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聯發科財報解析:2025年展望與高通競爭分析

上週,聯發科公布2024年第四季的財報,表現不差,營收年成長6.5%,毛利率維持在48%左右,符合市場預期。此外,聯發科對於今年第一季的展望為1408億~1518億元台幣,相對於第四季季成長超過6%,似乎延續去年的成長動能。

對此,市場也相當滿意,在上週衝破1500元大關,超過歷史新高,也一舉刷新2022年的疫情高點。

那麼,聯發科的財報有什麼看點?是否值得我們現在投入?未來會有什麼挑戰?跟高通的差異在哪?

首先,讓我從幾個方面分享:

1.聯發科財報

聯發科第四季的財報中,2024年全年營收5305億台幣,年成長22.4%,毛利率也從47.8%到49.6%,可以持續觀察2025年是否超過50%大關。此外,淨利跟EPS都年成長超過40%,尤其是EPS從48元到2024的66.9成長相當驚人。

其中,我認為主要的成長來自於第一季跟第四季手機的拉貨,以及第二第三季在邊緣運算上的合作,都導致了連發科在轉向AI時的助力。

2.中國補貼加持。

我認為手機晶片,未來在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下,會對於聯發科的晶片需求有更多的助力。

目前,中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從1/20 開始,對於手機跟消費性電子,包含家電,提供最高15%的補助方案。手機的部分,只要購買低於6000元人民幣的手機,將會獲得最高500元人民幣的補助。這個政策將對手機帶來一波換機潮。

從補助限制不難看出,6000元人民幣以下的手機,將不包含三星的旗艦機跟蘋果的手機,中國政府目的在補助自家手機的銷售,主要受惠的是國產中高階手機。

而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已經不單單使用在中國的中低階手機,基本上旗艦機也看得到聯發科的影子,之前小米就使用聯發科手機晶片取代高通,試圖降低手機成本跟售價。

因此,這一波補助將會增速中國的手機替換,增加國產手機的市佔率,對於聯發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高通來說,反而會產生一波阻力。

3.未來隱憂。

聯發科預估2025年第一季毛利率約為47%左右,略低於2024年全年,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聯發科切入AI的產品還未產生大量的收入。之前跟輝達共同開發AI PC的應用,仍然需要時間醞釀。

不過我認為,隨著DeepSeek的出現,未來對於中低階AI的應用將會出現,聯發科如果把AI PC應用在中低階的筆電,或許會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加上目前聯發科也預估五六月才會亮相AI 晶片,所以帶來筆電的拉貨潮要到下半年才會體現,在此之前,可能手機的銷售就會是關鍵,第二季可能會是一個瓶頸跟挑戰。

4.跟高通的差異。

不過,我對於今年的聯發科還是相當看好,至少成長20%,EPS可以來到80元,股價有機會超過1600元大關。

更重要的是,目前聯發科在手機晶片上的對手正在減少當中,不僅三星自製的晶片逐漸被自家三星手機淘汰以外,高通也只有在旗艦機上面被中國手機使用。剩下的比重就是聯發科跟中國的IC設計公司互相競爭,隨著聯發科逐漸轉向到高階手機的應用。加上中國政府希望『排除』外國晶片的使用,高通就會首當其衝,而對於聯發科來說,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切入中國的旗艦機。

加上技術上的差異,我認為短時間聯發科還不會被中國的IC設計公司取代。等到中國的IC公司追上來,聯發科應該已經成功切入AI相關應用,到時候又會為聯發科帶來一波成長動能,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