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別讓焦慮綁架你的人生:學習從容面對不確定性

159--別讓焦慮綁架你的人生:學習從容面對不確定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生的焦慮,常來自我們太急著預測未來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夜深人靜時,為還沒發生的事情輾轉反側。
也許是即將上任的新工作、一次難以預測的考試,甚至是一場還沒發生的事情。我們的腦子很擅長模擬「最壞的可能性」,但卻常常忘記,事情從來不只有一個發展的方向。焦慮,並不意味著我們懦弱,而是由中可以覺知到我們的在意。只是當我們太專注於事情發生的風險時,就容易忽略了自己是有選擇的自由。



🧭爺爺幽默的智慧


分享一則由李智紅所寫的一篇文章<你永遠有二個可能>,在祖孫對話中,爺爺安慰孫子的話,並沒有大道理,只有輕輕地、一層一層地引導孫子去看見,在最無力的時刻,自己仍然擁有選擇的能力。

美國加州有位大學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被依法選中,即將到最辛苦也最危險的海軍陸戰隊去服役。這位年輕人自從獲悉自己被海軍陸戰隊選中的消息後,便顯得憂心忡忡。

    在加州大學任教的祖父見到孫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便開導他說:“孩子啊,這有甚麼好担心的。到了海軍陸戰隊,你將會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留在內勤部門,一個是分配到外勤部門。如果你分配到了內勤部門,就完全用不著去擔心受怕了。”

    年輕人向爺爺:“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門呢?”

  爺爺說:“那同樣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留在美國本土,另一個是分配到外的軍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到美國本土,那又有甚麼好擔心的嘛。”

  年輕人問:“那麼,若是被分配到了國外基地呢?”

    爺爺說:“那也還是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被分配到和平而有友善的國家,另一個是被分配到海灣地區。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好的國家,那也是件值得慶幸的好事啊。”

    年輕人問:“爺爺,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海灣地區呢?”

    爺爺說:“你同樣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被分派到前線去參加作戰。一個是被分配到總部。如果你被分配到總部,那又有甚麼需要擔心的呢!”

    年輕人問:“那麼,若是我不幸被派往前線作戰呢?”

    爺爺說:“你同樣還是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安全歸來,另一個是不幸負傷。如果你能夠安全歸來,那擔心豈不是多餘。”

    年輕人問:“那要是不幸負傷了呢?”

    爺爺說:“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只負了點輕傷,沒有生命危險。另一個是身受重傷,危及生命安全。如果只是負了點於生命並無大礙的輕傷,那又何必過分擔心呢”

  年輕人問:“那要是不幸身負重傷呢?”

  爺爺說:“你同樣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依然能夠保全性命,另一個是完全救治無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還擔心什麼呢。”

年輕人再問:“那要是完全救治無效怎麼辦呢。”

爺爺聽後哈哈大笑著說:“那你人都死了,還有甚麼可以擔心的呢。”



 🌤️把握當下,不為未來過度焦慮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遇到一切的因緣,自己永遠都有選擇!永遠有二個可能,甚或是無數個可能!

與其陷入無止盡的「如果遇到時怎麼辦?」,不如認真活在當下的每一刻。未來充滿著變數,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怎麼看待遇到的情境,怎麼踏出下一步。


🌸記憶小幫手🌸

擔心是種習慣,所害怕的事,仍然有自主的選擇。


🍀本文內圖片皆由 Bing AI 生成🍀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6會員
163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光下的許願池 的其他內容
一位年輕人因懼怕死亡,踏上尋找長生不死之地的旅程,途中遇見各種長壽老人,卻發現長壽不等於永恆。最終他明白,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接受有限,而非追求永恆的不變。
高峰妙禪師為克服睡意,在懸崖邊坐禪,兩次墜崖皆蒙韋陀菩薩護持。因生驕心被撤護法,後以真心懺悔得再護持,體悟「一念真懺悔,超越八萬大劫」。
清代雍正年間,福州鼓山湧泉寺僧人以水代飯的故事,講述了韋陀菩薩為救濟眾生而引導商船送米糧的奇蹟,並因此湧泉寺的韋陀菩薩法像成為全國唯一坐像。
一位年輕人因懼怕死亡,踏上尋找長生不死之地的旅程,途中遇見各種長壽老人,卻發現長壽不等於永恆。最終他明白,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接受有限,而非追求永恆的不變。
高峰妙禪師為克服睡意,在懸崖邊坐禪,兩次墜崖皆蒙韋陀菩薩護持。因生驕心被撤護法,後以真心懺悔得再護持,體悟「一念真懺悔,超越八萬大劫」。
清代雍正年間,福州鼓山湧泉寺僧人以水代飯的故事,講述了韋陀菩薩為救濟眾生而引導商船送米糧的奇蹟,並因此湧泉寺的韋陀菩薩法像成為全國唯一坐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