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訪問時會遇到什麼困難?」
昨天一早,孩子坐在餐桌前,寫著訪綱。他的寒假作業是訪談社區工作者,並記錄心得。我建議他先寫下想問的問題,然後問他這個問題。
他皺著眉,想了一下:「我怕會聽不懂,或記不住他的回答。」
「沒關係,爸爸來教你怎麼用手機幫助你完成這個訪談。」
我拿起手機,打開 LINE 的 AI 小幫手,開啟「會議模式」,讓它錄音並自動摘要。
我告訴他:「手機不是替你完成作業,而是幫你專注訪談。你先聆聽對方的回答,回來後 AI 會幫你整理重點,你再依據你認為重要的內容來寫心得。」
不到 20 分鐘,他完成了最後一項寒假作業。我太太看著,問:「你這樣教小孩用 AI 寫作業,會不會不好?」
我:「這要看你怎麼用。」
如果你只是叫 AI 幫你寫作文,那它的產出絕對非常普通。但如果你要 AI 來補足你的能力,幫助你更有效整理內容,那前提是你必須先自己思考,給它明確的方向與架構。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很多人擔心 AI 會讓孩子變懶、不動腦,甚至作弊。但關鍵不在於 AI,而在於如何使用 AI。
錯誤的使用方式:
❌ 讓 AI 直接寫作業,孩子照抄,沒有學習過程。
❌ 把 AI 當成「搜尋引擎」,只輸入題目,機械性地接受答案。
正確的使用方式:
✅ 輔助筆記與整理資訊 → 例如這次的訪談作業,讓 AI 幫忙記錄,孩子回來後自己撰寫心得。
✅ 訓練批判思考 → 讓 AI 提供多種觀點,孩子學習比較、分析,而不是直接接受一個答案。
✅ 模擬對話與應用練習 → AI 不僅能回答問題,還能扮演角色,例如模擬不同職場情境,幫助孩子提升表達與應變能力。
這件事,學校不會教,但世界正在發生,孩子應該學習。
圖片來源:pexel
這次的作業,我讓孩子使用「會議模式」,方法很簡單:
📌 在 LINE AI 小幫手的對話框輸入「!會議模式」
📌開啟錄音,AI 會在會議結束後,自動產生摘要與逐字稿
📌 適用於訪談、會議記錄、課堂筆記整理
這些功能不需要額外花錢,只要有 LINE 就能使用。不論是學習、會議還是日常資訊整理,都非常有幫助。
這項寒假作業,我鼓勵孩子專注於訪談,不要擔心聽不懂或記不住內容。讓工具幫助他整理,讓他學會篩選重點,而不是機械式地抄錄。
這比單純的「抄答案」更有價值。
圖片來源:pexel
其實,我很早就開始使用 AI 來訓練自己和孩子的英語口說。我們不只是讓 AI 直接翻譯,而是讓它扮演不同角色,創造真實情境,讓練習更貼近實際應用,例如:
📌 模擬日常對話:讓 AI 假裝是一位餐廳服務生,你負責點餐。
📌 面試模擬:讓 AI 假裝是招聘官,問你職場常見問題。
📌 挑戰 AI 改進你的句子:讓 AI 提供更自然、更專業的表達方式,而不只是糾正文法錯誤。
這種互動式學習,比死背單字和文法有效得多。
如果你也想試試看,我把我平常用的 Prompt 放在留言。
有些人會覺得 AI 產出的內容很普通、沒有深度,問題其實不在 AI,而是我們給 AI 的問題太過簡單。
如果你只是問:「請解釋什麼是原子習慣?」AI 只能給你一個教科書式的回答。
想讓 AI 產出更有價值的內容,試試這 3 種技巧:
1️⃣ 把問題「拆小」,讓 AI 回答更具體
直接問:「請解釋原子習慣。」
AI 可能會給你一個很普通的解釋。
✅更好的方式:
「假設你是一位高階管理者,希望教導年輕主管如何利用原子習慣提升時間管理,請按照這三步驟回答:
這樣的問題讓 AI 必須拆解回答,不再只是簡單的定義,而是有邏輯、有應用場景的內容。
2️⃣ 讓 AI「思考對比」,讓回答更有深度
直接問:「遠端工作的優缺點?」
AI 可能只會產生一張優劣勢表,沒有細節。
✅ 更好的方式:
「遠端工作提高了生產力,但也可能降低團隊協作效率。請幫我分析這兩種觀點,並舉出數據支持,最後根據資料提供一個結論。」
這樣 AI 就不會只是列出優缺點,而會用更完整的方式去分析問題。
3️⃣ 讓 AI「換個表達方式」,讓內容更直覺
直接問:「AI 在數位行銷的應用是什麼?」
AI 可能會產生一大段純文字,讀起來很累。
✅ 更好的方式:
「請用 3 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 AI 在數位行銷中的應用:
用 100 字簡單描述 AI 在行銷領域的主要應用。生成一個表格,對比 5 種 AI 行銷工具的優缺點。若可以產生圖像,請繪製一張 AI 如何幫助行銷工作的流程圖(如果無法生成圖像,請用 ASCII 文字繪製)。」
這樣,AI 就會提供更直覺的內容,讓你更容易理解。
從孩子使用 AI 來整理訪談作業,到進階的AI提問技巧,這些例子說明了一點:AI 不是讓事情變簡單,而是讓學習變高效。
透過「拆小問題、對比思考、換個表達方式」這三種技巧,我們可以引導 AI 產出更有價值的內容,真正發揮它的潛力。
現在,就試試這些方法,看看 AI 是否能給你更清楚、更有洞察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