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懷念學生時代嗎?「一次都沒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我在聽心理學觀念的時候,知道「習得性無助」這個概念,發現其實學校比起出社會還容易讓人產生習得性無助,因為學生沒得選。考試規則怎樣就是怎樣,我數學爛還是得硬拼,不能逃避,考不好就被貼標籤。但出了社會,情況完全不一樣,因為我們可以選擇,真的不行就換跑道,誰規定一定要一直撞同一堵牆?

以前在學校,真的沒什麼選擇。老師決定我要學什麼,只用成績決定我的價值,甚至連朋友、同學都不能選,必須跟一群不一定合得來的人朝夕相處。我不能請假、不能遲到、不能不上課,一天到晚都被規定著。更慘的是,當我真的受不了的時候,想轉學還得看學區、學校名額,甚至要父母同意。但通常我爸那老古板絕對會說:「忍一忍啦,一年很快就過去了!」但這種「忍一忍」根本沒用,該痛苦的還是痛苦。

萬一遇到不擅長的科目,怎麼努力都追不上,時間一拉長,難免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就是這麼廢。再加上學校的遊戲規則就是我得「全能」,數學、英文、國文、自然、公民、軍訓,樣樣不能太差,不然升學的門就關起來了。這樣的環境不產生習得性無助才怪。不過,離開學校之後,我才發現這個世界跟學校根本不一樣!

出了學校,我們開始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我數學不好?沒關係,我可以選擇不做需要數學的工作。我國文爛?也沒人逼我寫作文。甚至如果我不擅長與人相處,還可以選擇自由接案或當工程師、作家、設計師,完全不用跟太多人打交道。如果真的選錯了,做不來,那就換!社會沒有限制我只能考一次試,沒有所謂的「這條路走不通我就完了」,我可以轉換環境、學新技能、甚至創造自己的路。

在學校,老師會告訴我:「這是我唯一的選擇。」但出了社會,明明我有很多選擇。我可以選擇工作、選擇環境、選擇夥伴,甚至選擇不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學校裡學的那一套,出了社會根本沒人在乎。在學校考試考100分,老師會誇獎我,但出了社會,沒有人會因為我數學考100分就給我薪水。在社會上,大家只在乎我能不能解決問題,有沒有辦法讓自己過上好生活。只要我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然後在那個方向上努力,這樣才能避開習得性無助的陷阱。

所以,離開學校和我爸之後,我覺得超級自由!終於可以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天賦與熱情,然後用這些東西來賺錢,獲得成就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然,這並不代表社會上沒有挫折。出了社會,我還是會遇到不公平、會被壓榨、會有競爭。但不同的是,這時候我有「選擇權」。學生時代如果遇到討厭的老師、死對頭的同學,我躲不了,得忍,因為我爸永遠覺得是我的問題。但社會上,討厭的老闆不爽就換,覺得這個環境不適合自己,能跳就跳。我甚至可以選擇自己創業,或者當個自由接案者,讓自己有更多的彈性。最重要的是,社會看的是我的「價值」,而不是我考試考幾分。我只要在某個領域能夠解決問題,能夠提供別人需要的東西,就會有人願意為此付錢,根本不在意我數學曾經考幾分,只有我那北七老爸在意我的成績。

所以,現在如果有人問我:「我會懷念學生時代嗎?」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一次都沒有!」

 

我懶的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從小在有毒父母的環境下長大,父親的暴躁和控制慾給作者帶來極大的傷害。作者透過閱讀《原生家庭》一書,理解自身經歷並開始自我療癒,拒絕合理化父母的行為,不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最終決定不婚不生,避免將痛苦的經驗傳承下去。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年輕時迷惘的經驗,以及如何從看似無用的經驗中學習,並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作者鼓勵年輕人勇敢嘗試,不要害怕浪費時間,因為這些經驗累積起來會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對於年長者,則建議選擇更有可能累積資源的事情,在探索中養活自己。
從原生家庭的否定中掙脫,找回自我價值的漫長旅程。
「養育之恩」94個豪洨話,學校如果再教「養育之恩」,也應該要被槍斃!
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自己從頭到腳都自由, 讓別人失望可以讓自己好好過日子, 我用了39年的時間發現這門必修技術, 教育部沒列入課綱應該要被槍斃才對 #做自己的父母 #中年叛逆 #慎選家人
• 聘請外籍看護,從老闆角度理解薪水 • 從外傭薪水談起,了解勞工與老闆的差距 • 看護費用背後,薪水的真實意義 • 外傭成本讓我體會老闆薪資的艱辛 • 薪水不只是領的那部分,還有隱形成本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從小在有毒父母的環境下長大,父親的暴躁和控制慾給作者帶來極大的傷害。作者透過閱讀《原生家庭》一書,理解自身經歷並開始自我療癒,拒絕合理化父母的行為,不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最終決定不婚不生,避免將痛苦的經驗傳承下去。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年輕時迷惘的經驗,以及如何從看似無用的經驗中學習,並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作者鼓勵年輕人勇敢嘗試,不要害怕浪費時間,因為這些經驗累積起來會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對於年長者,則建議選擇更有可能累積資源的事情,在探索中養活自己。
從原生家庭的否定中掙脫,找回自我價值的漫長旅程。
「養育之恩」94個豪洨話,學校如果再教「養育之恩」,也應該要被槍斃!
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自己從頭到腳都自由, 讓別人失望可以讓自己好好過日子, 我用了39年的時間發現這門必修技術, 教育部沒列入課綱應該要被槍斃才對 #做自己的父母 #中年叛逆 #慎選家人
• 聘請外籍看護,從老闆角度理解薪水 • 從外傭薪水談起,了解勞工與老闆的差距 • 看護費用背後,薪水的真實意義 • 外傭成本讓我體會老闆薪資的艱辛 • 薪水不只是領的那部分,還有隱形成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絕望,是在國中的時候。
Thumbnail
看到有格友發了工作比求學輕鬆相關的感嘆文,恰好也是我的心聲,便有感而發(文)。 中學時期曾被排擠 第一個讓我不懷念學生時期的理由,就是曾經被排擠的不愉快經歷。 以前聽老師說過,要珍惜學生時期遇到的朋友,出社會後,很多工作環境的同事都很勾心鬥角、圖謀算計等。 也許在很多人的人生經驗裡,驗證老師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國中生和我一樣,對於高中的生活有許多的憧憬。不管是參加社團活動成為受人景仰的幹部;或是成為人氣王,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些畫面肯定在不少人幻想的青春裡出現過。 然而,一旦真正踏入高中生活,就會發現現實與幻想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各種大小報告、段考接踵而來;更糟糕的是,不再有人無時無刻提醒你
經過幾年的社會洗禮後,可以回到學校當學生真的是很開心 第一天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到學校, 整個心態想法都完全不一樣,畢竟是自己選擇要來到這裡 再次可以當學生的寶貴,也知道賺錢很辛苦() 一開始先去做分級測驗,之後就發課表自己去找教室上課 聽說讀寫的老師都不一樣,同學也不太一樣 所以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Thumbnail
朋友說他很討厭「出社會」這個說法,好像學生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一樣。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絕望,是在國中的時候。
Thumbnail
看到有格友發了工作比求學輕鬆相關的感嘆文,恰好也是我的心聲,便有感而發(文)。 中學時期曾被排擠 第一個讓我不懷念學生時期的理由,就是曾經被排擠的不愉快經歷。 以前聽老師說過,要珍惜學生時期遇到的朋友,出社會後,很多工作環境的同事都很勾心鬥角、圖謀算計等。 也許在很多人的人生經驗裡,驗證老師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國中生和我一樣,對於高中的生活有許多的憧憬。不管是參加社團活動成為受人景仰的幹部;或是成為人氣王,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些畫面肯定在不少人幻想的青春裡出現過。 然而,一旦真正踏入高中生活,就會發現現實與幻想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各種大小報告、段考接踵而來;更糟糕的是,不再有人無時無刻提醒你
經過幾年的社會洗禮後,可以回到學校當學生真的是很開心 第一天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到學校, 整個心態想法都完全不一樣,畢竟是自己選擇要來到這裡 再次可以當學生的寶貴,也知道賺錢很辛苦() 一開始先去做分級測驗,之後就發課表自己去找教室上課 聽說讀寫的老師都不一樣,同學也不太一樣 所以
Thumbnail
學生不會想知道你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就結果而言這和放養沒區別。
Thumbnail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Thumbnail
朋友說他很討厭「出社會」這個說法,好像學生不是社會的一份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