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的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AI 生成

AI 生成

聯合國秘書長說,全球已經進入「沸騰時代」,而瑞典少女抗議全球那些領導人沒有半點作為,說出「你怎麼能夠這樣?」,而我們仍持續燃燒燃煤,繼續排放高二氧化碳,以及各類的溫室氣體,包括甲烷之類的物質。接下來,我們將看到地球升溫的速度會比明年(2024)還要高,而當這一篇文章出爐發表在我的部落格的同時,我相信溫度絕對比去年(2023)還要高。今年的熱浪已經動不動就飆破攝氏四十度,而且這樣的異常高溫不是從七月開始,從五月就已經來到,七月的溫度隨便都已經攝氏三十五度以上,美國的鳳凰城,死亡谷,還有各地的城市的氣溫,熱到只會更加「沸騰」,更加難耐,面對多數沒有空調的歐洲,我們還能維持多久?


希臘的野火蔓延,加拿大的野火還沒燒完,西班牙的酷暑,東京的極端高溫,美國各城市的熱浪,跑到海邊消暑,氣候學家說,這等於是泡在熱水澡裡面,如果你喜歡,當然很好,可是對那些海洋生物來說就不好了,他舉例是珊瑚,因為牠們會白化。然而,就算你喜歡熱水澡,泡在海邊,好像也沒有比較好,因為外頭的陽光曬在你身,但你其實根本沒有感覺到「透心涼」,身體還是熱的,體內的溫度或許有降溫一到兩度,但其實根本沒效,那就去吹冷氣一整天吧?因此,耗電量可說是年年上升,酷暑期間更加往上飆,發電的用量因此更加往上衝,而我們消耗出的二氧化碳就更加多,更加頻繁,更加「毫無作為」。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衝突,竟然是我們唯一的解決辦法,因為要減少發電量,除非使用綠能,但全球綠能發電佔用比率很低,多數依賴仍是火力(煤炭與天然氣,石油算在內),核能,水力,風力與太陽能相較之下,佔比很少,其實我不關心數據的真實情況,因為我只要看到全球的升溫情況,然後我走一圈台北街頭,看看新聞,大概就可以得知「真實世界」的情形。


怎麼辦呢?我不知道,全球的高溫若是用一九六零年代,甚至兩千年統計起,你都可以看到人類「利用」地球的情況有多氾濫,狹持著地球說,「我要擁有你的全部,你的一切都是屬於我。」接著,我們就開始砍樹,種植大量的農作物,包括棕櫚樹等等人類需要的製造資源,我們需要大量的肉品,所以開始養殖雞鴨牛豬羊等等牲畜,管他是放牧,還是集中化式養殖,我們確實養了很多這些動物,海洋裡面呢?想吃魚,我們派捕漁船去近海撈魚,想吃遠一點魚,我們到遠方去撈魚,不管是鮪魚還是旗魚,我們一網打盡,以前是流刺網,現在是選擇性捕撈,重點不是這個捕魚方式,而是我們還是持續在抓魚上岸來吃。其他的海洋生物,包括墨魚,章魚,蝦,螃蟹等等,我們都想吃上一口。然而,進步到了現在,我們捨近求遠,我們也開始養魚來吃,但還是逃不掉我們愛吃的本性,於是呢?不管是養殖什麼動物,我們的胃口只會更難取捨真正想吃的東西,因為誰跟你作選擇,我全都要。


浪費的食物在新聞上常常看到與聽到,也了解有些人們願意為了減少剩食而努力,例如賣不完的麵包給那些需要的家庭來享用,或是把還能吃的蔬果以打折價格賣出,廚師們也用盡心思包裝剩食,看起來就像米其林餐點的精緻,重點並非這些,而是你沒看到的事實就是,我們仍「浪費」食物。要達到零浪費,當然需要全民一起來,可是你想想,要是量販店的架上看起來空空如也,像話嗎?或是你要買,店家才擺設出來,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是否有賣這個食材,而看看全球製造出的食物,包括零食餅乾,各類的罐頭與調味料等等,我們都可以裝滿大部分人的家,甚至還多到滿出來。我們沒有供不應求,而是想要的似乎一直在被放大,持續放大。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來自這方面的也是我們,從年輕到年老,從男人到女人,從自由到保守,從亞洲到歐美,從寒冷到炎熱,我們通通都算在內,問題是我們好像都沒有放在眼裡。我知道我的文章很難喚醒人類的全民共識,因為你不曾注意,不會注意,也不在乎,即使你搜尋到這篇文章也是一樣,因為在光譜的任何一端,尖銳的只會往自己的方向前進,而你仍無動於衷,就像性別的問題,無論我強調應該拋開性別,我們永遠只「強調男人應該追求女人」,就忘記這不是誰追求誰的問題,在我每次搜尋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時,我要的不是原因或是答案,真正那個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但任何一個人只會給我答案,我的重點通常都不是這個,我每次強調,意義的問題點並非意義本身,而是之外的意義,同樣的性別的基本問題,而非性別流傳下來的性別,而是身為人類,身為我們,也永遠在同一個圈子打轉,跳不出來。我知道我有鑽牛角尖的缺點(也是優點),但往往卻只看到問題的意義就是在意義本身才覺得好笑。


我們的連結已經破碎,每一個連結點去放大,就是光點形成的每一個「晶」,你也可以說成「刺」,這些點集中起來就是線與面,再把這些集中起來,就是光譜,光譜再集中起來,就是每一道形成的光譜面向,在集中各類的光譜,你真的有看到這宛如宇宙本身的壯大嗎?我相信你沒有。















或者你只看到人類在這行程腳步中,走得相當快,也相當慢,快得是趨勢,慢得是才一年的時間,其實升溫才多零點幾度,但整體來看,當升溫成為一到兩公分的直線「加速」,我們的反應其實就像眼前的暴雨,等到要反應都已經來不及。














你的「點」,對比光譜,就等同於這個宇宙對比你是個比螞蟻還要小的不起眼人物,根本不放在眼裡。但你卻不甘心,想要努力求生活的進步,如果生活的本質是進步,我們卻為什麼要真正進步的原因只是求上進的話,那麼我們真的是為了進步而進步,根本無心在進步的意義的端點上,說白了就是當空泛的進步碰上無意的更好,我們一定會想找理由說服自己要更好,我們買東西一定有各種理由瞎扯,但實際上呢?就算沒有,也會變成有(相信我,我買東西也會很掙扎)。


因此,說什麼男人「應該追求」女人,是怎麼樣的理由,我都覺得在鬼扯蛋,因為意義可以說出一套,實際上卻沒有辦法真正說服這整個世界去思考真正的原因與意義就只是這些,那麼身為人,執意在要男女之間打轉,那男「人」,或是女「人」,怎麼樣才配得上是「人」?因為你不是人,而是你自己嗎?


所以我們才用自己去思索,而非人本身。現在問題來了,當現在的全球危機在眼前發生,野火不斷,升溫成為常態,我們要怎麼活下去才正確?光譜的任何一端救得了我們嗎?還是持續加疊的光譜,可以形成一種最佳的常態,打破過去有過的文明,成為人類的現在進行式?


我們要攜手,可以,除非放下歧見,但你可以嗎?分歧的異見(我沒打錯字)在眼前,我們堅持手上的牌是好牌,誰才又是真正一手好牌或是把這爛牌打得贏過別人?你可以窺見未來的進行式來打賭你會贏?因為你看得到局勢,或者你只看到人類在這行程腳步中,走得相當快,也相當慢,快得是趨勢,慢得是才一年的時間,其實升溫才多零點幾度,但整體來看,當升溫成為一到兩公分的直線「加速」,我們的反應其實就像眼前的暴雨,等到要反應都已經來不及。


問題又出在誰身上?你心裡有數吧?反正你也不放在眼裡,全球的那些人們若是真正彼此多重視地球,或是多在乎地球,我相信升溫的速度或是真正關心這地球的生態將會多很多,但偏偏生態去扯上政治時,政治的責任往往去勾結我們只會在乎地球,與少注意到政治的走勢面,就像地下的水管,又黑又髒,又噁心,又很難公開說明。


因為在改變地球,需要經費,需要政治人物攜手努力,在中美兩國所做的「努力」中,其實根本遠遠不夠,等到你們在二零三零年前不管是碳中和,還是減少多少碳排放,到時候又會看到多少溫度已經回不去原來的標準?攝氏 1.5 度已經在眼前,還有七年的時間,你真的以為地球會「慢慢」等你救活?別鬧了。


各地的政治的背後仍是各類的光譜鬥爭,我們就算處理好生態的爭議,人類的生活仍沒有達到所謂的和平狀態,畢竟,鬥爭還在,我們還在拿著火箭筒對著上空的敵人,眼前的坦克,還有各式的敵人。到底在敵對什麼?民主是個最爛的主意,但也是唯一的主意,因為至少我們可以責罵那些高官。而民主的另一端的極權,我們就擔心官民之爭,造成的反效果,只會讓極權與另一派的鬥爭更上分歧,而更嚴重,整個世界不安民心。


也就是說,俄羅斯與中國,與北朝鮮的那些國家,都會影響民主的光譜,造成更大的震盪,讓光譜更加破碎,撕裂了整個世界的進程與趨勢,而讓整個世界的溫度,不只更加沸騰,還冒出蒸汽,而更加難耐,讓整個火車頭有如失控的列車,不是撞毀,就是被摧毀。


你不要說兇手不是你,因為你不是始作俑者,所以你覺得不需要負責任,但你錯了。為什麼?因為你只在乎你自己,你只關心你生活的進步,遠方的事情關你鳥事,你種下政治的因,開出政治的果,你的因果在你前因與後果的相互交疊下,可能轉了一圈才跟你扯上關係,而你呢?還是說不在乎。


這些可能要讓你回心轉意,我想,你還是執意在過你的生活的美好,就像「單身」教我的事情,要愛自己,疼惜自己一樣。世界不是就是走向這樣的尖銳嗎?你的刺帶有多刺,刺傷任何人,而你還是愛自己。然後你跟我說,我不知道,光譜的每一端在這樣的破碎下,要怎麼合作呢?


既然我們要的是一樣,我們為什麼就是不能合作?(老話重提)


avatar-img
23會員
26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性別平權教育法修法困境,指出社會中性別平權的定義模糊,難以落實。作者質疑成年人的定義及責任承擔,並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對個人行為及社會觀感之影響。文中提及法律和道德規範在約束行為上的不足,並延伸討論社會不平等現象,如權力不對等、階級差異、社會進步的定義等議題,以批判性角度反思社會現狀及未來發展。
本文探討性別平權教育法修法困境,指出社會中性別平權的定義模糊,難以落實。作者質疑成年人的定義及責任承擔,並探討性別刻板印象對個人行為及社會觀感之影響。文中提及法律和道德規範在約束行為上的不足,並延伸討論社會不平等現象,如權力不對等、階級差異、社會進步的定義等議題,以批判性角度反思社會現狀及未來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刻探討了目前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遷問題和環境危機,透過對雲朵的觀察,呼籲人們珍惜當下,喚起對地球的關愛和對永續發展的思考。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這篇文章探討了全球供需平衡以及資源的有限利用議題,也提及了物價上漲、商品運輸問題、地球資源的耗盡等議題。
Thumbnail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與流程:這篇文章解釋了碳足跡盤查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包括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和如何通過碳盤查提升企業形象與遵守環境法規,以及透過管理平台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由每年的會議可以看出,趨勢是一年比一年快速急迫,方針從消極減少碳排轉移到積極使用再生能源與碳捕捉,甚至因為氣候災害這座冰山已越來越難避開,也下令全人類要做好撞上冰山的準備(氣候末日因應之道),這些方針會以國家->政府->企業->個人的方式影響到我們生活,每一個歷史決策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航道。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刻探討了目前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遷問題和環境危機,透過對雲朵的觀察,呼籲人們珍惜當下,喚起對地球的關愛和對永續發展的思考。
我願ESG與你同在, 未來生活,從聚焦ESG開始!   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生活變化是什麼?   許多科學家皆指出, 地球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增溫攝氏1.1°C, 已足以加劇目前嚴峻的熱浪、野火、風暴和水患。   2022年亞洲地區發生2例洪災, 淹出生活環境的無奈   巴基斯坦洪
這篇文章探討了全球供需平衡以及資源的有限利用議題,也提及了物價上漲、商品運輸問題、地球資源的耗盡等議題。
Thumbnail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與流程:這篇文章解釋了碳足跡盤查對企業和個人的重要性,包括減少碳排放的策略和如何通過碳盤查提升企業形象與遵守環境法規,以及透過管理平台如何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