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近期有看錫蘭最新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應該會發現影片裡有一小段提到他非常不喜歡《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因為他認為書中提到創傷並不存在這件事是狗屁,他認為創傷就是創傷,怎麼可能不存在。
我當下聽到錫蘭這樣說,就知道他應該根本沒仔細看完《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書中的內容主要就是在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之所以會提到創傷並不存在這樣的意思,其實主要是在說明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也就是所謂的目的論。
而創傷,即便是真實曾經發生過,但那也已經是過去了。更何況,有些並不是外界造成的,而是自己內心去創造出來的。比如,書中提到有位女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感情,只要跟喜歡的男孩說話,就會有臉很紅的皮膚問題。那位女孩就會因為害怕被男孩拒絕,而拿皮膚問題來做為藉口,不要去跟喜歡的男生告白。書中有提到這樣的案例。
創傷就會是被人創造出來做為不去做什麼事情的藉口和理由。
這才是阿德勒心理學強調的創傷,而不是錫蘭認為的那樣。阿德勒當然也承認有戰爭的受難者,有所謂的創傷症候群。只是,阿德勒認為創傷症候群其實有很大一部分,跟內心所想的念頭和目的有很大的關係。
有些人是為了自己的愧疚感,認為戰爭死的怎麼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最愛的朋友或家人,就會有種懊悔,後悔沒有親手保護好朋友或家人,或是後悔沒有拯救自己的朋友或家人。
那種目的是要讓自己深陷在後悔的情緒裡,才決定一直把過去的記憶和傷痛感加強連結,而不願意讓過去的事情真的過去。
簡單的說,阿德勒認為,我們人自己往往比現實的真相對自己更加殘忍。
也許現實的事件只發生在那一瞬間就過去了。比如,二次世界大戰,或是更近一點的,比如日本的311大地震。但是,我們人會因為某些動物性的因素也好,或是其他的可能因素,而去一直回憶當時發生事故的場景和過程,不斷的折磨自己,或是做為自己不敢去做什麼事情的理由。然後,就真的形成一種創傷症候群。
所以,阿德勒是要我們回到內心去看,看看自己內心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什麼,才會製造或是拿曾經發生的事情來強化自己所想要的目的的正當性和合理性。
我同意,要真正看回自己內心的念頭,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絕大多數的人寧願都怪罪外在的他者,比如怪罪真的有一個誰是加害者,或是怪罪自己的命運太差遇到天災等等之類的。
我們很容易想要找一個外在我們無法控制的人事物來當作真正的原因,真正造成我們苦難的原因,以為只要解決了那個外在非我因素的原因,我們就沒有苦難了,就可以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了。
但是,其實根本不是這樣。阿德勒要說的是這個,認為我們有沒有自己找回自己作主的勇氣,有沒有辦法回到內心去看,自己真正的念頭是什麼,有沒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勇氣。
並不是錫蘭以為的那樣,也不是其他討厭阿德勒心理學,討厭《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人以為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