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水煮蛋怎麼煮?科學家告訴你!

最好吃的水煮蛋怎麼煮?科學家告訴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好吃的蛋是溫泉蛋嗎?有些人認為是,因為蛋黃沒有很熟,蛋白沒有太硬。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這樣的蛋,有些人喜歡蛋白與蛋黃都熟,但是糟糕的事情是,要把蛋白跟蛋黃煮熟需要的溫度不一樣。

蛋黃只要65°C就熟了,但是蛋白要85°C才會熟。

溫泉蛋(溏心蛋)是把蛋放在60-70°C來煮,但是這樣蛋白有時會不夠熟。對有些「沙門氏桿菌」恐懼者,不熟的蛋意味著有可能會被感染。

煮得太熟,不僅不好吃,養分可能也會有損失。

最近,義大利的研究團隊,使用先進的儀器(真的不騙你),研究如何煮出完美的水煮蛋。

他們發現,要準備一鍋沸騰的水與一鍋30°C的水,然後讓蛋在兩鍋之間交替浸泡各2分鐘,持續8個循環。也就是說,要花費32分鐘!

但是,他們說,這樣煮出來的蛋,是最完美的水煮蛋,蛋黃蛋白都熟,但不會熟到硬硬的。

為什麼他們會想到這麼「刁鑽」的煮蛋法呢?其實是因為他們以前在做發泡材料研究時,會使用「時變邊界條件」(time-varying boundary conditions)來控制發泡劑的傳輸,得以做出不同層次的泡沫結構,讓每層具有不同的形態和密度。

所以,他們想到把過去所學給「學以致用」,用來煮蛋。他們想到,或許透過控制溫度的時變邊界條件,可以在蛋內部建立所需的溫度分布;如此一來,就可以在不打破蛋殼的情況下,讓蛋白和蛋黃分別達到理想溫度,煮出完美的水煮蛋了。

而且,這個完美的水煮蛋,不只是好吃而已。他們還發現,這樣煮出來的蛋,營養成分保存較好,特別是多酚類物質(包括異黃酮類與酚酸類)含量較高!

不過,對廣大的社畜來說,每天花半小時煮蛋,好像有點累?

或許,我們應該要發明「完美煮蛋機」,有點像跑聚合酶鏈反應(PCR)的機器,應該不難吧。

類似像Stratagene Robocycler這樣的玩意兒,

但是只需要兩個洞,一個洞是30°C,一個洞是100°C,然後一個簡單的電腦程式就行了。

然後,還可以設計讓蛋滾動,這樣煮好的蛋的蛋黃才會在中心,剝開的時候才不會因為剝到蛋白太薄的那邊把蛋白剝破!

參考文獻:

Di Lorenzo, E., Romano, F., Ciriaco, L. et al. Periodic cooking of eggs. Commun Eng 4, 5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172-024-00334-w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76會員
575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過去許多研究發現,植物在受到攻擊時,會發出揮發性化合物來警告鄰居,然後鄰居就可以提高防禦。感覺植物真的是非常和平又愛好互助的生物喔? 但是,植物真的有這麼大愛嗎? 最近的一個理論研究發現,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喔! 不過,這個理論研究,卻被幾家不同的科普網站給過度解釋,連嬛嬛都出場啦! 我們也來看看吧!
植物因為有細胞壁,造成植物有複雜的細胞分裂。在染色體平均分配以後,植物細胞卻還要先形成成膜體、在產生細胞板,最後才形成細胞壁! 形成細胞壁的過程中,需要把高基氏體產生的小泡泡帶到成膜體上,細胞板才能形成; 最近的研究發現,要帶小泡泡過去,竟然要「四個」蛋白質來做! 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看!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植物的根毛是由根的表皮細胞突起形成的單細胞構造,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根毛比頭髮還細的,但是對植物卻非常重要!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溫度會影響根毛生長,但是,到底溫度怎麼影響根毛的生長呢?他們做了好多實驗,發現案情一點也不單純喔!
樹不會跑,所以火災來的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被燒... 但是樹並不會就讓「青史盡成灰」,它們可是會想辦法讓自己「浴火重生」的! 有些樹會長出厚皮、有些樹會等火滅了以後再灑下種子、有些樹會想辦法讓自己保留發芽的能力... 到底它們是怎麼做到的?來看看!
過去許多研究發現,植物在受到攻擊時,會發出揮發性化合物來警告鄰居,然後鄰居就可以提高防禦。感覺植物真的是非常和平又愛好互助的生物喔? 但是,植物真的有這麼大愛嗎? 最近的一個理論研究發現,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喔! 不過,這個理論研究,卻被幾家不同的科普網站給過度解釋,連嬛嬛都出場啦! 我們也來看看吧!
植物因為有細胞壁,造成植物有複雜的細胞分裂。在染色體平均分配以後,植物細胞卻還要先形成成膜體、在產生細胞板,最後才形成細胞壁! 形成細胞壁的過程中,需要把高基氏體產生的小泡泡帶到成膜體上,細胞板才能形成; 最近的研究發現,要帶小泡泡過去,竟然要「四個」蛋白質來做! 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看!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植物的根毛是由根的表皮細胞突起形成的單細胞構造,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與養分。根毛比頭髮還細的,但是對植物卻非常重要! 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溫度會影響根毛生長,但是,到底溫度怎麼影響根毛的生長呢?他們做了好多實驗,發現案情一點也不單純喔!
樹不會跑,所以火災來的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被燒... 但是樹並不會就讓「青史盡成灰」,它們可是會想辦法讓自己「浴火重生」的! 有些樹會長出厚皮、有些樹會等火滅了以後再灑下種子、有些樹會想辦法讓自己保留發芽的能力... 到底它們是怎麼做到的?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