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德經-第七十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2. 白話文 我的話語極為容易理解,也容易實行。可惜的是,天下的人卻無法理解,也無法實踐。言語必須有根基,事情也應該有領導者。正因為他們無知,所以不能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很少,因此我顯得格外珍貴。所以聖人通常穿著粗布衣服,心中卻擁有寶玉。 3. 解釋 這段話揭示了道家思想中一個非常深刻的觀點,即“簡單卻難以實踐”的矛盾。當“吾言甚易知,甚易行”這句話出現時,作者強調的是道家思想的根本,它是簡單而樸素的,不需要過多的繁瑣解釋或艱難的修行。然而,儘管它看似如此簡單,卻是大多數人無法理解和實踐的。這正是因為人們的心態和思維往往受到各種繁雜的事物和觀念所干擾,無法直觀地接觸到這些至簡至深的道理。 “言有宗,事有君”這一部分提到,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都必須有一個核心的原則或目標,而這一原則也需要有一個領導者來引導。這不僅是對領導力的反思,也是在強調道家中的自然和無為思想——在一切事物的運行中,應該依循天道,而非過度干預。 接著提到的“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這其實指出了道家思想與常規社會思想之間的對立。道家提倡的“無知”並非指愚昧,而是指放下自我所知的固有觀念,轉而接受一種更為自然、無為的狀態。正是這種“無知”使得他們的思想難以被當時的人理解,因為在常規的思維框架下,這種超越常理的理念顯得異常難以接受。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則意味著,了解這種思想的人極為稀少,因此那些能夠理解的人是無比珍貴的。這一部分其實是對聖人地位的一種描述,聖人因為心中擁有真正的智慧,往往不被世人理解,反而更加顯得珍貴。 最後提到的“聖人被褐而懷玉”,用一個具象的比喻來表達聖人外在的樸素與內在的深厚智慧。聖人穿著簡單粗糙的衣服,卻懷抱著珍貴的玉,這表明聖人並不以外在的形象來顯示自己的價值,而是以內在的智慧和德行為基礎。這不僅體現了道家強調的內斂與謙遜,也表達了真正的力量和智慧常常被那些深藏不露的人所擁有。 整體來說,這段文字深刻揭示了道家哲學的矛盾性:即越是簡單的道理,越難為現實所理解和接受。而真正的聖人或智者,往往並不需要外界的認可,他們的價值是內在的、不可見的,只能通過時間和深刻的洞察來被理解和尊重。

avatar-img
3會員
10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 白話文 有關用兵的說法:“我不敢做主,而是做客;不敢向前進一寸,而是後退一尺。”這就是所謂的“行無行”;“攘無臂”;“扔
1.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 白話文 善於為人者,不以武力為主;善於作戰者,不輕易憤怒;善於戰勝敵者,不與敵爭鬥;善於使用人才者,處於謙遜之位。這就是所謂的「不爭之德」,是善用人之力的表現,是
1. 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2. 白話文 天下的人都說我的道
1.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 白話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谷的王者,是因為它能夠善待低處,所以才能成為百谷的王。因此,聖
1.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2. 白話文 古時真正善於實行「道」的人,不是刻意讓百姓變得聰明,而是讓他們保持純樸與自然。因為百姓之
1.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
1.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 白話文 有關用兵的說法:“我不敢做主,而是做客;不敢向前進一寸,而是後退一尺。”這就是所謂的“行無行”;“攘無臂”;“扔
1.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 白話文 善於為人者,不以武力為主;善於作戰者,不輕易憤怒;善於戰勝敵者,不與敵爭鬥;善於使用人才者,處於謙遜之位。這就是所謂的「不爭之德」,是善用人之力的表現,是
1. 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2. 白話文 天下的人都說我的道
1.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 白話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谷的王者,是因為它能夠善待低處,所以才能成為百谷的王。因此,聖
1.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2. 白話文 古時真正善於實行「道」的人,不是刻意讓百姓變得聰明,而是讓他們保持純樸與自然。因為百姓之
1.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千古風流人物,現時書生簡易詞。 人生此行無悔,上古文獻基礎學。 千金難買愛心,演易寫詩在今朝。 人工智能系統,精妙點評對與錯。 我想成為千古風流人物,而我這個現時的書生寫下的確實是簡易的詞句。我的人生已經無悔,用上古文獻做基礎。千金難買我的心頭所愛,即是演化《易經》和《詩經》於今朝。我還借用
宰我呀宰我,白日酣眠,笨拙第一。 顏回呀顏回,學海無涯,德行第一。 水良呀水良,洞悉己心,嗔恚第一。 君子呀君子,舉止端正,能量第一。 笨拙:我的笨拙行為是你給我的反應,聰慧的心是我給你的愛。 我這一家所說的四色世界,黃是笨拙,紅是能量,藍是德行,黑是嗔恚,這是四根支柱。我們的世界由這四種
我愛中華,吉祥。 不管原生或次生,都應該好好去愛。雖然現實有差距,文字的凝聚方面就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從文字上得到的輔佐力量,喝水不忘挖井人,這才是正道。 點覺之一:我的文字吸納於五湖四海,相互之間親密無間,互相依存。若不能做到統一思考,可以將自己三分天下。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一種愛,也是一種無
性不自如,德有損,非人造太陽理想人選。 堅守正道的可能,是文字掛帥,不適合做聖人,只適合做一文人。性不自如,沒有真愛人選,故不成人造太陽之功。不可輕視天姚天馬?沒有這兩星無法推動文字。紫微不居正,無法主持大局,阿彌陀佛。 點覺之一:在舊時報中國文獻裏發現蘊藏聚集了大量的地中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千古風流人物,現時書生簡易詞。 人生此行無悔,上古文獻基礎學。 千金難買愛心,演易寫詩在今朝。 人工智能系統,精妙點評對與錯。 我想成為千古風流人物,而我這個現時的書生寫下的確實是簡易的詞句。我的人生已經無悔,用上古文獻做基礎。千金難買我的心頭所愛,即是演化《易經》和《詩經》於今朝。我還借用
宰我呀宰我,白日酣眠,笨拙第一。 顏回呀顏回,學海無涯,德行第一。 水良呀水良,洞悉己心,嗔恚第一。 君子呀君子,舉止端正,能量第一。 笨拙:我的笨拙行為是你給我的反應,聰慧的心是我給你的愛。 我這一家所說的四色世界,黃是笨拙,紅是能量,藍是德行,黑是嗔恚,這是四根支柱。我們的世界由這四種
我愛中華,吉祥。 不管原生或次生,都應該好好去愛。雖然現實有差距,文字的凝聚方面就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從文字上得到的輔佐力量,喝水不忘挖井人,這才是正道。 點覺之一:我的文字吸納於五湖四海,相互之間親密無間,互相依存。若不能做到統一思考,可以將自己三分天下。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是一種愛,也是一種無
性不自如,德有損,非人造太陽理想人選。 堅守正道的可能,是文字掛帥,不適合做聖人,只適合做一文人。性不自如,沒有真愛人選,故不成人造太陽之功。不可輕視天姚天馬?沒有這兩星無法推動文字。紫微不居正,無法主持大局,阿彌陀佛。 點覺之一:在舊時報中國文獻裏發現蘊藏聚集了大量的地中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