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素食餐廳、迷幻搖滾!?】:非普通邪教 — The Source Family

【邪教、素食餐廳、迷幻搖滾!?】:非普通邪教 — The Source Famil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果你打算加入或創建一個以和平、自由、愛以及傳播西方神秘主義思想為中心的邪教,那麼你很可能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來凝聚群體意識,而對於 The Source Family 的教主 Father Yod 來說,他和追隨者除了遵循教義外,還有兩項額外的追求:創建一系列有機健康食品的素食餐廳,以及…組建一支迷幻搖滾樂團。


Charles Manson

Charles Manson


邪教和音樂長期以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 Charles Manson 在策劃末日種族戰爭和一系列謀殺之前,曾試圖以民謠搖滾打入音樂圈;再比如威科慘案的領袖 David Koresh,他是「大衛教派」的活躍成員,也以錄製自己的音樂聞名,這些音樂同樣以民謠風格為主,並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然而,The Source Family 有些不同,作為一個邪教卻完全脫離那些暴力和野蠻的行徑,在教主的指引下,他們主要以 Ya Ho Wha 13 的名義創作音樂,這個名字是為了向「四字神名」(tetragrammaton,即希伯來語中的上帝之名)致敬而取。Father Yod 花了3萬美元購買樂器和錄音設備,讓他的團體可以自由發揮創意,隨心所欲地創作音樂。


raw-image


在創立邪教之前,Father Yod 的背景本就並不平凡,他過去曾是柔術大師、試圖闖蕩好萊塢的特技演員,還曾徒手殺死過兩個人,而這些只是他傳奇故事的一小部分。到了七零年代他已經靠著自身魅力聚集了一批年輕追隨者,成為他的「孩子」或「妻子」,當然也是隨後樂團的成員。

家族估計有150 名成員,他們在洛杉磯洛斯費利兹(Los Feliz)鄰近地區一棟名為「母親之家」(The Mother House)的豪宅中一起生活、工作和睡覺,並以開設素食餐廳的利潤維持生計,而你絕對想不到的是,光餐廳一天的營業額竟高達一萬鎂!



至於樂團的風格可以明顯感受到 Jimi Hendrix Experience13th Floor Elevators 的影響,偶爾也會演奏一些更為傳統的流行歌曲,以部落式的節奏鼓點和模糊夢幻的電吉他演奏為特徵,純粹是由靈性驅動的即興表達,並利用歌詞宣揚教義,不過,由於專輯的發行量極其有限,他們的音樂很少被家族以外的人聽見。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吸引了一些「熱愛邪教」的狂粉,也就是說,有一小部分邪教圈外的好奇者成為了他們的粉絲。Smashing Pumpkins 的主唱 Billy Corgan 除了對他們的作品讚譽有加,更曾與樂團一同演出過,而 Parquet Courts Andrew Savage 也是忠實鐵粉。


raw-image


由於美國唱片公司 Drag City 在2012年資助拍攝樂團的紀錄片,讓許多新世代的樂迷發現了他們,並在次年發行了一張音樂合輯作為對電影的補充。此外2009年僅存的三名成員重聚後,於2010年春季參加了在德州奧斯汀舉行的南方音樂節,與日本實驗迷幻樂團 Acid Mothers Temple 和 Plastic Crimewave Sound 同台演出。


raw-image


除目前已知的專輯外,據說還有超過60張「失落專輯」的素材存在,雖然該邪教的檔案管理者和歷史學家並未公開這些錄音,但這些素材絕對值得世人欣賞,進而好奇 Father Yod 是如何說服一群社會邊緣人和青少年追隨他踏上靈性之旅,讓人對那些未公開的奇特音樂創作充滿期待。



【書寫參考/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

【 The strange rock ‘n’ roll sounds of the Source Family cult 】

【 Inside 1970s Hollywood cult The Source Family: ‘We were daring. We were beautiful’】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3會員
203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許多人對於洋子都是抱持偏向負面的看法,稱她是披頭四解散的元凶,是仰賴藍儂名氣的騙子,但在此我來想來談談小野洋子的音樂作品,為什麼我們應該給她的創作第一次、甚至是第二、第三次機會。
90年代中期,主流唱片公司對另類搖滾的淘金熱並未持續太久,但幾乎燒盡了所有參與其中之人的熱情,而一些特立獨行的樂團早已有了預感,選擇悄悄脫離主流,Sonic Youth 的 《 A Thousand Leaves 》正是誕生於這樣的背景。
噪音音樂這一流派如同其名,由各種尖銳、失真、壓縮的聲音組成,其中毫無章法的打擊、刺耳的靜電噪音,或是生活周遭任何能製造聲音的物品都能作為素材進行串接,但「噪音」不僅僅是一個音樂類型,它更是一個龐大的地下次文化,尤其在日本及世界各地都有其根深蒂固的追隨者。
發源於90年代的澀谷系(Shibuya-style),是集各種類型音樂復興的大熔爐,最後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重新定義了日本流行音樂。
身為錄音工程師,Rudy Van Gelder 參與了數千張錄音作品,尤其1953年至1967年間,幾乎所有 Blue Note Records 都能瞥見其身影,而他的專業技術對於塑造現代爵士樂至關重要,他以捕捉這一即興藝術形式的曖昧特質而聞名,並將表演的聲音空間精準轉化為錄音。
「我經常在街上被一些人攔下,說我的專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我不需要問是哪張專輯,因為他們說的都是第一張專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人的年齡範圍從十多歲到七十多歲,都對這張專輯有相同的見證與共鳴。」 — 貝斯手 Brian Ritchie 
許多人對於洋子都是抱持偏向負面的看法,稱她是披頭四解散的元凶,是仰賴藍儂名氣的騙子,但在此我來想來談談小野洋子的音樂作品,為什麼我們應該給她的創作第一次、甚至是第二、第三次機會。
90年代中期,主流唱片公司對另類搖滾的淘金熱並未持續太久,但幾乎燒盡了所有參與其中之人的熱情,而一些特立獨行的樂團早已有了預感,選擇悄悄脫離主流,Sonic Youth 的 《 A Thousand Leaves 》正是誕生於這樣的背景。
噪音音樂這一流派如同其名,由各種尖銳、失真、壓縮的聲音組成,其中毫無章法的打擊、刺耳的靜電噪音,或是生活周遭任何能製造聲音的物品都能作為素材進行串接,但「噪音」不僅僅是一個音樂類型,它更是一個龐大的地下次文化,尤其在日本及世界各地都有其根深蒂固的追隨者。
發源於90年代的澀谷系(Shibuya-style),是集各種類型音樂復興的大熔爐,最後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重新定義了日本流行音樂。
身為錄音工程師,Rudy Van Gelder 參與了數千張錄音作品,尤其1953年至1967年間,幾乎所有 Blue Note Records 都能瞥見其身影,而他的專業技術對於塑造現代爵士樂至關重要,他以捕捉這一即興藝術形式的曖昧特質而聞名,並將表演的聲音空間精準轉化為錄音。
「我經常在街上被一些人攔下,說我的專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我不需要問是哪張專輯,因為他們說的都是第一張專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人的年齡範圍從十多歲到七十多歲,都對這張專輯有相同的見證與共鳴。」 — 貝斯手 Brian Ritch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