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蛋是溫泉蛋嗎?有些人認為是,因為蛋黃沒有很熟,蛋白沒有太硬。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這樣的蛋,有些人喜歡蛋白與蛋黃都熟,但是糟糕的事情是,要把蛋白跟蛋黃煮熟需要的溫度不一樣。
蛋黃只要65°C就熟了,但是蛋白要85°C才會熟。
溫泉蛋(溏心蛋)是把蛋放在60-70°C來煮,但是這樣蛋白有時會不夠熟。對有些「沙門氏桿菌」恐懼者,不熟的蛋意味著有可能會被感染。
煮得太熟,不僅不好吃,養分可能也會有損失。
最近,義大利的研究團隊,使用先進的儀器(真的不騙你),研究如何煮出完美的水煮蛋。
他們發現,要準備一鍋沸騰的水與一鍋30°C的水,然後讓蛋在兩鍋之間交替浸泡各2分鐘,持續8個循環。也就是說,要花費32分鐘!
但是,他們說,這樣煮出來的蛋,是最完美的水煮蛋,蛋黃蛋白都熟,但不會熟到硬硬的。
為什麼他們會想到這麼「刁鑽」的煮蛋法呢?其實是因為他們以前在做發泡材料研究時,會使用「時變邊界條件」(time-varying boundary conditions)來控制發泡劑的傳輸,得以做出不同層次的泡沫結構,讓每層具有不同的形態和密度。
所以,他們想到把過去所學給「學以致用」,用來煮蛋。他們想到,或許透過控制溫度的時變邊界條件,可以在蛋內部建立所需的溫度分布;如此一來,就可以在不打破蛋殼的情況下,讓蛋白和蛋黃分別達到理想溫度,煮出完美的水煮蛋了。
而且,這個完美的水煮蛋,不只是好吃而已。他們還發現,這樣煮出來的蛋,營養成分保存較好,特別是多酚類物質(包括異黃酮類與酚酸類)含量較高!
不過,對廣大的社畜來說,每天花半小時煮蛋,好像有點累?
或許,我們應該要發明「完美煮蛋機」,有點像跑聚合酶鏈反應(PCR)的機器,應該不難吧。
類似像Stratagene Robocycler這樣的玩意兒,
但是只需要兩個洞,一個洞是30°C,一個洞是100°C,然後一個簡單的電腦程式就行了。
然後,還可以設計讓蛋滾動,這樣煮好的蛋的蛋黃才會在中心,剝開的時候才不會因為剝到蛋白太薄的那邊把蛋白剝破!
參考文獻:
Di Lorenzo, E., Romano, F., Ciriaco, L. et al. Periodic cooking of eggs. Commun Eng 4, 5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172-024-0033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