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到大學生的煩惱,有一句話讓我深思很久,也再次認知到自己真的受惠於太多人事物。
「不知道怎麼獲得資訊,週遭的朋友只是一直打工,大家只討論唱歌吃飯玩樂,根本不知道實習或者學習知識的方式,當然網路上很多資源,但也不知道怎麼選擇。」
這也讓我回想家長總會說「要考好學校才可以過好生活啊!」以前單純覺得好學校才可以學更多,或者單純滿足虛榮心,然而單以這些理由進入好學校拿到好成績,可能只是以「平均思考」過著「社會期望的生活」。
畢業多年之後的感受是,靠進相對好的學校,有機會遇到更多厲害的人,在厲害的身上可以看到更多想像不到的視野,這些人靠自己的熱情,一部份活出「社會期望的厲害」,一部份的人活出「自己期望的厲害」,不管怎樣哪種厲害都是他們自己選擇,而不是被期望的選擇。
回到大學生的問題,因為還年輕,對能給的建議就是以暴力法「跳出舒適圈」,現在時機不對但之後可以考慮Gap Year到國外,又或者是找正式公司的打工(而不是服務業),正因為是學生,有很多機會能接觸平常見不到的人,也不會被認為是圖利,並且越多問題更能獲得他人的幫助,學校的資源也比我們想像的多。
只要我們提出問題以及求助,會有更大的機會獲得他人的幫助。
回到社會人的版本,進潮流業界或者大公司,除了薪水之外,有更大的機會遇到想成為的目標的人,看著這些人才能擴大自己的想像。
待在沒有希望甚至滿滿負面情緒的環境,會令人越難越找到目標,更容易得過且過,或者能只得出曖昧的目標。
例如最常聽到曖昧的目標是「找到能過安穩生活的工作」,如何定義安穩生活的工作?包含工作類型、薪水、業界或者居住環境等等,都需要靠自己找出問題點,才知道該向誰求助或者旁人才知道如何伸出手。
補一下夢話,我的目標是過著不需要上班的生活,欸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