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台期間僅1876~1877年短短5個月,短短的時間內架設台灣第一條電報線,推動能源的開發,並主張需要鞏固台灣的防禦力量,是劉銘傳來台以前真正提出台灣鐵道建設計畫的清朝官員,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他在台灣所推動的洋務運動,還有當時所遇到的困難
洋務
清代指的意思就是交涉及效仿西方的事物,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從1861年開始運行,持續30年,主要由恭親王奕訢協同曾國藩、李鴻章與左宗棠推行,又稱為洋務派
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製的米特留斯多管槍
丁日昌在這個中國推行自強運動的時代生長於中國廣東沿海,也因為如此而皆受到許多西方科技與文化,認為中國處於學習西方與實現國家富強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時,丁日昌約僅有17歲,看見西方國家的船堅炮利,感到震撼。
廣州英國領事館,《十載遊記:現代西方對古東亞的第一眼: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
1868年他主張要將全國海防分為北、東、南三洋,並建議南洋提督應該駐紮在台灣,並且在1874年提出”海防條議“,主張台灣應該要設置機器廠與大船廠,並且要在台灣開採礦產、屯田獲取利益,並要以鐵甲船助守,鞏固東南海防
1876年,發生西班牙恫嚇事件,西班牙看日本在牡丹社事件獲得中國的賠償,也想刻意找碴,果真也獲得一萬八千元的賠款,丁日昌就在這個時候以福建巡撫的身分被派遣到台灣,他認為台灣防守得好,沿海可以無憂,從中國整體海防思考認為台灣應該要購買新式船礮、建鐵路、架設電線與開採天然礦產
丁日昌對台灣的實際作為受到經費影響甚巨,清末的中國經濟狀況不佳,使得台灣的建設推行不易
他遇到甚麼問題呢?
政府當時雖然對於丁日昌的奏請表示同意,但購置水雷、大砲、快槍所費甚鉅,當時主要負責長官福州將軍、閩浙總督與吳贊等決定暫時不撥款給丁日昌,槍炮購置的借款由李鴻章與沈葆楨協助,並且調派輪船到台灣巡防,購買鐵甲船部分,清朝雖然同意但也需要丁日昌跟南北洋大臣討論之後才可以購買,這個任務曠日廢時,這些事情成為台灣海防鞏固的一大阻力,最終鞏固台灣海防的政策沒有實現
當時調派到台灣的輪船~登瀛州
鐵路的部分,丁日昌認為鐵道可以協助國防與通訊,並且他的提議受到李鴻章、沈葆楨與總理衙門的支持,但是仍在存在經費問題,甚至板橋林家曾經捐贈50萬元修築鐵路費用,也被借去處理中國內陸當時發生的旱災,並且沒有歸還,丁日昌最後退而求其次請求朝廷建造馬車路協助軍事行動的運輸,才獲得經費支持,之後丁日昌回中國養病就沒有再來台灣,至此台灣陸路建設部分停留在馬車路,以及為八斗子煤礦鋪設的輕便鐵道
在文章中時常看到丁日昌在催款想建設台灣時” 百呼而無一諾”,真是萬人響應無人到場,最有成效的是架設台南至旗後的電報線,也是中國自辦電報線的開始,八斗子煤礦最早則是沈葆楨操辦,八斗子的輕便車軌道則是丁日昌駐台期間,由淡水洋務司霍生的協助下完成
八斗子煤礦
當時的八斗子煤礦引進先進的機械採煤設備,1876年8月開始建造,隔年11月完工,正式完成台灣官煤場的設廠工作,每日產量約30~40噸,造高產量可以達到200公噸,也是全台第一個現代化礦場,且採礦位置離海很近,據說8分鐘就能讓煤礦出海,是運送便利性極高的,後來受到法國的覬覦,中法戰爭時期法國就將戰場從越南延伸到台灣,劉銘傳怕煤礦被法國掌控,下令毀壞,戰後想要重建,但仍然因為資金不足,造成日後煤礦營運不順,由民間公司接手營運,日據時期才由調和煤礦延續八斗子煤礦的開採
這就是在台灣受到許多海外列強覬覦時期所發生的事情,1868年大南澳侵墾事件、1874年牡丹社事件、1884年的中法戰爭等諸多涉外事件,表明了西方列強當時想獲取台灣的意圖,最後讓日本捷足先登,取得台灣
參考資料
丁日昌對臺灣防務的探討-以電報等洋務建設為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運科學系:丁日昌創建了台灣第一條產業鐵路
塵封百年:台灣檔案:重現台灣鐵道發展史
國家文化資產網:八斗子清代官煤(主井、風坑)
能源報導:【話說源頭】起於八斗子的台灣煤礦史
翰林雲端學院:國中歷史 - 丁日昌
廣州英國領事館圖片取自,湯姆森《十載遊記》
馬車照片取自開放博物館:張群特使訪日專號,典藏者: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出版者:製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修物誌
FB: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