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學習程式設計入門學習:我的心態轉變與實戰經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知道這個主題現在可能已經晚了,早已有大量教學工具介紹如何應用 AI 學習,大家也對此並鼻陌生。因此這篇文章更多想分享的,是我在最近開始用 AI 輔助學一個完全陌生領域過程中的體驗與心態轉變😊

raw-image


高中被毀的程式印象

以前對程式的印象,可以說是完全被高中資訊課給毀了。那時候,那些程式碼對我來說就是天書,滿屏顏色的代碼加上一堆符號,光是看就讓人頭痛。記得老師最常要我們練習的就是「星星排列」,說用迴圈寫一段程式碼就能排出三角形星星。但無論我怎麼試,永遠不是空白螢幕,就是跳出錯誤訊息。三年下來,我連基本的變數和條件判斷都沒搞懂,對程式的興趣自然也早就消失殆盡了。

這種對程式的排斥一直延續到最近。雖然我平常很常用 GPT,但主要是用來協助醫學學習和資料整理,比如整理複雜的研究數據、總結文獻內容,或者解答臨床相關的問題。它對我來說是個很高效的工具,但也僅限於「來回對話」的使用。

直到最近,為了解決一些工作問題需要用到程式工具請教了一位工程師朋友,那位朋友建議我再學一次。我當時有疑問:「現在AI 不是都可以直接寫代碼嗎?那我們初學者再花時間學,有什麼意思?」他的回答讓我改變了看法。

他說:「這就像讀英文文章,你當然可以讓 GPT 幫你翻譯,比你自己讀還精準。但自己學英文、自己去讀那篇文章,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程式也是一樣,你可以不會寫完整的code,但至少要能知道ChatGPT在寫什麼。」

raw-image



從零開始學起,GPT 當我的老師

聽了他的建議,我決定重新開始,先用 YouTube 的免費課程學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像變數是什麼、迴圈怎麼跑,過程中讓 GPT 當指導老師。像以前最怕錯誤訊息,看不懂哪裡出問題,現在 GPT 會幫我 debug、建議怎麼優化代碼,甚至協助我出課後作業並建議學習方向。

接著,我嘗試做一些自己用得上的小工具。最開始,是寫一個能自動整理文件的程式,這個工具解決了我替代役工作中的痛點:原本需要花幾小時手動處理上百頁文件格式的事情,現在幾分鐘就搞定了。這讓我信心大增,開始挑戰更有趣的東西。

raw-image



AI Cursor 的進階挑戰

後來我發現「AI Cursor」這個工具,並學習用它完成一些更複雜的案子,比如寫一個 Chrome 的便利插件,讓工作流程更高效;做了一個語音轉文字的 APP,可以幫忙快速記錄內容;甚至還試著寫了一個簡單的線上小遊戲,雖然還是很基礎,但能看到成果跑起來的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


心態的改變比工具更重要

這段學習的過程,讓我感觸很深。以前我覺得程式設計是離我很遙遠的東西。如金有了生成式 AI 的協助,學習任何技能的門檻都變低了,但也讓任何專業的護城河縮減,真正的挑戰在於自己如何去理解背後的邏輯並建立自我學習的能力。就像我朋友說的,AI 是個工具,但你怎麼發揮這個工具的力量,才是學到東西的關鍵。

這讓我聯想到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s)的教育理念。他們的基礎學習模式不是傳統的知識灌輸,而是培養學生應對未知的思考習慣。他們的教學理念是:

「未來的學習不是學知識,而在於培養應對未知的智慧,但學校或老師都不可能預知未來遇到什麼未知的挑戰,因此關鍵在於養成學生有效決策的思考習慣。」

這種「面對未知的智慧」正是現代學習中最核心的能力,而它與我的程式學習過程非常相似。

當我開始接觸 GPT 和 AI Cursor 時,這些工具給了我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它們讓我意識到,學習程式不只是寫出正確的代碼,而是學會面對問題時如何拆解、如何尋找解決方案。這種概念不僅適用於程式,也適用於各種領域的學習、工作、甚至是生活中的其他挑戰。

現在回想起來,從當初看到程式碼就覺得遙不可及,到現在能夠寫出一些實用的小工具,最大的轉變不是技術有多進步,而是開始學習了如何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

以上是這段時間開始學程式的一些體會,我也期待未來能透過更多實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解決方法。也希望如果有相關經驗的朋友,能不吝跟我分享更多學習程式的建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凡思筆記
48會員
40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書籍並思考的醫師作家。希望能以文字紀錄自己的不同時期的想法,會在這裡分享閱讀心得、創作、信仰、生命經驗與體悟。希望能與更多人交流、激盪更多不同的思維。期望能盡己所能,成為對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的人。 . 合作聯絡☎️ michaelseal8@gmail.com
凡思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前陣子,我從榮民之家結束了半年的替代役生活。 在服役的最後一天,我邀請一位101歲的奶奶來參加繪畫課。她笑著說:「我不會畫啦,只是來看看你。」 她的手因病顫抖了 60 年,已經無法畫畫、寫字。
 但那天下午,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陪她完成了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幅畫。 畫面歪歪斜斜,卻讓她笑得像個孩子。
Thumbnail
2025/04/04
前陣子,我從榮民之家結束了半年的替代役生活。 在服役的最後一天,我邀請一位101歲的奶奶來參加繪畫課。她笑著說:「我不會畫啦,只是來看看你。」 她的手因病顫抖了 60 年,已經無法畫畫、寫字。
 但那天下午,我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陪她完成了半世紀以來的第一幅畫。 畫面歪歪斜斜,卻讓她笑得像個孩子。
Thumbnail
2025/03/25
某個午後,一位伯伯因一聲喇叭誤會,對照服員咆哮。我好心勸阻,卻被罵得滿頭包,還得道歉。當時我氣炸了,心想:憑什麼?怒氣讓我覺得一切都爛透了,甚至工作都擺爛,直到《被討厭的勇氣》點醒我:「許多時候,討厭某人,是你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像一記棒喝,我突然發現,環境沒變,變的只有我的心。
Thumbnail
2025/03/25
某個午後,一位伯伯因一聲喇叭誤會,對照服員咆哮。我好心勸阻,卻被罵得滿頭包,還得道歉。當時我氣炸了,心想:憑什麼?怒氣讓我覺得一切都爛透了,甚至工作都擺爛,直到《被討厭的勇氣》點醒我:「許多時候,討厭某人,是你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像一記棒喝,我突然發現,環境沒變,變的只有我的心。
Thumbnail
2025/03/17
「你知道823砲戰嗎?」 一名可愛的老伯伯推著助行器,晃晃悠悠地走到院子裡,彷彿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在找人聊天。 本文紀錄,這位伯伯在榮家分享他經歷823砲戰的故事,從被徵召入伍、與家人分離,到在金門經歷炮火洗禮,最後在臺灣落地生根,找到家人。文章呼籲讀者重視老榮民的故事,別讓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流逝。
Thumbnail
2025/03/17
「你知道823砲戰嗎?」 一名可愛的老伯伯推著助行器,晃晃悠悠地走到院子裡,彷彿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在找人聊天。 本文紀錄,這位伯伯在榮家分享他經歷823砲戰的故事,從被徵召入伍、與家人分離,到在金門經歷炮火洗禮,最後在臺灣落地生根,找到家人。文章呼籲讀者重視老榮民的故事,別讓歷史記憶隨著時間流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總是對新工具充滿期待,但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從來不是工具本身。參加了一場AI自動產出PPT的訓練課,我在現場驚呼聲中抽離,思考的卻是「這真的能解決核心問題嗎?」過去幾年,從低代碼、BI工具、系統設計到AI應用,我學會了一件事——技術是素養,解題才是能力。AI時代,不怕工具不夠用,怕的是你沒有問題意識
Thumbnail
我們總是對新工具充滿期待,但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從來不是工具本身。參加了一場AI自動產出PPT的訓練課,我在現場驚呼聲中抽離,思考的卻是「這真的能解決核心問題嗎?」過去幾年,從低代碼、BI工具、系統設計到AI應用,我學會了一件事——技術是素養,解題才是能力。AI時代,不怕工具不夠用,怕的是你沒有問題意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轉職到前端工程師的經驗,並說明在AI時代學習程式的三大理由:AI降低了寫程式的門檻、學習程式能開啟更多職涯機會,以及享受自行打造程式的樂趣。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學習資源,例如ccClub Python共學社團、Udemy的Python課程和六角前端線上課程,並鼓勵大家學程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轉職到前端工程師的經驗,並說明在AI時代學習程式的三大理由:AI降低了寫程式的門檻、學習程式能開啟更多職涯機會,以及享受自行打造程式的樂趣。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學習資源,例如ccClub Python共學社團、Udemy的Python課程和六角前端線上課程,並鼓勵大家學程式。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AI 學習的方法,其實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的學習與成長? 本文探討AI學習機制如何應用於個人成長,並從結果、方法、動機、回饋四個面向,闡述如何藉由設定明確目標、建立回饋機制及靈活調整學習方法,來持續提升自我。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AI 學習的方法,其實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的學習與成長? 本文探討AI學習機制如何應用於個人成長,並從結果、方法、動機、回饋四個面向,闡述如何藉由設定明確目標、建立回饋機制及靈活調整學習方法,來持續提升自我。
Thumbnail
克服恐懼,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文章分享了學習歷程中的挫折與收穫,鼓勵讀者勇於嘗試,並強調 AI 時代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造者。
Thumbnail
克服恐懼,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文章分享了學習歷程中的挫折與收穫,鼓勵讀者勇於嘗試,並強調 AI 時代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造者。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一位社會科學背景作者如何利用AI工具(Bolt.new, ChatGPT, Perplexity)進行程式開發的經驗,並說明如何跨領域思考,以及將AI做為學習程式設計的橋樑。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一位社會科學背景作者如何利用AI工具(Bolt.new, ChatGPT, Perplexity)進行程式開發的經驗,並說明如何跨領域思考,以及將AI做為學習程式設計的橋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在完全沒有一點工程資訊背景下,利用AI輔助學習程式設計的入門經驗,從高中時期對程式的排斥,到能完成簡單程式開發,並分享學習心態的重要性高於工具本身。文章以自身經驗佐證,說明AI工具能降低學習門檻,但真正關鍵在於培養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呼應密涅瓦大學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在完全沒有一點工程資訊背景下,利用AI輔助學習程式設計的入門經驗,從高中時期對程式的排斥,到能完成簡單程式開發,並分享學習心態的重要性高於工具本身。文章以自身經驗佐證,說明AI工具能降低學習門檻,但真正關鍵在於培養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呼應密涅瓦大學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記錄了在學習Coursera機器學習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如何從寫程式的經驗中找到面對數學的新思維方式,體現了學習態度的轉變。
Thumbnail
記錄了在學習Coursera機器學習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如何從寫程式的經驗中找到面對數學的新思維方式,體現了學習態度的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