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挫敗與希望:從《巔峰心態》看安全感、接納不完美與適性教育

賴玟潔-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心得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創作者表達他一直想創作一些關於育兒的內容(我在想有小孩的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有點這樣的衝動? 對!這是我的投射XD)


但是他一直沒有開始,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因為一直覺得很多育兒的觀點都有點無根據。大概就是一種 ─ 第一次當爸媽,不知道該如何做好,有幸生在我們這個年代有很多資訊,但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或者應用了還是覺得怎麼跟預想的都不同? ─ 的感覺。


而我也常在想,孩子的成長就這麼一次,在那個當下我們就要快點下決定,否則,孩子的時間就過了,根本沒有所謂的AB test,找出一條最佳的路徑。


基於這樣的條件下,教育可能就是一種充滿挫敗的嘗試;但另一面,又充滿希望。


這樣的想法,在我最近看了《巔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中關於安全感的篇章,更強烈的感受到了那種挫敗中的希望感。


書本前後,從強調安全感的重要性、缺失安全感可能帶來的傷害或神經狀態,到其中一個章節提到

「弱勢的兒童與青年其實『擁有天賦異稟的認知能力』
得以在嚴峻且不可預測的環境中生存。」


說明了雖然有些孩子無可避面的在弱勢的環境下成長,辛苦,卻也為他們帶來了不同的天賦及更強的適應性。


無論如何,好像都在一念之間。


可以稱之為劣勢,同時卻也成為了優勢。

這個觀點,幫助我了解了


1. 為什麼心裡療育總是強調著接納不完美?

有沒有可能,我們所認為的不完美其實是一種完美?


2. 為什麼適性教育重要?

我認為適性教育的背後,蘊含著一種接納與尊重生命的多樣性。

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基因、身長在不同的環境,基於人類的複雜性,又對事件有著不同的應對反應。

儘管我們都有著同樣的嚮往,在書中稱之為健康的全人發展,卻需要不同的歷程去抵達。唯有適性教育,讓這個實踐的方法保持彈性去應對與保持尊重,才有機會支持每一個個體活出對他人有義,也對自我感到滿足的生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6/2媽的身心整合練習
4會員
10內容數
練習的起點來自於二寶出生後的育嬰假期間。 因為兩次經歷身體破壞又修復的過程(懷孕),讓我開啟了想深入探究瑜珈的動機,並開啟了兒童瑜珈的學習之旅。這裡紀錄我與AI的對話啟發,還有面對生活選擇、身份轉換的真實歷程。願我的文字,成為另一位焦慮靈魂的陪伴與支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將會不定時發表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r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