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這真的是我近期看過最療癒的一本書。
雖然前面看的時候,邊皺著眉頭,胃也跟著隱隱作痛。
但是看到最後一頁,卻發現眼淚在眼眶打轉。
-
書中描述因不斷高齡化的日本社會,過多的老人已造成了社會經濟的負擔,因而訂出了一條驚人且充滿爭議的法案:只要年滿70歲,就要立刻在生日後的一個月內進行安樂死。
故事描述著長年一個人照顧著臥床卻毒舌的婆婆的家庭主婦。她的兒子因為受不了人際壓力而從好公司離職、有著高學歷的兒子卻遲遲找不到工作,成了啃老族,她因為忙著打理家裡而與社會斷聯,此時的她,距離70歲只剩下15年可活。
就在這時,獨自一人撐起全家經濟的先生,突然決定離職去環遊世界;不想被家裡氛圍拖下水的女兒,決定搬出家自己生活;婆婆的女兒們除了遺產外,對其他照顧的事情全都不聞不問,所有的照顧責任都推給了逃不掉的家庭主婦。
如果我們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還如此短暫,那麼現在,我們能做什麼?
這看似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作者卻用人性最殘酷且真實地視角,透過不斷地切換著故事中每個人的視角,讓我們聽見他們心中的喃喃自語、抱怨跟顧影自憐。
「反正70歲就要死了,現在還那麼努力要幹嘛?」這樣的想法逼得我們去直視和反思。
好像把內心所有想法都被作者挖出來一般,既殘忍得不忍直視,卻又有種解脫感,像內心的憋屈,終於有了出口。
在高齡化的社會裡,為什麼照顧的重擔總是落在某些人身上?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把責任推給那些「逃不掉」的人?
慶幸的是,看到最後,好像有了一點點方向跟希望。
走同樣的路,到不了新的地方。
雖然改變是痛苦的,雖然面對自己的錯誤、直視自己的問題是難受的,但那或許就是蛻變前,必經的成長。
如果我們都自私地只想著自己的痛苦,一心只想著讓自己解脫,原來一個家,一個社會,就會逐漸地分崩離析。
但當每個人都開始去想,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付出什麼?
就連躺在床上的人,可能都仍然是有價值的。
如果發揮想像力,就沒有無用之人。
不是「如果七十歲就要死了,現在還那麼努力要幹嘛?」,
而是「我們終將都要一死,現在你想怎麼活?」。
謝謝這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