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家庭,男主人是公務人員,太太是小學校長,兩名女兒是大學教授兼醫生,兩名女婿同樣教書又看診,外孫女剛進小學,品德兼優,熱心助人。
再往上看,這對男女主人的父母也是公教人員,爸爸校長退休,媽媽主任退休,再上一層,祖父是剃頭師傅,祖母是家管,雖然祖父母沒有接受高等教育,卻是鄰里口中人人稱讚的大善人。在日治時代,顧自己的肚皮都來不及了,哪有美國時間顧到別人家裡的飯碗去,但是這對剃頭老傅師夫妻檔做到了。
常言道,「富不過三代。」因為第一代造福,第一代享福,第三代造惡,第一代拼命修來的福氣都被第二代耗光了,接著第三代仗勢欺人、恃強凌弱,加速福氣的消敗。反觀上述家庭,第一代造福、第二代繼續修福,第三代修福也修慧,第四代延續父母的涵養和修為,自然也要福澤綿延。
這樣幸福又美好的家庭人人稱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樣的家庭是多少時間歲月累積善德成就的,如果我們看別人過得很好,內心羨慕不已,不如探究他們幸福背後做了多少善業和貢獻。如果我們只有做一點點,常常做了又後悔,善心不堅反反覆覆,那麼我們又要如何去怨天尤人、埋怨遭遇。上述家庭不只是第一代行善積德,第二代更是傾盡心力濟弱扶貧,第三代善根已經定錨,自然而然從善如流,做得比上兩代更多更廣更深。
看別人有好的德性應該要學習,見賢思齊,因為出好子孫不是平白無故,而是沿著自己投入的善因一點一滴結成的好果。知道了就不晚,不管長輩有沒有行善積德,就從我們這一代開始,自耕福田,自得福緣,我們有好的德性,孩子也會從善去依循。
#自修自得
#自作自受
#德性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