在七〇年代的某一刻是個喜愛豹紋、臉上塗抹著妖豔妝容、雙手操弄合成器的華麗搖滾明星。
超現實主義電影名導—大衛·林區(David Lynch)昨日與世長辭,漫長生涯在影界留下了不可抹滅的貢獻,然而少為人知的是,他的光輝並不限於電影方面,林區的音樂風格與他的電影作品一樣迷離魔幻,因此在傷感之際,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林區的音樂作品,來緬懷一代大師的離去。
如果你打算加入或創建一個以和平、自由、愛以及傳播西方神秘主義思想為中心的邪教,那麼你很可能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來凝聚群體意識,而對於 The Source Family 的教主 Father Yod 來說,他和追隨者除了遵循教義外,還有兩項額外的追求:創建一系列有機健康食品的素食餐廳,以及…組建一支樂團
只要稍微對自由爵士和實驗音樂界有些涉略的話,你很難不知道 John Zorn 這號人物,當他吹奏薩克斯風的時候,不僅擴展膨脹爵士樂的視野與水平,同時也奮力把它吹得支離破碎:非傳統歌曲結構、嘶吼淒厲的人聲、吵雜混亂的器樂,這些爆裂四射的音符如同鋒利的刀片,狠狠劃過耳道。
灰野敬二是日本迷幻地下音樂界最具魅力和神秘色彩的人物,除了是禁酒主義者外,在公開場合露面時總是戴著墨鏡,身穿精美剪裁的全黑服裝,以及他那長及腰部的秀髮,每當他映入世人眼簾時,彷彿為當下整個空間帶來了難以探底的黑暗,所有聲音都會自動降低數十分貝。
某種激烈的實驗精神逐漸與你的意識同化,但這並非因為你學會了如何聆聽噪音,也非因為你接納了它狂妄自大的姿態,而是當你被來回輾壓,不再有力氣選擇接受或拒絕時,它便自然轉化為一種合理的存在,既是噪音,也是成為音樂的噪音。
今年 76歲的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總是給人一種正襟危坐的嚴肅形象,在過去五十年裡,他的多重身分更是令多數人頂禮膜拜:專輯製作人,環境音樂先驅、電影配樂作曲家、音樂廠牌創始人,這些成就導致人們常常忽略,他在七〇年代的某一刻是個喜愛豹紋、臉上塗抹著妖豔妝容、雙手操弄合成器的華麗搖滾明星。
超現實主義電影名導—大衛·林區(David Lynch)昨日與世長辭,漫長生涯在影界留下了不可抹滅的貢獻,然而少為人知的是,他的光輝並不限於電影方面,林區的音樂風格與他的電影作品一樣迷離魔幻,因此在傷感之際,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林區的音樂作品,來緬懷一代大師的離去。
如果你打算加入或創建一個以和平、自由、愛以及傳播西方神秘主義思想為中心的邪教,那麼你很可能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來凝聚群體意識,而對於 The Source Family 的教主 Father Yod 來說,他和追隨者除了遵循教義外,還有兩項額外的追求:創建一系列有機健康食品的素食餐廳,以及…組建一支樂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分享最愛的調頻音樂,原來是小時候最愛的音樂盒
Thumbnail
前衛搖滾因其獨創概念和技術複雜性而聞名於世,在眾多樂團的推動下,於七零年代初引領熱潮。然而,這一流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久遠之前,其風格和影響範圍也更加廣泛和難以估計,就像是一些資深前衛搖滾樂迷可能也不曾聽聞來自比利時的 Classroom / COS。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90年代,吉他樂團如海嘯般湧現,這股浪潮席捲而來,永遠地改變了文化的面貌,儘管Grunge、Britpop 和 Shoegaze 運動是其中媒體爭相報導的主力軍,但由於這些浪潮的集中爆發以及聽眾口味的改變,一些樂團也因此被忽視了,Hum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Thumbnail
從廣義上講,後搖滾是實驗搖滾的一種形式,後龐克出現在龐克之後,但搖滾並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運動,相反,後搖滾意味著對經典吉他搖滾樂的一種現代處理方式,而樂手也會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電子音效。樂迷們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柔和低沈的音調上,並融入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最後在漸進中達到高潮。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Thumbnail
「音樂小白」或是「音樂專家」都可以享受的一趟音樂旅程。 書名有夠長的《從裝懂到聽懂,現代音樂簡史:爵士、藍調、民謠、搖滾、龐克、嘻哈……生活中總是沒人理解你,但你一定能找到一種音樂懂自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分享最愛的調頻音樂,原來是小時候最愛的音樂盒
Thumbnail
前衛搖滾因其獨創概念和技術複雜性而聞名於世,在眾多樂團的推動下,於七零年代初引領熱潮。然而,這一流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久遠之前,其風格和影響範圍也更加廣泛和難以估計,就像是一些資深前衛搖滾樂迷可能也不曾聽聞來自比利時的 Classroom / COS。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90年代,吉他樂團如海嘯般湧現,這股浪潮席捲而來,永遠地改變了文化的面貌,儘管Grunge、Britpop 和 Shoegaze 運動是其中媒體爭相報導的主力軍,但由於這些浪潮的集中爆發以及聽眾口味的改變,一些樂團也因此被忽視了,Hum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Thumbnail
從廣義上講,後搖滾是實驗搖滾的一種形式,後龐克出現在龐克之後,但搖滾並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運動,相反,後搖滾意味著對經典吉他搖滾樂的一種現代處理方式,而樂手也會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電子音效。樂迷們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柔和低沈的音調上,並融入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最後在漸進中達到高潮。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Thumbnail
「音樂小白」或是「音樂專家」都可以享受的一趟音樂旅程。 書名有夠長的《從裝懂到聽懂,現代音樂簡史:爵士、藍調、民謠、搖滾、龐克、嘻哈……生活中總是沒人理解你,但你一定能找到一種音樂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