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風險:交付量下滑、政策變動、競爭加劇、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度
交付量首次年度下滑
• 2024 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 179 萬輛,較 2023 年的 180 萬輛小幅下滑,為自 2015 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交付下滑。
• 主要受整體高利率環境、經濟不確定性及競爭加劇影響,亦顯示特斯拉在核心車型(Model 3、Model Y)進入相對成熟期後的成長壓力。
競爭與產品週期壓力
• 中國市場:比亞迪等本土車企在中低端電動車型快速滲透,性價比競爭激烈。
• 歐美市場:傳統車廠(通用、福特)陸續釋出多款電動車,定價與補貼靈活;歐洲地區的補貼退坡亦削弱特斯拉價格優勢。
政策風險升溫
• 加州電動車補貼調整可能排除特斯拉,導致單日股價重挫 3.96%,市值蒸發約 1.46 兆新台幣。
• 川普政府對聯邦稅收抵免 (7,500 美元) 的潛在取消,若落實將打擊特斯拉在美國的銷售增長預期。
自動駕駛與新技術應用推進緩慢
• 2024 年 10 月發表 Cybercab 自動駕駛概念車,缺乏量產與定價細節,令市場對短期營收貢獻產生疑慮。
• 全自動駕駛 (FSD) 的落地與法規審批速度仍不確定,投資人對其商業模式與安全合規性保持觀望,盤前一度令股價下跌 5.8%。
以下為特斯拉 2024 年第 4 季度電話會議中,管理層分享的核心資訊:
• 交付與產量
•2024 年,特斯拉生產了約 1,773,000 輛 消費車輛,並交付了約 1,789,000 輛 消費車輛
•Q4 年化交付率已接近 200 萬輛,但年度總量小幅下降至 179 萬輛。
• Model Y 仍為 2024 年全球最暢銷車款之一(不分動力類型),但需求成長放緩趨勢明顯。
• 利潤率與成本
• 汽車業務毛利率因降價、促銷以及 FSD 收益認列時點而下滑,但每輛車製造成本持續壓低至約 3.5 萬美元以下。
• 研發支出因 AI 與 FSD 團隊擴編而顯著增加;預計 2025 年仍維持高水準投資以支援自動駕駛、機器人(Optimus)等專案。
• 新款 Model Y
• 全廠同步升級生產線,預計在 Q1 有短暫停線影響,之後產量可望快速回升。
• 平價車款與 Semi 卡車
• 更具價格競爭力的平價車型預計 2025 年上半年推出,Semi 在 Reno 工廠已進行高量化生產準備,2026 年初達到量產爬升。
• Optimus 人形機器人
• 2025 年預期生產數千台,主要在特斯拉內部應用;2026 年開始大幅提高產量。管理層稱長期市場規模「遠超車輛營收」。
• 無人監管 FSD
• 技術挑戰與安全
• 馬斯克多次強調,目前公司最大限制在於電池產能不足,無論是車用還是儲能業務都需要大量電池。
• 若電池供應提升不及預期,會直接影響到電動車產量、儲能設備(Megapack、Powerwall)部署及營收成長。
• 例如本次全廠同步切換到新款 Model Y 生產線,短期內勢必造成停線與生產損失,導致當季產量或成本結構受到衝擊。
• 新車型(包含平價車型、Semi 等)或新技術量產時,都會面臨量產爬坡、供應鏈配合、產線調整等挑戰。
• 不同地區對自動駕駛的審批流程與資料合規要求差異極大:
• 歐洲法規層級較複雜,需要層層提交與等待審批;
• 中國限制車輛所收集的影像資料出境,而美國又限制在中國進行 AI 訓練,對 FSD(Full Self-Driving)在全球落地進程造成一定阻力。
• 這些法規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使供應鏈受到衝擊,導致零組件或原料無法順利取得。
• 財務長(CFO)特別提及,若各國關稅政策變動或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可能影響特斯拉全球布局與成本結構,進而壓縮利潤。
• 若無人監管 FSD 在推廣初期出現事故,雖然馬斯克強調 FSD 已遠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但任何一起事故都容易被放大檢視,並可能引發大眾及主管機關的質疑與管制。
• 因此在推行無人監管 FSD 時需要非常謹慎,仍有風險在系統真實道路環境的表現與社會大眾接受度。
• 在中國等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即使 Model Y 銷量表現很好,未來仍需持續保持技術與成本優勢。
• 若市場景氣或利率變動,消費者購買力或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也可能影響需求。
• 特斯拉雖然持續保持良好現金流,但也在加碼 AI(FSD、Optimus 機器人)等長期研發。
• 若研發時程或成果不如預期,可能拖累財務表現。
• 大規模投資同時意味著投資失誤或進度延宕時的沉沒成本風險。
FactSet 數據 (2025/2)
• 目標價:綜合多家券商,市場一致目標價約 400 美元,但對 EPS 高低估分歧頗大。
• 歷史 EPS 與毛利表現:2024 年實際 EPS 為 2.04 美元(較 2023 年的 4.30 美元明顯走低),顯示利潤空間下滑。
• 政策面與補貼:加州電動車補貼調整、川普政府若撤銷稅收抵免,都可能衝擊美國銷售。
• 電池與供應鏈:產能擴充若不及預期,將進一步限制車輛或儲能系統(MegaPack、Powerwall)出貨。
• 市場競爭:中國與歐美多家車廠加碼價格戰,或將壓低特斯拉未來毛利率。
• 自動駕駛法規與安全:FSD 或 Robotaxi 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公共輿論與法規嚴審恐抑制發展步伐。
• FSD 成果落地:若無人監管 FSD 在部分州/國家成功部署,並帶來顯著軟體訂閱收入,或可提振市場信心。
• 新車型成功切換:平價款與新 Model Y 若能大幅帶動交付量增長,或能抵銷利率與補貼變動的負面因素。
• 能源儲能業務:如能在全球多地推動大型儲能專案,將強化特斯拉多元營收結構。
• 短期內,由於交付量下滑、政策風險與競爭加劇,使特斯拉股價面臨一定壓力。
• 2024 年第 4 季電話會議中,管理層對於無人監管 FSD、Optimus 與 Semi 的未來定位仍相當樂觀,但落地時間與獲利貢獻存在不確定性。
• 在維持較高研發及資本支出下,若無法儘快重回交付量與獲利成長軌道,股價可能持續波動。
• 建議投資人密切關注:
99tsla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