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Une mort très douc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譯者|周桂音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譯者|周桂音 出版社|商周出版


上個禮拜在整理晴晴老師第一堂西蒙.波娃的筆記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馬上停下思緒,立刻下單(腦波真弱)。這是《第二性》出版15年後,西蒙紀錄那些陪伴母親終末的日子,以及與她的和解。

從未讀過她的作品,以為她的文字會讓我有點難讀,但其實一點都不,我竟然只用一天零碎的時間就把它讀完了。好喜歡她用如此溫柔又優美的文字紀錄那些陪伴母親到人生最後的心情轉折以及各種不論是自我的梳理或是與母親之間的各種愛恨交織。

西蒙的母親因為跌了一跤而意外發現身體另有疾病,當時沒有人會想到治療的最後不是走向康復,而是逐漸奔赴死亡。而母親的一席話讓我深深有感:「我的人生已經為別人付出太多了。現在我要像那些自私的老太太一樣,只為自己而活。」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內心深處有一股很巨大的感傷,或許是因為我知道在母親面前迎接她的是死亡,所以才會有這番感受吧。確實,當身體垮掉的時候,人們真的才會意識到要把自己擺在第一,因為平常總是會為了各種關係的維繫而把自己的需求擺到最後,即便是現今,許多人都依舊如此。

西蒙的母親也讓我看見生命的韌性,然而,讀著她的終末狀態,我都在想接下來真的能夠安詳地死去嗎?

我覺得這本書如果只讀一次還不夠,也許在西蒙.波娃《第二性》的讀書會結束之後再拾起閱讀,一定會有其他不同的感受。

++ 𝓵𝓸𝓿𝓮 書摘 ++

✦ 死亡本身並不讓我害怕,我害怕的是要跳過去。

✦ 她的生命力使我讚嘆不已,我非常敬佩她的勇敢。然而,為什麼她一旦再度開口說話,說出來的話卻讓我毛骨悚然?

✦ 她愛我們愛得很深,也愛得霸道。我們在被愛的同時感受到的那份痛苦,反映了她自己的內心衝突。

✦ 我看著她的手臂,灌注進入那手臂的是生命,而這份生命如今只剩下不適與折磨,我再度自問:為什麼?

✦ 媽媽以為我們站在她那一邊,但我們在她這個故事中,早已站到了她的對面。

✦ 她的病擊碎了她那由偏見與自負建構而成的保護殼,或許因為她不再需要這些保護了。她再也不須自我犧牲、克己奉獻,她的首要職責是恢復健康,也就是關心自己。

✦ 我並不特別堅持要在媽媽過世前再見她一面,但我無法忍受她再也見不到我。

✦ 對熱愛生命的人來說,死去,是一件艱辛的工作。

✦ 無論我們想像的是在天堂的不朽抑或人間的不朽,我們若依戀生命,不朽便無法安撫我們接受死亡。

✦ 當摯愛的人逝去時,倖存便是一種罪過,我們因這罪過而傷痛萬分、無盡悔恨。摯愛的人之死,向我們揭露這人是多麼獨特、多麼獨一無二,這人變得如世界一般廣袤,世界因此人已然不在而傷心滅絕,而世界曾因此人存在而全然存在。

✦ 事先預料,並不等於知曉。

✦ 生命在物件之中化之後,顯得比生命中的任何時刻都更有存在感。

✦ 這場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歷險,每個人都只能獨自體驗。

✦ 她決定只為自己而活,但她卻始終保有對他人的關懷之心。自她的內在衝突之中,誕生了一份和諧。

✦ 所有人終將死去,但對每個人而言,他的死亡皆是一場意外,即使他明瞭並同意死亡將至,死亡仍然是一種不合理的暴力。

【愛書人♥陳子楹.樂樂|一枚貓奴的閱讀日常】 歡迎來到我的閱讀室,除了分享閱讀的心得之外,也會不定期和室友們分享新書資訊與閱讀日常,歡迎一起來聊天啊ヽ(●´∀`●)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買回家不久之後,就已經讀完一大半,是很療癒的貓咪文學,起初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最後的逆轉,讓我的心緊緊揪了一下,眼淚差點就要噴出來。
事實上,我也是一個很愛看漫畫的人,尤其是這種可愛類型的,因為我非常仰慕會畫畫的人,所以每次翻讀這類的漫畫書,重點除了擺在內容文字與主要人物之外,還很喜歡觀察其他小物的繪製,光看就覺得好療癒。
年前才正好去欣賞Tommy的插畫展,接著就收到他與為人母合作的新繪本,好驚喜啊!依舊是充滿溫暖的一本人際情感繪本。
顯化類的書籍我看過不少,其實核心都在於你的「心」與「思維」以及「能量」運轉,通通都是看文字很簡單,但是實際行動起來卻不容易,因為調整信念,就是必須要把過去的某些執念但你認為是對的東西給打掉,另外,也因為這類型書籍的崛起,導致有許多人....
讀著小川糸老師11年前出版的這本書,強烈地有種感受,無論過去的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擁有多少悲傷與痛苦的回憶,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繫是不會輕易地斷裂,即便有一方已經不在了。其實,重新回顧自己那些不願意面對的傷痛,與過去的自己好好告別,而不是如同以往的視而不見,我認為這不只是一種善待自己生命的方式
前陣子讀完的《討好自己就夠了》是比較偏向照顧自己,將專注力拉回到自身的內容,而這次趁著新年空檔時期讀完的這本《喜歡自己就夠了》則是偏向接納想要有所改變的自己。老實講,比起前者讀起來更是有感觸啊,因為作者寫出好多我這段時間很常鑽牛角尖與感到麻煩的事情。
買回家不久之後,就已經讀完一大半,是很療癒的貓咪文學,起初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最後的逆轉,讓我的心緊緊揪了一下,眼淚差點就要噴出來。
事實上,我也是一個很愛看漫畫的人,尤其是這種可愛類型的,因為我非常仰慕會畫畫的人,所以每次翻讀這類的漫畫書,重點除了擺在內容文字與主要人物之外,還很喜歡觀察其他小物的繪製,光看就覺得好療癒。
年前才正好去欣賞Tommy的插畫展,接著就收到他與為人母合作的新繪本,好驚喜啊!依舊是充滿溫暖的一本人際情感繪本。
顯化類的書籍我看過不少,其實核心都在於你的「心」與「思維」以及「能量」運轉,通通都是看文字很簡單,但是實際行動起來卻不容易,因為調整信念,就是必須要把過去的某些執念但你認為是對的東西給打掉,另外,也因為這類型書籍的崛起,導致有許多人....
讀著小川糸老師11年前出版的這本書,強烈地有種感受,無論過去的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擁有多少悲傷與痛苦的回憶,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繫是不會輕易地斷裂,即便有一方已經不在了。其實,重新回顧自己那些不願意面對的傷痛,與過去的自己好好告別,而不是如同以往的視而不見,我認為這不只是一種善待自己生命的方式
前陣子讀完的《討好自己就夠了》是比較偏向照顧自己,將專注力拉回到自身的內容,而這次趁著新年空檔時期讀完的這本《喜歡自己就夠了》則是偏向接納想要有所改變的自己。老實講,比起前者讀起來更是有感觸啊,因為作者寫出好多我這段時間很常鑽牛角尖與感到麻煩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辭世,享耆壽92歲。幾天沒上臉書,看到消息很震驚。雖然一直知道她很老了,遲早會離開。前幾年金庸走時我恍惚了好幾天。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她,這麼偉大的作家。好希望所愛的人都能沒有病痛、長長久久。謝謝您給世界留下這麼美麗的作品。
Thumbnail
一位作家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她選擇遠離舊朋友和熟悉的地方。她的新家在一個新開發的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文化中心。然而,她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被打亂。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雪兒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旅行家,作家,被臉書推薦看到她粉專,的第一印象是她的文字,總是能穿透我的內心,後來才發現原來她也是中年離職追夢,是我夢想人生的大前輩,這邊分享書中的五大金句,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重看《與死者協商》。和新朋友聊到時,她說:「最近好像很多人都在重看這本。」跟上流行了!
Thumbnail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對於馬塞爾.普魯斯特完全不熟,不過,對於這位被號稱法國文豪的作家非常有興趣,像這類的傳記就會想要閱讀一探究竟,尤其又是由貼身的女管家口述回憶,肯定更貼近真實。
Thumbnail
在古老圖書館斑駁的光影中,珍發現了一本無名之書。它夾在被遺忘的古老文獻之間,封面磨損,邊緣破舊。她翻閱著每一頁,上面滿是迂迴曲折的文字,如同古老的藤蔓般盤曲。隨著她的閱讀,周圍的空氣變得更冷,圖書館的寂靜也越來越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倖存的慰安婦受害者,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或許,這其中還包含她自己。
Thumbnail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辭世,享耆壽92歲。幾天沒上臉書,看到消息很震驚。雖然一直知道她很老了,遲早會離開。前幾年金庸走時我恍惚了好幾天。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她,這麼偉大的作家。好希望所愛的人都能沒有病痛、長長久久。謝謝您給世界留下這麼美麗的作品。
Thumbnail
一位作家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她選擇遠離舊朋友和熟悉的地方。她的新家在一個新開發的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文化中心。然而,她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被打亂。
Thumbnail
若非這本書,這個距離此刻已太遙遠的案件,是不可能出現在自身的生命裡,看著慕情在書裡的叩問與質疑,自己更加珍惜書中每個對話,故事是很珍貴的。
Thumbnail
雪兒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旅行家,作家,被臉書推薦看到她粉專,的第一印象是她的文字,總是能穿透我的內心,後來才發現原來她也是中年離職追夢,是我夢想人生的大前輩,這邊分享書中的五大金句,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重看《與死者協商》。和新朋友聊到時,她說:「最近好像很多人都在重看這本。」跟上流行了!
Thumbnail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對於馬塞爾.普魯斯特完全不熟,不過,對於這位被號稱法國文豪的作家非常有興趣,像這類的傳記就會想要閱讀一探究竟,尤其又是由貼身的女管家口述回憶,肯定更貼近真實。
Thumbnail
在古老圖書館斑駁的光影中,珍發現了一本無名之書。它夾在被遺忘的古老文獻之間,封面磨損,邊緣破舊。她翻閱著每一頁,上面滿是迂迴曲折的文字,如同古老的藤蔓般盤曲。隨著她的閱讀,周圍的空氣變得更冷,圖書館的寂靜也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